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95年的29.04%上升到2009年的48.34%。但是分区域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  相似文献   

2.
金秋 《管理科学文摘》2010,(23):277-278
利率投资效应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表现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产业构成因素,二是企业性质因素,三是金融格局因素。本文针对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的存在状况,从代表经济主体的产业组成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以及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结构(具体包括银行结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其组成的金融市场结构)三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Super-SBM模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度和分析;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个区域进行生态福利绩效基尼系数的测算,以探究不同区域之间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程度及差异的来源。研究结果发现:2008—2017年,我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时间顺序上,除了东北地区以外的地区,均是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东北地区生态福利绩效走势总体上逐年下降;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差距正在逐年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贡献率高于区域内的差异贡献率。建议: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和居民福利的产出效率。摈弃以生态环境急速恶化为代价的发展思路,将粗放式的发展思路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以创新为驱动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同时优化能源结构。更加重视居民福利,大力推动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加注重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应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从资源和人才上向其溢出。政策上也应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适当倾斜,助力这些地区吸引包括人才在内的生产要素流入,激发这些地区发...  相似文献   

4.
5.
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是影响人民群众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因素之一。文章选取代表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三十五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差异进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差异明显,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海、浙江、山东,居于后三位的是青海、西藏、贵州。建议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地区积极发展经济,同时中央政府也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5~2009年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结论表明,各省市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存在明显差异,三大地区的区域之间差异大于区域内的差异,且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了影响南京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同时又结合目前南京市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最终得出南京六区在发展第二产业的时候,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南京整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是决定一个地区城镇化的根本原因,而一个城市的市场化进程与对外的开放程度,对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5-2012年各省份城镇化数据,选取市场化指数、进出口总额两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城镇化率进行回归,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城镇化率将提高约1.34个单位;开放程度对城镇化作用较大,开放程度每提高1%,城镇化率将提高3.39个单位。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发生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人为、历史与自然的因素,会造成不同地区产业转移的区域性差异。这种非均衡的产业转移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进而达到全国范围的协调统筹发展和产业升级。文章分析了东、中、西三大地带2000—201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且通过对三大地带不同产业区位熵的比较,对产业转移的转移状况及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产业转移区域性差异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区域人均碳排放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从动态视角对影响区域人均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从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介绍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自身素质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加上国家政策的缺位是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有关文化产业数据进行测算,比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个区域文化产业效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逐渐扩大还是缩小,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识别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及东北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在逐步缩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市场需求对文化产业效率提升有正向影响,国家财政支出对文化产业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受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就业理论的研究,阐述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的动因,为探索我国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合理化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外向型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和趋同核算模型,考察了地区差异、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各地区财政支出等外向型经济因素对1993—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贡献,并根据所得出的结论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河南经济全面崛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但是,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化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风险投资的地域分布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本文主要阐述了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及深圳的区域集聚现象及特征并分析了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视角,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能源效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我国能源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扩散效应在逐步增强,极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杨琨 《经营管理者》2009,(21):207-207
本文从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状况着手,分别从城乡、行业、地区三个方面分析造成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并且针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组曾用线性模型、主成份聚类方法、综合层次指标体系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本文结合前面研究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形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成因,缩小区域技术能力差异的理论依据,以及缩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美国作为油气会计准则的比较对象,从准则的颁布背景、框架、内容、披露等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由于受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市场特征、内外部环境与产权制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中美油气会计准则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在分析这些差异点的基础上,指出从准则框架、内容范围、信息披露等方面对我国油气会计准则作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