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吸取了十九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的中国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鲁迅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卓越奠基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开创人。但鲁迅的现实主义如同他的世界观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反映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发展历史。过去,在鲁迅研究中,人们注意从各个角度去发掘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深刻性和彻底性,但还少从鲁迅小说思想和艺术方面去阐述他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因此就难于把握鲁迅小说现实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走过了十年光辉的发展历程。当前文学创作的发展态势如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许多同志注意到,我国新文学所坚持的现实主义传统,近年来由于文艺新思潮的渗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人说现实主义陈旧了、过时了;有人说文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的“批判性”是“现实主义”区别于其他美学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实主义”背后有一套特殊的意识形态,只有承认“变化”的实际意义,当下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感”,而“变化”问题涉及到“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在关于“变化”的问题上,中国“现实主义”谱系中的问题小说、左翼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改革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无论将底层叙述的传统接续到“批判现实主义”、“左翼文学”,还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只是介入角度的不同。底层问题的浮现或者被视为集体主义的恢复,或者表明人们对“现代性”和“社会问题”持续的“批判性”关注。人们将社会问题在“底层文学”中展示出来,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却留在现实社会中。  相似文献   

4.
心理现实主义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和创新 ,其代表性作家莫里亚克在小说《爱的荒漠》中 ,借鉴各种现代写作手法 ,尽可能地揭示人物心灵中最隐秘的底蕴 ,反映出他们灵与肉的搏斗 ,探讨人们孤独的根源 ,表现出传统意识和现代生活的强烈矛盾。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念认为法律天生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而在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法学界兴起的法律现实主义,否定了认为法律规范具有普遍性、确定性的传统观念,对美国正统的法律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对于法律的不确定性的主张,可以称之为对传统法学的一次致命性的打击。我们试图在学术脉络中凸显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反确定性传统的法律观,力图揭示其所作出的学术贡献以及限于自身视角而难以逃脱的学术限度。这场“反叛性”的运动,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法律现实主义的消失正是它的胜利,因为法律现实主义的实际目标与任务,就是要突破人们对法律的旧有理解框架,打破已有的思维惯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明代的诗歌发展确实比较一般。尤其是古代诗歌悠久而光辉的现实主义传统,历来认为在明代虽未中断却也无大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便是没有出现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人们一提及明代文学,便言必称小说、戏剧。而究其实,恰如不可以偏概全一样,同样也不可因求全而偏废,否定一切。有明一代,尽管诗歌发展一般,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不乏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已为文学史所承认的明初诗人高启和刘基等,都可以说是有着一定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继高启之后,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更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对于于谦的诗歌创作,一向是有肯定意见的。但是人们主要赞赏其表现高尚节操和人品的诸如《石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小说思潮来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亦称“意识流”小说,它是我国新时期现代现实主义这个大思潮中的小文学思潮。换言之,它是现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一股支流。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在前几年也曾经引起过人们的热烈讨论。不过,那时人们还没有使用“心理现实主义”这个名词,而是采纳“意识流”的说法。之所以把“意识流”换为“心理现实主义”,不是作者喜欢杜撰名词,故意标新立异,而是因为产生于新时期的这个文学思潮的确不同于西方的“意识流”文学,它既有非物质主义的潜意识表现,又有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因素,所以用心理现实主义来概括是恰切不过了。虽然这个名词曾经被西方的一些理论家使用过。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建国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也是有起有落,简直是大起大落。一个时期它曾被人们尊奉为进步文艺的唯一正宗,衡量作品的无二尺子,任何时代的作家和作品,只有盖上了它的印记,才会得到人们的首肯和礼遇。后来,身价骤落,特别是遭到“四人帮”御用文人的围剿杀伐之后。他们通过批判“黑八论”的枪膛,正面地侧面地都把子弹集中射向现实主义。在他们眼里,现实主义就是灰色阴暗的代名词,就是资产阶级进攻无产阶级的工具。谁想成为他们所谓的无产阶级作家,就必须和现实主义传统“彻底决裂”(确实,我们也看到了有人发表了这样的宣言)。理论上的这种左右大幅度的摆动,倒不是完全无益的浪费精力,它在错误与正确的斗争中显示真理,让人们通过歪曲的形式看清某种抹煞不了的本质。现在有的同志说:“要为现实主义恢复名誉”。准确地说,要为恢复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斗争。因为,“四人帮”控制文坛这些年中,不仅在舆论上给现实主义泼了许多污水,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创作是在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中形成的,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学在特定的时期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深化。