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喜涪陵山水之胜,留连不忍去”,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经涪陵时发出的感叹。一代诗仙,壮游天下名山大川,竟然为涪陵山水而陶醉不思归返,可见涪陵自然风光的卓绝了。涪陵是巴国故地,巴先王陵墓之所在,也是闻名中外的“榨菜之乡”。对外开放城市涪陵宛若长江与乌江合捧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得长江之雄阔,乌江之灵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明构成了她无穷的魅力,牵引着  相似文献   

2.
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评价重庆涪陵城市综合实力,并以综合得分为权重,运用断裂点理论分析涪陵城市辐射范围,结果显示,涪陵的城市辐射范围向渝东北和渝东南倾斜.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思考与建议:第一,涪陵面临"灯前黑"的威胁,政策上应给予重视;第二,涪陵处于"逆水行舟"的困境,各级政府不能盲目乐观,应积极进取;第三,李渡新区建设应加大力度,营造优质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3.
涪陵白鹤梁题刻“元符庚辰涪翁来”七字,向来被认为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于元符庚辰年蒙恩东归路经涪陵游览白鹤梁时所题,但笔者在认真考察黄庭坚在涪陵的行迹、该题刻的内容、有关白鹤梁题刻的文献记载和山谷书体风格、题款纪时的惯例等情况后认为,黄庭坚在元符庚辰年根本不曾来过涪陵,“元符庚辰涪翁来”亦非山谷所题。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由自贡师专、乐山师专、涪陵师专三所学校的美术系共同完成.自贡师专为牵头学校,负责三所学校的联系工作.  相似文献   

5.
历代碑林,大多建在地面,惟有重庆涪陵白鹤梁的碑林题刻隐匿于水中,水落而出,堪称一绝.因其形式而得名"水下碑林".  相似文献   

6.
雍青 《江汉论坛》2005,(2):136-137
“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和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湖北教育学院、武汉大学国学班、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协办,于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和港、澳、台的专家学者百余人,日本、新加坡的汉学家15人与会,武汉大学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陆耀东教授在开幕词中提出,当前一个急迫的任务是培养闻一多研究的青年学者。他指出…  相似文献   

7.
涪陵地区社科联成立 在中共涪陵地委和地区行署的关怀、支持下,涪陵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6月20日正式成立。 地区首批加入社科联的40个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代表,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和地委、行署、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重庆市社科联、黔江地委宣传部的来宾共100多人出席了成立大会。省委讲师团、省社科院和达县、万县、乐山等地市委宣传部、社科联发来了贺电和贺信。  相似文献   

