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比较文学方法的运用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作了深刻的剖析,并指出“沟通、扩展、更新”是现代文学教学方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朴学的治学方法主要是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这种元方法,但它还与专题性研究、札记体、文风朴实等学术特点相关.梁肩超、胡适等都认为朴学方法具有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其实是实证、怀疑与批判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推崇这种精神.朴学方法和精神更具体体现在其分支学科中,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将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继承和转化.在现代文学的重新整理层面完全可以挪用传统校勘学方法,现代文学研究也需要借鉴传统目录学以避免偏差,现代文学的版本研究可以将传统的版本研究与现代的文本批评相结合,传统的考据学方法则已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朴学方法经晚清以来一代代学者的努力已在实现其现代化转换.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的"三参证法"、钱钟书的"阐释之循环"等都丰富和发展了朴学方法,使得现代文学研究更能在方法上得以借鉴,在研究范围上得以扩展.朴学方法的创造性挪用,会使现代文学研究具有更扎实的史料学根基并更能求得"十分之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史料: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史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正在成为研究界的重要话题。但在充分肯定其意义的前提下 ,我们却有必要检讨这一思潮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反思它的“方法” ,这才是我们推进学术发展 ,同时也是真正加强文献史料工作的健康态度。  相似文献   

4.
有关研究的史料、学风、方法等问题 ,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领域目前面对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会议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就方法之于学科的问题 ,与会者认为 :一 ,应反对过分强调方法或唯方法论 ;二 ,方法 (方法论的借鉴和运用 )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众所公认的 ;三 ,应力使文学研究的方法回归、渗透于文学本身 ;四 ,在文学研究中 ,应视方法为一种工具 ,方法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五 ,应关注方法与研究者眼光的关系问题 ;六 ,史料、学风、方法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魏建教授 ,1958年 12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1988年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魏建教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5年 ,出版学术专著 3部 ,主编学术著作 5部 ,与他人合著学术著作 9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 70余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项 ,获“刘勰文艺评论奖”、“跨世纪文学评…  相似文献   

6.
姜振昌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姜振昌教授,1952年生于山东昌邑,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中文系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鲁迅学会常务理事等。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西方诗学思想的急切输入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失去了感受文学、体验当下的耐性,这严重制约着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成都等地的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希望能够推动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思想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香港沙田学者群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成果卓著。他们以开阔融汇的中西学术视野为背景的细读方法,以严谨细致的史料考订和活泼清新的文风,自成一种学术流派。沙田学者群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文化阐释一直是最重要的研究角度。由于近百年来文化视角自身经历了从多元并存到狭隘化、再到多元整合这三个阶段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面貌。文化视角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进了文学研究的繁荣,时至今日,文化视角已由一种文学研究角度上升为一种批评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如何运用文化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一时期现代文学研究成就的取得,又是与研究观念、研究方法的鲜明变化密切相关的。认识、评价新时期现代文学研究观念,研究方法嬗变的某些规律特征,对新文学研究的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一建国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提出为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实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这对于进一步明确现代文学的学科特性、重构现代文学研究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必然会涉及到对作家、作品以及作家的审美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与评判.有关现代性的研究除了要对文学内部多种文学成份的现代性因素进行考察,还应对种种有关文学活动的外部因素进行审视与观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与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文学与朝鲜刘为民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反映大韩民族精神、描绘朝鲜爱国斗争的优秀篇章。这无论是从文学的创作艺术、审美崇尚,还是从历史的文化反思、价值评判的角度来看,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一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就可以说是从...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考察了弗洛伊德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里的传播概况和中国现代文坛上对弗洛伊德的接受状况 ,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弗洛伊德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商务印书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繁殖和哺育的重要意义.早期的商务印书馆对于西洋文化文学的介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孕育的重要因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刊物,成为影响甚至左右中国新文学萌生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中,商务印书馆进行了革新与改革,在以《小说月报》为标志的改革过程中,使商务印书馆成为新文化、新文学发展的重镇.在期刊的文学作品刊载、文学丛书的出版方面,囊括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家,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实绩.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中,顺应潮流、鼎力革新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关键,团聚作家、推动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动力,联系读者、关注市场是中国现代文学繁荣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关联 ,是植根于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土壤之中的。文章从比较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联切入 ,对比较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坛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对 2 0世纪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亲缘性、交叉性作了较为深度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同“五四”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产生,并成为“五四”思想解放运动最为重要最为有力的一翼,是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简而言之,中国封建社会到近代,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自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闭关自守的中国的国门,中国和中国人民开始了她屈辱同时也是斗争的历史。中国逐渐殖民地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觉的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过程。在这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先觉者也越来越痛心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表现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表现主义是一战后传入中国的,也是表现主义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的情势下被翻译介绍进中国的.译介有两条途径:一条经由日文转译而侧重介绍以德国为发祥地的现代表现主义文艺思潮,一是通过克罗齐论著的译介侧重介绍表现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表现主义在最初被引进介绍时所指内容很广泛笼统,几乎包括了当时现代主义文艺的所有方面.不过译介者也抓住了表现主义的要害,即重灵魂、重精神、重主观内心等特征,而且已经注意到了表现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因不满现状而发泄叫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吴芳吉是卓越的文学革命运动的探索者、革新者,其诗歌理论最为引人注目,在诗歌改革、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要求等几方面都见解独到,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的见解具体而精辟。作为一位教育家,在重德育、尊师长、精教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吴芳吉的理论主张,直到今天,对我们的新时期文学创作、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上世纪 80年代的壮丽与辉煌后 ,此后显出相对沉稳的发展态势。在新世纪里 ,这一学科的前景和格局将会怎样 ,如何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推动研究的深入 ,这为学界同仁所关切。去年九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贡献了许多宝贵意见。本刊征得专家同意 ,将部分发言 (包括书面发言 )整理成文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该是合乎同一逻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