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日趋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给高校德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互渗透的,对高校德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互动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在高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理应发挥先导作用.为此我们提出,高校德育要从以人为本,突出地体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学风建设为切入口,突出地表现大学文化精神;以实践为载体,突出地张扬大学生的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高校传统德育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笔者从环境变化着手分析网络对高校德育引发的影响以及构建高校德育新格局的对策,以期使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和谐德育,具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重要意义。高校和谐德育构建过程中存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不够和谐、德育方式与作用对象不够和谐、德育内容与社会要求不够和谐、德育力量之间不够和谐等问题。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丰富德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感,创设良好的和谐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陈素红 《云梦学刊》2006,27(2):122-124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两课"作为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直接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还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并全面指导大学生调协社会关系,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谐德育的建构是当代高校德育发展的价值新取向.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由时时和谐德育、人人和谐德育、处处和谐德育组成的高校全面和谐德育模式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及重大意义逐步显现,生命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可从情感教育、死亡教育、生存意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方面切入,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德育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在本质上是一项崇高而永恒的育人事业,它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驱动社会在和谐中不断升级。德育的特殊使命给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实现德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定和谐德育目标、授和谐德育内容、行和谐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卢中旺  白鹤举  陈健 《东岳论丛》2005,26(4):204-205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各群体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公寓文化建设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寓于其中,是高校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需要。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是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中急需进行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心理咨询走进公寓,对于调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是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隐性德育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功能,丰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中的隐性德育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展"大学生人格和谐状况"的专项调查研究是为了增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发展状况和一般青年有所不同,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市场经济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等因素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意识.大学生只有实现了自身的和谐、具备了和谐的人格,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载体,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注重学生自我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对教育、引导、激励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以及校园文化在推进高校德育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思想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发挥和谐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内容及目标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德育中长期积累的观念却使德育的效果收效甚微,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缺乏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的贯彻.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德育目标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益权 《兰州学刊》2003,(2):118-119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具体要求。高校德育目标的提出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新时期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作为“三个代表”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江泽民高等教育思想 ,也为我们确立新时期高校德育目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志鹏  肖阳 《南方论刊》2009,(11):68-6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的纲领性文件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大学生德育教育角度论述了以人为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钢  莫晓斌 《云梦学刊》2011,32(1):121-122
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对现代德育有着极为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了高校德育根本目标的转变、揭示了德育的时代任务、推动德育内容创新、为德育提供了原则借鉴及方法论指导,这客观上为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进步,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实质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个全面的发展就是指培养出有创新能力、有开拓进取精神、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与和谐德育理念不一致的工作误区,所以我们就要明确和谐德育的内含及意义,改变传统德育的思维方式,建设良好德育环境,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以德育促智育,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