然而,新写实小说创作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创作观念与法国的新小说派甚为相似,在创作的手法中,又汲取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一些艺术技巧,使新写实小说的创作迥异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在显示了现实主义的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展示了现实主义在当代文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是在传统现实主义基础上深化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突破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马、恩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分析比较,论述马、恩现实主义的理论意义,说明马、恩现实主义理论不是封闭体系,必然在继续发展中。一把马、恩的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相比较,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之处。就文学客体来说,一般地提作家描写生活,与明确地提醒作家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关系,都是尊重现实的主张,这是相同点。但描写社会现实关系,却比描写生活的提法更具体,更容易触及人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能更深刻地描写生活。如果认真考察两方面的发展过程,对其异同就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11.
超实主义是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鼎足而立的创作方法,通过对超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朱玛拜.比拉勒找到了其自身修养、传统底蕴、外来影响之间的契合点,这是其小说多义性的原因之一,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开放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认为精神是现实生活的首要因素并越来越备受哲学家的关注,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个突破。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实验小说,从精神现实而言衍生了新的现实主义的可能性,它不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背离,而是补充,此种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尤为完善,更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谭仲池《此情如水》是一本具有诗性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一位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市长的主观视角来探察新型化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以“人生价值”为叙事脉络,着力表现新型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性的欲望与自我反省,是新世纪探索性现实主义小说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4.
周思源《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法研究,二是人物研究,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以及《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等。周思源创作方法研究源自于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难以充分解释《红楼梦》题旨和艺术特征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并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象征现实主义,这一新说就为《红楼梦》艺术研究开拓了新境;周思源的人物论角度新、辨析缜密、新见迭出,与他的创作方法论相辅相成。总之,周思源的创作方法论和人物论均与长篇小说创作相联系,体现了他学术研究应为创作实践服务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15.
具体上写实,总体上象征,是贾平凹新作《秦腔》采用的重要艺术手法。在这部小说中,除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白雪、夏天义、夏天智等具有象征性外,作品的叙述人引生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他是当下中国农村现实状况和情绪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了当下农民对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坚守与寻找。  相似文献   

16.
模糊的创作方法--论冰心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冰心具有"三合一体"的特点个性气质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信条上的现实主义、基本观点的人道主义,所以,她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模糊性--表象写实背后涌动着浓郁的抒情、理想和哲学色彩.一方面,现实主义的深刻性被削弱,浪漫主义的激情淡化,因而,她的小说不能视为现实主义小说或浪漫抒情小说;另一方面,却由此创建了独特的"冰心体"小说文体模式,形成冰心小说清浅、单纯的风格,并以此表明了白话文在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抗衡中取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一尊不朽的丰碑,昭示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本文以潘金莲语言个性化的独特审美视角,就潘金莲这个典型人物的个性、形象、命运的描摹及其典型形象对社会的烛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评价,这为人们研究、鉴赏《金瓶梅》洞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摈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娴熟地运用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时间蒙太奇等意识流技巧来揭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对生活与现实的独特理解。其代表作《黛洛维夫人》就充分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李乔前后期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变化主要表现为:作品选材从单一化向多视角转向;作品风格以现实主义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转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生阅历的丰富、思想的积淀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文章通过对李乔前后期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变化的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彝族当代文学的拓荒者——李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