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生命是教育的本质。在人本主义的生命哲学视角下,教会大学生敬重生命、热爱生命、呵护和珍惜生命,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教育内容涵盖生命知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生命挫折与死亡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当前高校生命教育中诸多问题凸显,如教育意识淡漠、教育内容弱化和教育活动缺失等。为此,应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对生命理念的体认;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主体间性教育教学模式;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生命教育理念,提高生命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唐海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5):774-776
青少年的生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未来的希望与辉煌。而现实的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活动充满自由和创造,不仅能适应和改造自然、能创造和利用历史、建构和超越自我,还能创造生命价值。然而,许多人却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甚至轻视或伤害生命,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生命价值贬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理所当然要关爱生命,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全面关照生命关系、增强生命力量,从而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及重大意义逐步显现,生命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可从情感教育、死亡教育、生存意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方面切入,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生活的快速渗透融合,以网络为载体,以竞技参与、虚拟角色和生动体验为特征的网络游戏,将游戏的趣味性、竞技性和互动性发挥到极致,网络游戏日益超越传统游戏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而大行其道,由此引出的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日渐受到关注。客观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权衡利弊,因势利导,对正处于生命价值观形塑关键期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与文学实践的生命之旅遥相呼应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也强调引进生命意识和生命活动视角 ,将文学置于生命美学的图景中进行审视和阐释 ,将对生命意识的考察上升到美学的层次 ,建构文学的生命观或生命文学观。理论和实践的共振共鸣 ,将文学活动引向深入 ,使文学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美学观念犹如一道行走的风景 ,在开放、多元的发展变化中昭示着文学的行进和存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青少年淡漠生命行为的反思与生命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有关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媒体报道时有所闻,自杀已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青少年凶杀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造成这一普遍社会现象的因素可以归咎于多方面,在青少年中普及和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列举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具体事件入手,深入分析了导致该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在青少年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金春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155-158
生命教育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教育的新价值取向,立足生命教育,改善大学生生命观,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意义,改善生命态度,创造生命价值。在此立足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研究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对大学生生命观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生命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守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154-157
从分析大学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指明了大学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重点从对大学生进行天、人、物、我和谐生命观的培养,身、心、灵的培育,以及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学生心灵之脆弱和对生命漠视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围绕着现代社会生命教育面临的难题展开了长期的论争,即生命归宿感的迷失与追寻;生命权利和良善顺序的先与后;生命教育职能的分工与合作;管理与教化的分离与融合.为此,必须消解生命原子态存在与群体身份定位的二元对立,还生命以整体性的存在;摆脱"权利生善"与"善生于群体秩序"的先后争论,回归生命价值的超然存在;从美德视角反思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间的生命教育职能划分;深度反思与建构生命教育中管理与教化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这让生命教育推广的必要性凸显。而随着网络的发展,web2.0为生命教育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将改变生命教育系统的基础架构和实践模式。本文结合生命教育的特质,梳理web2.0技术为生命教育提供的新的机会,提出了web2.0时代的生命教育的新特点:生命教育全民化;建立开放平台,整合一切生命教育资源;生命教育的社会化推广;生命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生命教育定制化;虚拟与现实体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