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庚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民族文化宝藏中的珍品。几千年来,谚语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劳动人民口头上流传,在文献典籍作品中出现,为人们相沿成习,喜闻乐见。 一 关于什么是谚语,众说纷纭。简言之,无非是两种说法。其一,汉语的谚语是从古代或者现代吸收来的现成句子;其二,谚语是人民口头习用的通俗而形象化的语言。前者是从 相似文献
2.
3.
洪茂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0,(2)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知。具体地说,它是通过耳听、目视、脑思来感知和意会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现象的内在含义,体现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万恒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6,(4)
师德浅探万恒德师德问题无论是对教师的形象塑造和自我完善来说,还是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师德的高低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这是雄辩的事实所证明了的。所谓师德,就是... 相似文献
5.
邹吉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人生价值浅探邹吉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生价值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实现人生价值也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主要追求。同时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纷纷出笼,招摇过市,搞得许多青年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因此,... 相似文献
6.
岳秀拔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正> 长期以来,文学史家对李煜词的评论,存在着一些片面性:或因人废文,认为一个亡国之君,无雄才大略,不知民生疾苦,生活奢侈,其词作多反映糜烂的生活,抒写其个人的悲痛,无价值可言;或认为李煜之词意境不高,格调低沉,给人消极影响,无积极的社会价值,或认为李煜的词应当肯定,但未作细致分析,一鳞半瓜,语焉而不详。凡此等等,都由于对李煜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不能答出一个科学和客观的结论。如何给以正确的评价,是我国文学史研究中一项责无旁贷的任 相似文献
7.
陈海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3):104-107
潮汕歌谣以畲歌为主 ,多为民间口头传唱。潮汕歌谣有它独特的思想艺术发展轨迹 ,对少数民族歌谣及中国诗歌艺术的继承与革新并形成自己审美特点就是其独特之处 ,其崛起与衰落的原因则与政治运动、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立忠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8,(2)
传统教育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给予了一定的强调,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正确认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从教学过程诸因素及其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则颇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杜松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0-53
本文拟从宏大、奇异、绚丽三个艺术美特征入手,对汉大赋在结构体例、内容形象、表现手法、语言色彩、整体风貌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论述,挖掘其内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孔子美学观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林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在中国美学史上,孔子是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本来,在夏商时代,由于天命鬼神观的支配,艺术审美同宗教信仰交融一体,处在混沌不分的状态中。待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伴随着怀疑论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艺术审美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开始走上同现实人生相通的道路。在艺术审美的这一划时代变化中,孔子的仁学理论起了奠定基础的关键作用。但是,孔子的仁学理论本身毕竟是个充满矛盾的思想复合体,由此造成了他的美学思想独具的错综复杂性特点。本文不揣浅陋,仅围绕孔子对原始宗教艺术的仁学理性阐发和他对艺术美、人物形象美的理性追求,对他美学思想的这一错综复杂性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任晓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6)
专访这种形式早已有之,但近年来这个栏目愈来愈受读者的青睐了。不难发现,“专访”在各种报刊上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了。可以说,此种文体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因此,熟练地掌握专访这种新闻形式的写作是高等院校新闻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吴新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3,(3)
一、书面语歧义与古籍的理解。大量古籍的流传,使注疏、诠释类书籍瀚如烟海,训诂之学于是长盛不衰。然而古典经籍中有争议的理解,尚待解决的遗留问题,仍多如牛毛。从句读到某些字、词、句的理解,不同的注家、疏本,时有大相径庭之处。从《随园诗话》中的下面这段文字中,不难见其一斑:杜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比指明皇白龙池召李白而言船舟也。《明道杂记》以为:“船,衣领也。蜀人以衣领为船。谓李白不整衣而见天子也”。青莲虽狂,不应若是之妄。东波《赤壁赋》:“而吾与子所共适”适,闲适也。罗氏《拾遗》以为:“当是 相似文献
14.
魏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143-146
闻一多的诗歌内外兼修,既注重"内的原素"("幻象"、"情感"),也关注"外的原素"(声、色),同时还在自己的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特有的精神质素。从《红烛》到《死水》,乃至他1930年创作的《奇迹》,我们不难发现,创作主体内部纠缠着的"纯情"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下,诗人所承受的苦闷的精神重压,也正是这种重压造就了诗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5.
马经标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英语复合词浅探马经标一个复合词的词义并不是由构成该复合词的各个词基(base)的意义简单相加而得出。比如,watchdog(看门狗,监督人)并不是简单地由watch(观看)和dog(狗)而得出“towatchadog”(观看狗)的词义。其实,根据复合... 相似文献
16.
17.
阅读是高考试卷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高中的英语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夏玲英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不同的社会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文化差异会导致人们无法进行相互沟通和理解。现探讨中美文化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它们的成因,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汪正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0,(2)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弘治七子”(史称“前七子”)为排除当时“台阁体”诗文和“理气诗”、“八股文”等虚饰、迂腐的文风而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确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前七子”在率领“复古运动”的进程中又出现了分化:李梦阳倾向于刻意模拟;何景明则倾向于学古中创新。“前七子”中跟何景明文学思想最为接近者乃是徐祯卿,诚如何景明自己所云:“天马行空脱羁靮,更怜《谈艺》(指 相似文献
20.
宝琴形象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实秋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8,(3)
薛宝琴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角,甚至也够不上称为重要人物;但是,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中,她却有着特殊的地位与特殊的寓意.纵观《红楼梦》,几乎每个女子都有各自的苦恼与不幸.刚打开书,那悲凉惨痛的判词、散曲,就预示了她们“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黛玉、宝钗、湘云、熙凤、晴霎、袭人、香菱、芳官、龄官、尤二姐、尤三姐、妙玉、元春、迎春、探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