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冰 《现代交际》2003,(7):15-15
微软公司1975年创办之时,只有三个人。如今,微软公司拥有三万名员工,市值达2000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二,被称为“迄今为止致力于PC软件开发的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并被视为知识经济的代表。究竟什么是微软成功的重要因素呢?总裁比尔·盖茨的这句话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那么,微软是怎样使这些人才忠心耿耿地服务于公司的呢?是高薪吗?答案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2.
《职业》2007,(3)
微软一直创造着知识经济的奇迹,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致力于PC软件开发的最大最富有的公司”。在当今这个跳槽普遍盛行的时代,为什么微软能够“生产”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且对公司忠心耿耿?微软公司无疑是世界上聪明人云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除去世界一流的公司,还有一个一流的家让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位列微软第一华裔员工,2005年出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CEO至今。因为这次跳槽,他遭遇全球最为瞩目的一场官司,最终因拥有那温馨而有支撑力的家庭,他跨越了事业的阴霾。  相似文献   

4.
《公关世界》2010,(7):92-92
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研发中心,拥有四十多名全球顶级的IT精英。这些精英每年为微软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公司也为他们提供十分优厚的福利待遇。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微软公司给予这些员工充分的自由。在这里工作,兴致来了,你完全可以去打篮球,去健身房,去游泳池,喝咖啡,甚至会有专门的按摩师给你按摩。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像在家里一样,惬意极了。如果是特殊人才,还有更多的优待。  相似文献   

5.
宏剑 《职业》2006,(9):18-20
她是一所高职院校的大专女生,无论是性别、学历、地域还是毕业院校,都不具备到微软工作的“资格”。可是,这样一个小丫头硬是敲开了微软公司的大门。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相信微软公司凭着资信,可以聘来足够的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但微软缘何对一个大专生情有独钟呢?  相似文献   

6.
郭士纳从纳贝斯克跳到IBM:施密特从NoveIl到Google;陈永正前后为摩托罗拉、微软、NBA效力;唐骏放弃微软选择盛大;李开复从微软跳到谷歌……你应该已经对这些影响世界经济的大人物的职业变动有所耳闻,然而身居要职的他们每一次的重新选择是如何实现的?幕后推手是谁?谁在影响着这些高层人才的职业走向?操纵这一切的都是所谓的"猎头顾问"--最顶级的人才经纪人,他们从事着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和职业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精彩抢鲜看     
《职业》2011,(34):1
90后员工的管理与挑战90后管理,有两个关键词:学习和改变。一方面,管理者要学习90后的个性、创意和跳跃式的思维;另一方面,要从制度、管理细节等方面作出一些改变,为90后员工提供更多可能性……在大公司你怎么"死"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大公司真的适合你吗?大公司会敞开怀抱接纳你吗?你就算能很顺利地走进大公司,能一帆风顺吗?  相似文献   

8.
鲁钟鸣 《职业》2005,(4):31
让企业"员工至上" 营销市场有个说法叫做"顾客至上".但美国罗氏旅游公司的老板森布鲁斯先生却以"员工第一"的营销之道,在短短15个春秋内把费城地区的一家小旅社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达15亿美元的世界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罗氏经营的高招就在于:别人尽力讨好顾客,他则把重心放在公司雇员身上,做到"员工第一".他认为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在市场观念上自然是"顾客第一",但"攘外必先安内",在经营管理上,则必须做到"员工第一".因为公司市场行为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员工参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他放在首位的是激发雇员的忠心和进取心,给大家营造出一个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取得最佳的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9.
联邦快递常自豪于它的"紫色血液",因为这些身穿紫色工作服的员工对联邦快递来说,是不断增值的资产.这正是联邦快递历经25年考验、引以为豪的经营理念:P-S-P理念.所谓P-S-P即"员工People、服务Service、利润Profit"理念,它的内涵是:如果企业关心员工,他们就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满意度高的客户能带给公司更多的业务,带来效益;而这份效益将会再分享给员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时至今日,职场涌入大量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Y一代生力军,对于被社会广泛地评价为自我、缺乏责任心和忠诚度的80后们,身处传统行业,联邦快递认为,这样的评价过于片面.在联邦快递,新生力军为公司带来了无限新气象.那么,联邦快递是如何对Y一代进行管理的?他们的HR政策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0.
Q:去年初,我应聘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2年期的合同.进入公司不久,公司便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即对连续两个月考核处在最末位的3名员工予以解聘.上两个月,我虽然每月均完成了生产指标,还略有超额,但完成的产量属于车间里最少的一个,两次考评均在后3名之列.近日,公司给了我通知,说按"末位淘汰"制度规定,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请问,公司以"末位淘汰"为由解聘员工合法吗?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微软已经不仅仅是比尔·盖茨公司。史蒂夫·鲍尔默2000年1月成了首席执行官.管理着这家一直因联邦政府反垄断案件、互联网革命所引发的员工出逃以及持续的经济下滑而乌云笼罩的巨人企业。然而.微软不但幸免于难,而且还兴旺发达,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最为知名的品牌.盖茨亲历了微软的创建,五年之后鲍尔默加入了。但是,鲍尔默到来的时候公司规模还非常小.以至于他几乎就等同于一个共同创始人。  相似文献   

