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蓬勃发展,至隋唐则发展到它的高峰。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其能够顺利地被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的思想文化所接纳、同化,必有其深层次的因缘际会所在。根据一般文化交流史上的规律,“文化的同化暗含着选择。从一开始,外来理论的全体就被缩减为一些要素,通过已有的中国观念和实际或其实或假想的结合,这些要素易于同化和融入。”①而佛教所代表的异质思想文化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上的“强宗”──儒家思想的关系,许多先辈时贤已多有论述。笔者不揣浅陋,仅就佛教中的“大乘居士思想”对…  相似文献   

2.
大乘佛教的“真如”观念必得返回到缘起的语境中方能予以澄清 ,而缘起作为佛法之要义乃是纯构成性境域的敞开与绽出。将“真如”执取为现成性实体的考虑可能导致对缘起无我义的偏离 ,这在佛教的发展中并非绝无仅有。本文力图在现代语境中对“真如”观念作出初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3.
简论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东汉以来就对我国社会和思想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思想界不断地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的质疑、辩论、批评、应答的过程中,因果报应理论事实上经历了一个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因果报应论也逐渐地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西域新说吴焯在其所著的《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一书中,利用丝路丰富的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提出了公元二世纪中期佛教传入西域的新说。作者还根据丝路南北二道佛教艺术遗存的不同类型,应用图像比较的方法,具体勾画出佛教入西域的路线。南道,亦即塔里...  相似文献   

5.
有关李白的信仰的研究颇多,本文对李白涉及佛教题材的诗歌略加解读,并通过对其平生佛教交游及相关诗作的回顾,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在李白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佛教向现代佛教的改革,"人间佛教"也和基督新教一样,提出了佛教特色的"天职"观,这一点被邓子美认为是"人间佛教"最为成功的一点,然而由于"人间佛教"理论本身的缺陷,导致了佛教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至今未解。本文以马克斯.韦伯的角度出发,从佛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尝试性地做了"张力"的消解,为以大乘佛教理论为指导的"人间佛教"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积极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薰习说是唯识学的重要思想内容,《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共同构建了唯识学严密而系统的薰习学说。另外,《大乘起信论》的薰习说也独具其特点,并且与《摄大乘论》及《成唯识论》的薰习说有明显的对立,文章将介绍《摄大乘论》《成唯识论》与《大乘起信论》的冲突之处以及鲜罗高僧元晓是如何调解双方的理论冲突的。  相似文献   

8.
苏青是40年代上海文坛上红极一时的女作家,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单是她的《结婚十年》就重版了几十次。据蔚明在《一个女作家的沉浮》一文中说,苏青晚年病倒的时候,很想找一本《结婚十年》看看,苏青的女儿找了蔚明,蔚明通过作家魏绍昌找到了一本,书的底页上注明印了36版。可见苏青作品的魅力。同时代女作家张爱玲对她颇为推崇,说:“把我同冰心、白微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张爱玲《我看苏青》)。把张爱玲对苏青的赞赏归之于她们是好朋友是狭隘的。可是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张爱玲研究在国内灸手…  相似文献   

9.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革命、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当今世界科技经济的竟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竟争。古人说:“为政之本在于任贤。”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决定的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事情能  相似文献   

