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明代山西境内重点是大同地区的边墙、城堡的兴筑过程,特别辨析了"大边"、"二边"的概念.本文认为,明代不同时期存在着位置、走向不同的大边和二边,明初的大边、二边应在今内蒙古境内,现存的晋蒙交界处的长城是明嘉靖后形成的新"大边",其位置在明初的二边之内.后代资料中所以出现这种大边、二边颠倒错位的情况,一是正统以后明蒙双方攻防形势的改变,造成明朝防区的大幅收缩;二是成化以后的屡次异地重修边堡造成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着重论述动机如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影响 ,以及影响的程度。融合性动机是一种持续时间长久的动机 ,具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方面成功系数更大一些 ;而在我国二语学习者当中 ,工具性动机的应用却更普遍。因此 ,如何将工具性动机转化为融合性动机 ,使二语习得取得更好的效果 ,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者、二语教学工作者和二语学习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习得第二种语言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二语习得研究。这是在母语习得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研究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探讨人类大脑语言习得机制,并通过二语习得过程,探索、揭示二语习得语言系统本质;二是中介语体系研究。此为本人研究致力  相似文献   

4.
二晏词概论     
一、“二晏”的由来“二晏”是晏殊、晏几道二人的合称。晏殊、晏几道是北宋临川人,又是父子俩,在我国当时的词坛上享有盛名,所以称之为“临川二晏”。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莱宾斯坦的孩子成本—效用理论,建立二孩效用和成本压力量表,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对浙江省金华市育龄人员生育二孩意愿现状展开调查,通过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生育二孩意愿的因素,以及已生育二孩的育龄者与没有生育二孩的育龄者间的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华市有35.41%的育龄者已生育二孩,生育二孩育龄者与一孩育龄者间在学历、家庭月收入、一孩的性别等多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42%的一孩育龄者有生二孩的意愿,生育二孩的动力主要是为了孩子有伴、减少教育失败、避免失独风险以及缓解养老压力等,不愿意生育二孩原因主要是经济与家庭关系压力.  相似文献   

6.
二语习得和翻译具有本质上的联系,两者都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包括对于语言本身的掌握,也包括对二语文化的了解。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过程。翻译有助于促进二语习得,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与二语相互作用的中介。通过翻译过程中双语语言文化的对比,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二语语言水平,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准确、有效地运用外语的目的。因此,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国内已有的二语朗读研究主要从音系的物理特性和二语习得中介语的角度来探讨学习者音系发展水平,却忽略了言语感知和输出对二语朗读发展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学习者是二语朗读的主体,二语朗读受到发青器官、认知水平和母语感知方式的制约;二语朗读在语音感知、情感感知和概念感知方面与母语者存在差别。二语朗读的本质是生理和认知的体验性,这一特性正是二语朗读听读说叠加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就哲学渊源而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行为论、认知论和交互论等。文中简要分析这些主要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局限之后,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重新进行阐释,认为二语习得是学习者自身心智发展、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者及理论家的协助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借用博弈论对二语习得诸多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认为二语习得是在这些因素互相博弈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由此在社会文化理论和博弈逻辑思维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语习得的互动博弈假说。  相似文献   

9.
隐性不地道现象的提出是近两年来国内不地道现象研究的新成果,该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者在二语使用中存在的一种虽带有母语痕迹但却符合二语表达规范的倾向。本文从频率、二语语言水平和母语语言体系的干涉这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指出二语和本族语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接触的词汇频率的差异造成了词汇在心理表征中联结权重的差异,引起词汇产出的选择不同,导致了二语和本族语者表达上的差异;而二语语言系统的不成熟和母语成熟语言系统的干涉共同造成了二语学习者在表达上的受母语影响、带母语痕迹。  相似文献   

10.
手势研究是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潮流,其重点是手势与语言的关系。手势是演讲中的有机成分,在二语演讲中尤为重要,但目前关于二语演讲中手势的研究极少。对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视频中手势与语言关系加以分析发现,手势在二语演讲中具有多重功能,涉及语义、语音、语用、语篇多个层面,具体包括协助意义形象化、调节二语韵律、标记叙述层次及话题转换、构建语篇衔接连贯四个方面。手势与语言的多层面配合可以丰富二语者的表达资源,帮助观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增强二语演讲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每一次变革都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以加强,从而不断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察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可为当前我国学制改革如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条件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法制观念教育、法律教育、法学教育、法制教育和普法教育的辨析,提出了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涵义。并对法制观念教育相关的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是现代宪法所确认的一项最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有关受教育权的保障和救济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一系列教育诉讼案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是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因文化传统、法律制度与技术以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其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分析两大法系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相关制度的设计、实践差异,借鉴域外先进的法律技术经验,可以对我国的制度优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教育投资增长率与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作者发现,大多数省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存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悖论,悖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教育体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深层次原因在于行政主导引起的市场与行政的双重失灵的教育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或行政单一主导的教育体制都将难以保证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快教育体制尤其是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基本公共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城乡教育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完善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但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在探索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提出了相应对策:加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教育供给结构、贯彻教育机会均等原则、鼓励职业教育发展。〖BP(〗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对中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育督导、教育立法与教育投入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科学的教育督导对加强高等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英国的高等教育督导制度强调法治建设,重视督导机构的“第三方”特性并保持适度竞争,有效地保障了政府督政与高校督学的有机结合。英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督导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开展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督导的制度比较与分析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应从制度优化的视角深入推动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改革,努力构建体现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督导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模式 ,取决于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角色定位。网络化、学分制、协作式当是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与可供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实施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以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一些成绩也存在不足,应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健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校企间的互动合作和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才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个核心概念,第二个核心概念是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这个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过程、程序、资源、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根据城市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评估的标准和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要建立一种富有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文章探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的适应性和难点,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高等教育的学科特点,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及标准试图建立城市规划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适应我国教师教育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要求,是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的基础工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其基本图景应体现"高质量开放、制度化协同、实质性联动"三个特征。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开放",需要建立基于相应标准的办学资格认证开放体系、基于专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认证开放体系、基于生源质量的教师学历教育开放体系、基于学科发展的教师教育专业开放体系;推动实现制度化协同,需要建立师范专业招生"研判"制度、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师范生培养的法定义务和绩效制度,完善教师编制政策,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实现实质性联动,需要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师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基于"US模式"的教师教育者常态化交流制度,启动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健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应该把握并遵循公共属性、政治属性、道德属性、多样化属性这四个基本属性及原则。公共属性凸显教师教育的社会责任,政治属性内含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道德属性彰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伦理,多样化属性则反映着教师教育的灵活特征,这四个属性统一并渗透于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全部过程、各个环节和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