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X都X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基于语料库对“X都X了”这一构式的句法特点、意义及其前身进行研究,研究显示:“X都X了”中变项“X”多为单音节的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趋向动词以及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受构式中固定项“都”和“了”的影响,该构式具有“完成义”,同时根据具体语境还具有“劝勉”“强调”“感慨”“无所谓”等意义。与其前身构式“都X了”相比,两者之间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变项“X”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91-99
构式化是语言的一种动态演变过程。X了用作反预期类话语标记的构式形式主要有完了坏了和糟了,其构式化动因和机制包括句法位置、经济原则、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从构式义的不可预测程度和构式语言结构的紧密程度视角来分析,话语标记完了坏了和糟了分别具有高级、中级和低级的构式化等级。反预期类话语标记X了的构式化等级差异主要源自X语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胡德明郗长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5):31-38
基于“X什么X”构式的多义性,构拟该构式语义类型的层级网络,即“宏观—中观—微观—构例”的图式层级。主要通过历时条件变化等历史证据、频率、语义—语用功能、稳固性四个方面进行原型解释。 相似文献
4.
李树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就是X”这一结构。它表示说话者对谈论对象强调性的确认与肯定,但说话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倾向则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去体会。但是,所有这些意思不能单单通过构成“X就是X”这一结构的成分的形式或意义体现出来,因此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整体性特征。此外,对构成“X就是X”结构中的“X”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就是”的分解与其表达的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周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8-83
文章基于认知构式语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汉语特殊构式"比X还X"进行探讨。宏观上从构式理论角度对此构式的匹配性及生成机制进行阐述;微观上则探讨组分准入并形成构式句的具体识解过程。研究发现,"比X还X"构式的生成过程是构式的整体义对参与组分的压制和语义整合的一个过程。从认知的角度对"比X还X"构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此构式的认识,同时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X+到"构式是镇安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该构式体现了进行体的特征,表示参照点时间或说话时刻正在持续的动作或正在进展中的活动或事件;在压制的作用下进入该构式的瞬间动词、活动动词和形容词发生了体转移,具有了动态性、未完成性及临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芮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89-93
"X都X死了"是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表达,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将其看作是一个表高程度义的构式,具有强调、夸张的效果。在对"X都X死了"中变量"X"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构式高程度义的获得问题,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补语"死了"的语义演变;拷贝结构提供形式依据;焦点敏感算子"都"的触发。构式的主要语用功能是主观评价、凸显情态和篇章衔接。 相似文献
8.
孙悠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32-134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随着汉语"X族"表达式的流行,"X族"已然成为一个能产性颇高的构式。而学界对短语构式却缺乏关注,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族"的构式特征及其认知机制。"X族"为嵌入式的短语构式,具有构式完型效果,指别共有X行为特征的人群;认知机制上,"X族"构式主要涉及认知隐喻和转喻、以及社会、认知与语言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V+个+VP这个汉语中常见结构在形式、功能上的独特性。我们认为V+个+VP是不可替代有着独特构式义的构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语用特征:表达随意,彻底等特殊情感;个突出焦点的作用。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由同一层面的五个图式构式经过传承压制而成,而具体构式又是图式构式的例示,双方互为理据性。形成了由处在两端的原型子构式(动宾构式和动补构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连续体构成。 相似文献
10.
"了"构式是现代汉语完成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对其构式的研究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学分析。而本论题试图从语法化、主观化和隐喻的认知视角去进行全新的阐释,以期为语言学界时体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陶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5):94-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各大新闻媒体网站和微博出现了一类汉语新词汇神X,比如神回复、神救场、神逻辑、神准等新表达。目前,不少学者从构式语法角度解析了各种汉语新词汇的认知机制,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只有三篇文章关注了神X新构式,且都只从语用层面浅析了这一构式。因此笔者试图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这一异常的或边缘性的新兴语言现象,解读其句法结构、构式语音语义特征以及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即构式和组成成分的互动关系和社会文化因素压制。通过语料分析发现此构式具有独特的句法结构和语音语义结构,并且在构式压制、词汇压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压制的情况下,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独立的构式,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文章梳理出X侠构式的典型构式义和非典型构式义。其形成和演化机制与侠字字形体势的演变、侠的语素化以及基于语用的类推有关。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宾语,较少充当主语和定语。X侠构式的变项X以双音节名词为主。X侠构式具有主观性评价功能,最近发展出了讽刺、批判等语用色彩。此外,X侠构式的认知机制是变项X与侠分别构成的概念空间整合而成的结果,包括单向型概念整合和双向型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14.
15.
邓媛媛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9-123
现代汉语中“X无可X”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结构。它不仅在结构组成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感情色彩方面基本上倾向于贬义,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结合语料库,从构式特征对“X无可X”结构进行考察,利用“多重压传观”揭示其认知生成机制,认为该构式是由拷贝构式、否定构式、四字格构式等多重压制以及承袭“忍无可忍”的用法中概括类推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17.
尹海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64-269
汉语口语存在一个典型构式“好(你/一)个X”。在结构语义上该构式可以分化为三个小类:好(你)个+消极性词语NP;好(你)个+表人名词或短语NP;好(一)个+NP/VP。构式“好(你/一)个X”的构式义是“结构赋义”的结果,三个小类在语境适切性、定指与不定指、焦点结构及主观性等方面各有其独特的语用特点。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分析了构式的外部结构关系,“好(你)个X”通常前置,而“好一个X”倾向于陈述维度,可前置也可后置。最后分析讨论了构式形成的几个可能动因,如类推、非常规语序、反向认知、叠加强化和去范畴化等。 相似文献
18.
周启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32-35
现代汉语“有X好VP”结构有两个意思,一是表达陈述,正面、肯定和积极的意义;二是表达否定、反面的意思.针对第二种意思及“有X好VP的”结构进行讨论,先从共时的角度分析“有X好VP的”结构,其结构包括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袁原因或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结果并暗含“转折”的意思.“有X好VP的”构式的语用环境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某事,如果违背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该构式意义为警告或是威胁.“有X好VP的”构式中的“好”为助词,其意义是整个构式所给予的.同时,从历时的角度讨论其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该结构最初比较松散,认为“有X好VP的”是从“有X好VP”演变而来,最早形成于元代,这一构式的形成是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A了个B”网络流行语指的是网络上新兴的短语“我了个去”、“猫了个咪”等。通过分析指出,“A了个B”是近代汉语文献中大量出现的“V了个X”结构的一种变体,“了个”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插入到“AB”之中形成“A了个B”网络流行语。说话者使用“A了个B”是为了表达对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的一种强烈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而这种主观情感是通过“个”表现出来的。此外,还从社会文化学领域所提出的“模因论”视角探讨了“A了个B”的传播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屈春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47-51
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出发,以信息焦点为主线,采用核心例句She died a miserable death及Shedied miserably分别作为"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的典型代表,能探讨这两种构式整体语义的差别。"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语义等同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两种构式虽有相同的词汇义,但其构式义却不同,因此它们的整体语义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等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