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曾对他的几个学生做过这样的描述:"闵子侍侧,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论语·先进篇>)讲得就是每个学生各有特点,彼此不同.因此,孔子讲究"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
骂,指口出恶言和忿詈之语,是一种极端的负面情绪和暴烈态度的表达.骂人既失态,也容易失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对立甚至心理仇恨.因此,一般而言,领导不宜骂人. 但是,某种程度上,骂也是爱憎分明和激浊扬清的集中体现,是坚持正确立场和导向所必需的一种鲜明态度,运用得当就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特殊的管理手段.即使是一贯主张温良恭俭让、崇尚文质彬彬君子之风的儒家,也不一概否定骂.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不仅很善骂,而且骂得狠.《孟子·梁惠王上》介绍说,孔子对于殉葬哪怕是以俑殉葬的恶俗深恶痛绝,曾恶狠狠地骂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弟子宰予学习不用功,白天打瞌睡,孔子斥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对于不长进的朋友原壤,孔子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孟子骂人也很凶,他对不同政见者杨朱和墨翟就骂得很粗野:"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相似文献   

3.
"拔苗助长"这一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典故离我们已经相当久远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古人给我们交足了学费,但我们有些后人显然没有将功课做好.尤其在企业经营方面,"拔苗助长"的闹剧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这些企业"补考"甚至被市场开除"学籍".  相似文献   

4.
论语与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 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相似文献   

5.
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是子贡认为他已经做到了,说:"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啊。"  相似文献   

6.
王宏任 《领导文萃》2012,(20):72-75
《清史稿·曾国藩传》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大师",事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曾国藩的成功是因为他既能识人又能容人,胡林翼能用人,不能识人,而左  相似文献   

7.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的高才弟子之一。他突出的学业成就,传承并创新的思想,一直到现在都产生着较大影响。笔者工作之余结合一些史料,简单梳理了一些对子夏的陋识浅见,不作学术之争。第一,子夏传播和解释古代文献的成绩最突出。"读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孔子所谓的"知"、"仁"和"勇",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知、情、意,即"智商"(IQ)、"情商"(EQ)和"胆商"(DQ).领导者决策离不开胆识、魄力,提高胆商成为提升领导力的关键之一.为此,各级领导者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科学性:不做鲁莽急躁的"黑旋风" 领导者固然不可缺少胆识与魄力,但如果不讲求科学,也就是一个鲁莽急躁的"黑旋风".所谓科学,就是运用概念、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鲁国的季康子,当时官衔正卿,也就是总理兼军队总司令。他手里掌握鲁国的生杀大权,向孔子请教政事时问:"如果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尽管孔子在做鲁国政法最高领导的时候(官名司寇),曾亲自下令诛杀了当时很有社会影响的少正卯,但孔子是主张少杀人的。孔子反问  相似文献   

10.
注重文章的诵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礼记·文王世子>说:"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孔子时代"诵<诗>三百"(<论语·子路>)蔚然成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庸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见,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的关键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西周太师姜尚认为:"庶民者,国之本.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就是说,人为国本,能否得人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同样,学校管理是否坚持以教师为本,也必须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孔子提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孟子更是强调人和的重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相似文献   

12.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句话曾被断章取义并被指责数十年,但在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却至少体现了孔子两方面的革故鼎新举动:一是打破官学的垄断,首倡私学并设坛授徒,"有教无类"《卫灵公》);二是冲决世职世禄的贵族世袭制藩篱,倡导"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  相似文献   

13.
郭广阔 《领导科学》2013,(13):30-31
从55岁开始,孔子带着他的若干弟子历时13年,周游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留下一段彪炳千古的历史印迹。其实,在正式周游之前,他的足迹早已踏出鲁国国门:为了寻求"夏礼",他来到杞国,可惜这一次他失望而归,此时的杞国早已衰败不堪,哪儿还有"夏礼"?为了"问官",他又来到郯国,这次他满载而归,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才华和仁孝之德兼备的"良师"——郯国国君郯子,留下了一段孔子师郯子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4.
低调     
《领导文萃》2010,(19):111-111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绝对不会抵消将军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孟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圣人,主张王道,提倡善政,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曾提出治国之"六策",既全面系统,又精辟深远,对当今我国治国方针的调整和完善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在用人原则方面,孟子提倡"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孟子提出:"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其意思就是,当今大王  相似文献   

16.
王存喜 《领导科学》2012,(33):37-38
孔子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这句话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交友里边有政治.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想通过交朋友处理社会关系、优化人际环境,乃至促进工作落实、助推政令畅通,不妨学一学孔子的交友之道. 多而不滥——择友有标准 社会越发展,交际越广泛."多个朋友多条路",越来越成为大众认同的交友观念.朋友越多越好吗?孔子的看法也是肯定的.孔子讲过人生"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其中有益的一"乐",就是"乐多贤友".可见,孔子是提倡广交天下朋友的.  相似文献   

17.
龚文平 《经营管理者》2013,(19):375-375
《吕氏春秋》在继承《子华子·北宫意问》的"生命在于运动"思想理念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要运动养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机体和谐统一可以通过运动这种形式来达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养生体育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我国古代运动养生理论的源头,极大提升了当时的体育娱乐活动广泛开展,从而使养生体育成为人们作为社会个体生命自然延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品质、性格、理想目标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成才,家庭的教育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昔孟母断机杼教子,使孟子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儒家大师;朱德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艰苦卓绝奋斗一生,离不开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说,孔子在处理问题时做到:"毋意"--不以主观的态度来处理事情;"毋必"--不强行推销自己的想法;"毋固"--不固执于一个判断;"毋我"--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谋取个人私利.孔子"四绝"充分体现了他处理问题时的作风和个人品格,对现代领导干部进行决策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李迎春 《领导科学》2012,(23):51-52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行为观人法 行为观人法,即从行为入手观察人.孔子的行为观人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言行是否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反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满嘴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的仁德是不多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慷慨大方,实则吝啬小气;表面上正直清廉,实则虚伪贪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现在有些干部,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就是群众所说的多面人."领导者用人,如果只听信其表面言行,而不注重由表及里探求其本质,必然会导致用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