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和形成条件是近年来土地有偿使用讨论中一个争议分歧较大的问题,其焦点在于: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城市产业中是否存在着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和形成条件,如果存在,又是什么?从目前已经发表的一些颇有影响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看,有的同志虽然也承认城市土地国有权的存在是产生城市绝对地租的“必要条件”,但又认为,由于城市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农业,因而不具备产生构成绝对地租价值实体的超额利润这一“充分条件”,进而否定城市绝对地租的存在。有的片面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时,对绝对地租产生的经济条件作了全面的分析,马克思认为,一个产业部门中产生绝对地租,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工业,从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指出:绝对地租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农业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就资本的不变部分而言,比非农业生产中的平均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  相似文献   

3.
绝对地租的产生和消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所阐明的地租理论,形成绝对地租的这部分超额利润,源于土地产品(或者就说农产品)的价值大于其生产价格。而农产品的价值之所以大于其生产价格,则是由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由此可见,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这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必要条件。至于农业生产部门的农产品价值,何以能大于其生产价格,马克思解释道:"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它的价值的比率,完全是由生产它所用的资本的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的比率,即由生产它所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决定的。如果一个生产…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快提高,集约化程度也达到较高水平,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这样,以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差额为源泉的绝对地租好象会消失,可是事实上即使租种最劣等的土地,也仍旧要支付地租。那么,这种地租的性质和来源是什么呢? 有些同志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农业中的非级差地租是以垄断价格为源泉的绝对地租。对农产品垄断价格的形成又有二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农产品价值界限之内,资本主义总地租是由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构成的: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量规定为农产品价值大于生产价格所形成的差额,在剩余价值率相等,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相等条件下,投在各级土地上的等量投资提供的绝对地租总额相等。但是,有的文章却认为,即使在上述的条件下,绝对地租的量也不相等。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6.
绝对地租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它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未能解决的理论难题。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资本投入构成上的差别,即有土地投入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7.
绝对地租理论是《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它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与探索。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它曾是从重农学派以来一直到马克思创立绝对地租理论之前的一个理论论战的中心点。今天,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时候,又重新引起人们的争议。为求正确理解,不妨推本溯源,看这一理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绝对地租的分析,是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出发的。随着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的有机构成迅速提高,从发展趋势看,用不了多少年,农业有机构成将接近或等于工业。那么,在农业有机构成与工业有机构成相等的情况下,绝对地租是否存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只就讨论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有许多理论问题急需解决。土地公有制条件下是否存在绝对地租范畴;如果存在,只限于农业土地还是也包括城镇建筑用地在内的非农业土地?与此相联系,城市国有土地使用费(实际上是地租)应否包括绝对地租?如果包括,城市土地绝对地租的来源何在?凡此种种,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相去甚远。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制与绝对地租的关系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几点看法,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过农业技术革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更为复杂的情况。以美国为例,1977年农业资本投资已达到平均每个劳动力12万美元,而工业资本投资平均每个职工还不足10万美元,就连有机构成最高的石油和煤炭工业也只有11万美元。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有机构成已等于或超过工业,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来源也由绝对地租变为垄断地租。我认为这种观点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其资本分类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越低"的著名论断,由于把"机器"与"劳动"这两大要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同样不能成立。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例推导对此进行解构,得出的结论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资本盈利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剥削强度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一般利润率"升降无关。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经济科学》1985年第5期刊载了熊映梧同志《在社会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一文(以下简称《该文》)。《该文》认为马克思“否认加工工业中地租的存在”,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说明绝对地租是“画蛇添足”,把“地租排除于生产价格之外”,这不仅说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不完善的”,而且生产价格理论也是“不完善的”,并提出要用“完全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级差地租这个事实,现在多数人都承认了。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绝对地租这个问题,恐怕现在多数人是作否定的答复的。我个人经过初步探索,是同意和主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绝对地租的,现根据学习《资本论》的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社会主义存在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通常有一种误解,似乎只要废除土地私有权就不再存在绝对地租了,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的是,只有废除一切土地所有权,才能消灭绝对地租。什么叫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而必需支付的地租,就叫绝对地租。不支付绝对地租,就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废除。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不支付地租就能按普通利润来增殖他的资本这一事实,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决不是把土地白白租给租地农场主并如此慈善地给这位营业伙伴以无息信贷的理由。这样一个前提,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取消,土地所有权的废除。而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正好是对投资的一个限制,正好是对资本在土地上任意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理论已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对绝对地租量如何确定?尤其是城市绝对地租量如何形成和确定?却分歧甚大.本文将循着马克思对绝对地租分析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形成和确定,作一尝试性的探索.一、马克思对绝对地租量的分析1、农业绝对地租调节其他形式用地的绝对地租.城市级差地租可以不由农业级差地租来决定,而由自身(城市)土地的位置级差所带来  相似文献   

15.
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农业地租时指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地租的基本形式,垄断地租则是地租的特殊形式。那么,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这是需要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研究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回答的新问题。马克思在研究农业地租时指出:由于在特殊自然条件下(如在特殊稀有的土地上)生产的稀有产品,这些产品的供给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致使这些产品价格形成了垄断价格,“这种垄断价格既不是由商品的生产价格决定,也不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①由于这…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资本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存量的多寡,特别是资本形成的快慢,往往是经济发展初期促进和限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中国近代时期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并不突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大,但它却对中国的资本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近代中国早期的资本形成极为困难,民生艰难导致的低储蓄率不足以积累起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基本资本量,富裕的绅士阶层将其剥削所得用于奢华的生活消费,剩余部分则热衷于投资土地以收取地租或拆放高利贷以收取高额利息。但是,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要完整地把握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必须详细分析土地产品的特殊价值决定,本文试就此谈些看法。一、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是土地产品的特殊价值决定的产物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而农业中其所以会存在稳定的超额利润,则是由于土地产品存在特殊价值决定的缘故。下面我们从工业与农业的对比出发,试就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土地”,既存在作为自然资源的无价值部分,又存在经过人类劳动开发加工的有价值部分,是二者结合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这是土地价值的二元论。土地价值的二元论决定了土地价格的二元论。经济土地的理论价格具有二重性。经济土地属于开发的原生土地,无价值的一部分是地租的资本化,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属于已开发、投入土地资本,有人类社会劳动凝结于其中成为价值的那一部分,即属于土地资本折旧和利息的部分,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经济土地的现实价格还要受到供求关系变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围绕着土地的理论价格而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19.
孟范昆 《兰州学刊》2003,1(5):25-26
本文作者认为 ,马克思在《资本沦》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深层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论证了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相对剩余价值的。马克思还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 ,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应从假定条件创新入手,当我们根据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将劳动的主观条件变化引入马克思劳动条件假定之内,将计量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区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意义上的劳动自然时间(外延尺度)和劳动密度时间(内涵尺度),就会得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同的若干结论:(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具有正向变动的规律;(2)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共同增长趋势;(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不一定会减少就业率,反而会保持或提高就业率;(4)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利润率不必然出现下降趋势;(5)科技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会同步增长,生产资料不一定会优先增长;(6)如果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值,绝对地租仍然来源于农业超额剩余价值。从而构建了一个另一状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这一创新性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