8.
重庆新大兴百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涪陵)是一家拥有固定资产约1.6亿元、员工1600余人的民营企业,2000年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实现利税270万元,预计2001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1999、2000年连续上榜“重庆市民营企业100强”。在对该公司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就是这家生机勃勃、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在2000年试图兼并资不抵债、经营困难的涪陵百货公司(国有企业)时,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涪陵工业设计创新的研究探讨影响工业设计创新的因素并提出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区域性工业设计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涪陵工业设计创新史和设计创新案例,结合工业设计技术、功能与环节的构架进行归纳。涪陵工业设计创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零星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以前以“土发明”和模仿为主,三线建设时期体现为“大众创新”,改革开放以后体现为“多点开花”;影响工业设计创新的因素包括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工业设计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业设计创新激励程度、工业设计创新产权保护;发展路径是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蓄水库”、引导工业企业设计创新方向、强化工业设计创新激励措施和加强工业设计创新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杨贵妃喜食荔枝,其所食者,有四川涪陵所进,也有茂名荔枝.杨责妃之所以喜食这种南方珍异水果,朝廷飞骑以进,除了其原籍四川,保留少时记忆,主要来自于祖籍茂名的高力士的引荐.这种现象,既表现了当时统治集团奢侈的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汉字自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传承性.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中国的文字一直是贬抑多过褒扬.西方一直以"他者"形象来塑造中国文字.有学者认为中文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本文就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对中西文字进行分析比较,展现中西文字的各自优势与劣势,强调各国文字是深深根植于其生长的文化土壤,与文化互为滋润,共同发展的.中文更是如此.中文的独特魅力是其屹立世界文字之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这是人所周知的史实。但其所啖荔枝究竟来自何处,却是众说纷纭,流行的看法,主要在南海(今广州)和涪州(今涪陵)地区。其实,细加考究,杨贵妃所啖新鲜荔枝,应为涪州所产,而南海所贡,只不过是荔枝果脯而已。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不可能是"无"或"不存在".西方哲学中的"是"和本体论哲学渊源密切.本体论是指关于"存在"的学问.所谓"虚无本体论"就是杜撰.全部有关否定的思维完全取决于肯定性思维."无"不能作为本体.哲学的本体,只能是"存在",虚无从逻辑上是后于存在的,因为虚无假设了存在.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组织形式,政府是管理国家的机器.国家本来就是国民自己的组织,政府本来就是服务于国民的,但是当国家被皇帝用武力占为己有后就成了他的王朝,政府也就变成了皇帝的朝廷.改朝换代只是江山易主、政府换届,而不是国家灭亡.社会分层是自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为划分的社会层次也并非只有按财产划分的阶级一种,形成国家不等于进入阶级社会.文化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的形态,文明只是文化的精致形态."国家形成"不等于"文明起源",国家的起源的途径是多元的,文明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国家起源与演进的序列和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进程,都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支那名称的起源,许多著名的中西交通史专家都曾作过考证.有认为支那为西汉时的日南郡;也有认为是古滇国;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支那为秦一说.前两种观点是以中印交通线上的中转站为考察点提出的,后一说则是从国家的声威和影响出发来考虑的,他们共同的缺陷是忽视了支那与丝产地的关系.通过对先秦时代中国重要的丝产地--齐国的丝织业及海外交通的考察,支那一词当指齐,而非秦.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叫"人定胜天",可是这个词儿的准确意思是什么呢?在<汉语大词典>中,人定胜天,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而<新华词典>中,人定胜天是指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人定,人谋,人的智慧和力量.<四用成语词典>的解释为:人定胜天,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然.人定,人的意志.<现代成语巨典>关于人定胜天的概念,又是指人依靠自己的聪明和力量必定战胜大自然.<现代汉语词典>中,人定胜天这个词是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相似文献   

17.
巴渝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古代巴地产生了原生形态的巫文化.巫文化中的占筮术与《易经》密切相关。两汉三国时期巴郡境内文士接受并吸纳了中原儒家学术思想,唐代诗人杜甫、刘禹锡流寓巴渝地区时的作品在文化、思想方面都具有深刻内涵,宋朝涪陵"易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从"认同"到"承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卫东 《人文杂志》2008,69(1):42-48
"认同"概念主要可以追溯到三个来源:美国心理学传统的"认同"研究,符号互动论,以及欧陆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认同理论.虽然它影响广泛,却存在原子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承认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其的修正.在当代,承认理论的代表是霍耐特,他区分了三种承认的政治,把理论来源上溯到黑格尔的"承认"概念.与"认同"概念不同,承认理论把目标直接指向共同体的团结,并把团结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克服了"认同"概念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福泽谕吉在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侵吞时,提出以西方文明精神来保全国家的独立政体,其实践操作是通过"实学"来开发智慧,增强国力,营建淳厚的"人心风俗".显示的价值取向是重视智慧,具体路径是先智慧后道德.梁启超稍后于福泽谕吉,早年留学日本,对日本思想颇有研究,当时面对的国情与日本相似,但选择与福泽相异.他以"新民"为救国的法宝,以道德为根本,把智力、学识作为"其余事".显示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一贯的道德主义,具体路径则是先道德后智慧.前者是"大和"的选择,后者为"中华"的选择.两种抉择,两种结果,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