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晖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58-59,44
本文指出高校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老子》“道法自然”的论述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本体论思想。“道法自然”在教育上的落实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主义的教育方针,并具体展开为教师虚位的教育取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为无事的教育方式与自主自为的教育原则,对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健斌 《南方论刊》2015,(4):70-71,10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政治合格,专业优良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十分创新的思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以师为本的管理方法""培养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打造人性化的校园大环境"四个方面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以生为本"的深刻内涵进行了阐述,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探讨解决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到课率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三江学院办学的历史,介绍了三江学院“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和“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和校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三江学院的办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6.
劳动具有综合育人价值,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反映出素质教育的成效,并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行为.实施劳动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鼓励学生能动性参与实践活动,形成学生劳动技能,让学生在校园中、社会上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习惯,最终用奋斗创造幸福.客观上,劳动教育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在劳动教育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在深刻把握"大思政"格局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劳动教育体系,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推动劳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引导对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不明、职能交错、方式简单;校园官方网站效用不强,能力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舆论中从众和跟风行为,加强引导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在坚守以生为本和培育浩然正气的理念之下,建立技术支持屏障,做好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防护伞以及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贤俊  黄金声 《理论界》2013,(2):190-193
高校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内化和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回答这一重大问题的根本路径和根本要求。文章从高校认识和践行以生为本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出发,从以生为本的时代价值、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和大爱传递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以生为本的着力点,文中关于思政课教学的"问题为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学业有成的"二能三会"、"创新品质和创新教育"、"大爱传递的三个方面"等,都提出了一些目前高校在怎样培养人上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学院本着以生为本、服务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理念,以彰显教师教育特色为核心,积极整合利用优势教师教育资源,构建多元结合、研训一体、职前职后并重、品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育的必然.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实现育人的和谐、教师的和谐和学生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学院本着以生为本、服务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理念,以彰显教师教育特色为核心,积极整合利用优势教师教育资源,构建多元结合、研训一体、职前职后并重、品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思想文化中,基督教以此生为“罪”,佛教以此生为“苦”,道家道教以俗世人生为“累”,三家人生观均带有悲感色彩,唯有儒家以生为“乐”,形成了君子崇道乐学、不忧不惧、固穷安贫、知命乐天的乐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从效率主义”到“以人为本”是管理理论的一次质的飞跃,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才为本”则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发展.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生产者,人才的需求与一般人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人才有高度“自由自主”的需求,建立以人才为本的管理是在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着人才“自由自主”需求而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创新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观,是在超越了个人主体性教育观与反思主体间性教育观基础之上而建立起来的新型教育观,同时也对教育本质提出了根本的质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的实践方法论,贯彻这一教育观念,将会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韦卓民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爱国者,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以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致力于华中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高等教育思想。在私立武昌华中大学二十多年的校长任内,他始终坚持“兴学育才,蔚国所用”的办学宗旨、“重质不重量”的教学管理制度、“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及“民主、负责、守法”的大学精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将华中大学这所教会大学办得相当有活力并颇具特色。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爱国者、教育家,韦卓民先生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丰富的办学实践,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者以治生为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信念的嬗变胡发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士”一直是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说其特殊,一方面缘在士位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具有显赫的社会名望与地位,另一方面,作为识书达理的知识分子。他们既肩负着开创、转承封建文明,更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剖析当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入手,论述了现实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创收”、轻人文精神氛围的营造,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尚智与尚德的分裂之倾向及成因.同时,还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营造校园精神文明环境的具体措施上,探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包括以“五心”教育为核心,以重建和完善校园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为手段,以志愿者行动为起点,以校园物质环境、学术氛围、评价、监督机制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为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伟大斗争,成就了伟大事业,锻造了伟大精神,总结了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以党史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科学前提,强调党史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需要坚持和树立正确党史观,以扎实有序的方式开展党史教育。深入分析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架构与理论逻辑,深刻领悟并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历史、解读历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主题,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精髓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和国际视野,担当时代重任。实践路径重在抓住三个关键理路,秉持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整合党史教育内容,推动课程理念创新;强化党史教育载体的数字赋能与艺术赋能,推动课程形式创新;善用“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作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只有确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构建学科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有助于不断提高我国当前师范专业心理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地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非会计专业为触觉,围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优化,在结合多年会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提出教学内容的供给应本着“需求”原则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应本着“以生为本”原则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