12.
进公司的第一天,上司就对所有新员工说:"起点最重要,起点决定成功的高度."我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公司是世界五百强,有实力.我希望借助公司这个平台,能在几年内实现自己创办公司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哪家公司是全世界被报道最多的公司?根据 Carma 这家媒体分析公司,全世界报道最多的公司是微软。微软只有25年历史,然而微软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仅次于可口可乐的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根据国际品牌(Interbrand)这家品牌估价公司的评估,微软的品牌价值为650亿美元。一首不断被广告业神父们所重复吟诵的营销圣歌是广告塑造品牌。而且伟大的广告塑造伟大的品牌。广告塑造了微软这个品牌吗?没有,绝对没有。如果微软在这25年里没有做过一个广告,或一个电视商业广告,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05,(5):30-31
微软的成就多归功于比尔·盖茨的管理风格,他坚持雇用顶尖的人员做事,以全公司的前途做赌注,鼓励员工正视失败并不断向成功挑战。  相似文献   

15.
刘艳霞 《职业》2007,(4):16-18
人性化管理因其"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为企业和员工所推崇,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从被评为最佳雇主的企业一个个都身罩此光环可见一斑.人性化管理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广大员工,那么在不同"东家"卖命的职场人士是如何感受与看待人性化管理的呢?国内权威人才媒体《职业》杂志与知名人才网站智联招聘联合开展了"人性化管理,离你是近还是远"的调查.  相似文献   

16.
新品出街     
幽默一把:微软CEO鲍尔默上Zune特别版微软公司在推出Zune播放器的同时发布了Zune Original图集,用户可在Zune上刻上这些由国际知名艺术家设计的图案,本着幽默出发点和创新的精神,国外的一位网友把微软CEO鲍尔默也绘制成了图案,并对他进行稍微的整形。当然,被幽默了一把的远不止鲍尔默一个,苹果CEO史蒂夫也上了榜。  相似文献   

17.
鲁志峰 《职业》2006,(2):41
Q:我们公司规定,员工休假,探亲假和年假只能选择一个.还有一位朋友的公司,规定工作未满两年的员工,不得享受探亲假和年假.请问,年假和探亲假到底是一种员工的福利还是权利?如果是权利,应该如何维护?国家是否也有规定,年假和探亲假只能享受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不爱学习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不提供培训福利的公司不能称得上优秀的企业",金融危机的突袭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行业的发展?培训机构会有哪些大逆转?2009 年还有受职场青睐的培训项目吗?<职业>杂志记者采访了培训业界的重量级专家、国际职业培训师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陶建国先生,展望2009 年金融危机下的职场培训.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蝴蝶效应",就是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件谁都不可能做到隔岸观火.美国金融风波给中国带来的是什么?行业转轨,公司重组,企业下课,员工下岗?无论集体和个人,生存资本亦有限.我们该如何理性投资?本刊记者邀请太和顾问高级合伙人、资深顾问张逊先生为读者解读金融行业大事件下的职场人士生存技巧.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2,(3):38
随着创业机制的日益形成和完善,各类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小公司虽有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大等优势,但由于创业者的资金、经验、管理等不利因素往往使员工自感风险大、不可预测因素多.作为一名员工,如何在小公司里得心应手地工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