10.
<正> 孔子“从周”尚“文”,表明了他对礼乐文化的兴趣;“故殷”求“质”,则表明了他对殷代和春秋时代的尚武精神的神往与追求。孔子是文武兼备,但是,他留给人们的仅是一个仁者形象;那么,孔子的武土色彩、尚武精神怎样呢? 一、孔子尚武思想存在的必然性春秋时代处于部落性领主制国家向纯粹封建专制国家过渡的后期。这时去古未远,英雄时代以勇力“射选诸侯卿大夫士”(《礼记·射义》)的影子,依然存留在武士心中。处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人们特别重视军事。信而好古的孔子,不仅承继了古代的祭礼传统,也承继了戎事传统。“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同上《礼器》)这似可意会于孔子的才识与本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乘佛教起源的讨论是国际佛教学界的热门论题。在日本佛教界,长期以来平川彰提出的佛塔信仰起源说影响最大,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下田正弘在《涅椠经的研究——大乘经典研究方法试论》一书中对平川彰的研究提出了异议,其主要理由是,佛塔崇拜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已出现,并且广泛流行于在家居士和出家僧侣中间,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僧团之外的所谓在家佛塔崇拜群体。大乘的思想出自于原始佛教时期就存在的林居者集团。他们与僧院住者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追求目标上的不同,使他们在传统的口传佛教之外,以书写的方式创造出了包括《涅槃经》在内的大量的大乘经典,在所谓的追求自我解脱的声闻乘之外,开创了以利益他者为最高追求的菩萨乘。在研究方法上,下田正弘没有满足于文本解读和文献内在逻辑的解明,而是力图将文献中呈现的内在逻辑与社会历史的外在逻辑相照应,在两者的交叉点中找到学术问题的所在和解决问题的线索。这是对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13.
张涛 《齐鲁学刊》2004,(6):39-42
在钱大昕的经史考据成果中,不乏积极的义理探索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佛教轮回说的批判,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钱大昕此举继承和发展了何承天、范缜以来的朴素唯物论和无神论传统,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出入佛老的理学的反感和否定,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化滥觞于尼泊尔,发展于西北印度,弘大于南亚和远东。但佛教究竟从何时经印度传来我国,因为年湮代远,文献不足征引,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相传,围绕佛教传入的起始时间问题,最早从东晋法显时代就在僧侣内部和世俗文人中,展开了无休止的争论。南北朝乃至隋唐期间,有如僧佑、魏收、傅奕以及韩退之者流,盖言始自东汉明帝所谓“永平求法”。对此,后世穿凿附会的固然有之,持怀疑和反对意见的也代不乏人。又鉴于两汉官书地志一无所载,  相似文献   

15.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的“实理”和“根要”,排除因果报应学说,也就排除了佛教的真实理论和根本要义,七千卷《大藏经》也只是对因果报应圆融详尽的阐释而已。然而,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既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也不同于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观念,是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与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观念相冲突、相妥协、相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产物。因此,它具有许多自身所特有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张理峰 《船山学刊》2008,(3):142-144
通过分析《大乘起信论》中的两个比喻,即“水风之喻”和“香熏之喻”,文章探析了无明与众生心的关系,指出了无明的具体内涵;通过分析无明与奔如之间的相互“熏习”,揭示了无明与真如的关系实质。《大乘起信论》中无明与真如关系的建构模式,在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和拓展。也显示出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尝拜读王季思先生大著《玉轮轩曲论》,其中《<诈妮子调风月>写定本说明》一文注(37)云:“四马攒蹄,不知何意,可能是指金元时贵妇人乘坐的驷马香车。”(页112),这种解释,似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语言结构的层次分析 语言单位的切分是对语线的切分,语言单位的组合也只能按线性组合.两个单位组成的结构可以看成是语法语义组合的基本结构,但在官语运用的实际过程中,三个或三个以上单位组成的结构则更为经常.这时语言结构的层次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疆佛教由盛转衰和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疆佛教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从我国有关的历史记载和新疆多年来的考古发掘,以及至今保存下来的佛教遗址,都说明佛教在新疆曾有过一个很兴盛的时期,在佛教经典的译述和佛教艺术方面都曾达到过很高的水平。远自南北朝以来,就有不少有名佛学大师去内地讲经、译经;也有不少内地的高僧来新疆各地传经布道,宏扬佛法,使佛教在新疆甚而在内地均得到广泛的传播。新疆的佛教艺术还通过内地远远传到日本。据考证,奈良法隆寺有名的壁画就受和田佛教绘画的直接影响。(1)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产生在印度的奴隶社会,其广泛传播是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以后,即阿育王时代,才逐渐遍及西北印度、阿富汗、克什米尔以及中亚各地和伊朗北部。它在何时传入新疆?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根据现有的史料,大致可以确定在公元以前八十年左右,沿着著名的构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丝绸之路”的南道,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有两条基本原理,一是苦,万法皆苦;二是空,一切皆空。前者是佛教对世界的价值判断,后者是佛教的世界观。在中国思想史上,佛教之空的思想一再受到诸方的批判,特别是受到来自儒家系统的批判。但实际上很多批判者理解的空并不是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