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     
在刚刚结束的“青海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活动中,我校徐建龙教授等的《循化县水库移民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获论文类一等奖;何峰教授等的《藏族生态文化》获著作类二等奖;李景隆教授的《青海审美文化思考》获论文类二等奖;骆桂花教授的《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王作全教授等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研究》、王佐龙教授的《西部社会民族法律文化研究》、陈化育教授等的《青藏高原文化圈与教育现代化研究》、曹娅丽教授的《青海黄南藏戏》、  相似文献   

2.
康巴藏戏的兴起虽只有300多年历史,但繁衍发展迅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巴塘藏戏、道孚藏戏等五大流派.本文对康巴藏戏的五大流派--巴塘藏戏、康定木雅藏戏、道孚藏戏、理塘藏戏、甘孜藏戏的起源、发展、流传作了细致考证.  相似文献   

3.
安多地区的藏戏是一种不同于西藏藏戏的藏戏,而过去大家总是将它作为西藏藏戏一样的看待。人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西藏藏戏的特点去介绍安多藏戏。在新版《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有关藏戏的条目中,都一点没有提到安多藏戏的问题。有感于此,我于1983年秋,写了一篇《浅谈西藏藏戏与安多藏戏》的文章(载1985年第二期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对这两种不同的藏戏作了一点初步的比较性研究,引起了一些民族戏剧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作为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戏曲剧种,布依戏彰显出鲜明的审美个性。但作为中华民族戏曲的组成部分,布依戏与传统戏曲在审美风格、审美气质、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亦具有审美互融性、审美相通性,而且,二者在审美品格上,都深蕴着民间性格,都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本位立场。布依戏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的最终旨归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5.
从形式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体现出了程式化与生活化互融、虚拟性与现实性交织、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审美气质;从功能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涵括了深沉的、别样的审美涵义,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布依戏舞台动作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多元化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辉煌精品《天仙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前黄梅戏遭遇困境,新编黄梅戏难以被观众认可,“像不像”的问题制约着黄梅戏的发展。黄梅戏创新的首要问题是,观赏者应当了解戏曲审美中平俗与新颖的辩证关系;作曲家应当把握黄梅戏创作的新颖性与可接受性原则,不妨借鉴齐白石的创作经验。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手法来处理新编戏曲与传统戏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以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处于现代审美语境下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产生的背景、存在价值、发展困境与脱困出路,思考创新性传承与发展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由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与语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蕴与艺术审美价值,具体体现在壮族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山歌文化与其制作工艺、唱腔和表演形式等相结合的民族化与本土化呈现。现代审美语境下的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面临诸多传承与发展困境,在传承人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市场化所带来的公众娱乐方式多样化以及稍显滞后的对外传播机制等都让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亟须寻求自身新的出路。传承与发展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必须以创新为基点,促进其数字化与创新性传承与发展,积极创建壮乡文化品牌。对现代审美语境下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大众从现代审美角度认识并了解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传承与发展的内在价值,提高全社会对该戏曲种类的重视程度,真正发挥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文化优势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本文试图阐述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传承与保护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  相似文献   

9.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复归”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0.
民间戏和文人戏在创作力量、审美品格、主要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二者又相互联系,形成共生互动的关系。民间戏俗化文人戏即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章认为,民间戏在改编文人戏时呈现出取材平民化、人物性格鲜明简单化,情节单一化,语言通俗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福泉阳戏属傩戏范畴。其突出特点,一是巫的成分很重,二是神灵众多,三是法事活动伴以戏剧表演。阳戏被阳戏坛门认为是“老君教”,即道教,而“阳戏”的称谓也容易使人认为它是一种纯审美综合艺术。但分析表明,阳戏既不是严格意义的人为宗教,也不是纯审美艺术。阳戏是一种区别于官方仪式的、表达世俗民众趋利、避害、求吉祥、保平安的民俗仪式活动,是一种民俗表演。  相似文献   

12.
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中有《五彩舆》连台本戏十六本。《五彩舆》演明代海瑞故事,又名《大红袍》,但它与小说《海公大红袍》无甚关联。其以《大红袍》闻名近世,应该与马连良先生的演出有很大关系。《五彩舆》是四喜班老戏,四大徽班中的春台班最早演出此剧,但那时的《五彩舆》属徽调旧本,与车王府藏本不同。它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文人、艺人都对它的形成做出过贡献。目前学界对车王府藏曲本的研究已经在各个领域展开,本文拟以车王府藏乱弹戏《五彩舆总讲》为底本,探索《五彩舆》连台本戏的源流、演出状况及作者。  相似文献   

13.
西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所表现出的审美特性与藏民族的原始积累、艺术积累及其生活积累密切相关。主要从小说的形式、形象及意味彼此渗透交融的三个层面来挖掘西藏魔幻现实主义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渗透着丰富的西北诸民族文化精髓。仅以诗、词、歌舞戏为例,唐人在诗歌审美、唐代七言诗等方面深受西北民族文化的影响;词体文学及歌舞戏也是因广泛吸收西北民族乐舞文化而得到了长足发展。把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相结合,对拓展和深化唐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墨戏"是一个耳熟能详,颇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墨戏"从多方面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得中国绘画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研究了戏剧行动对舞台形象、性格、雕塑和情感美质的创造规律,探讨了戏剧动作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契合和选择,以及行动的典型性、独特性对戏剧风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根据戏剧行动的这一艺术功能,本文提出了,舞台行动要表现性格的多极和人性的多极的观点,并指出捕捉戏美、创造戏美、观赏戏美、品评戏美是舞台行动的本体内涵  相似文献   

17.
明清福建禁戏主要体现在禁淫戏、禁夜戏、禁酬神演剧等方面。禁戏反映出了统治者正统思想与民间俗文艺之间的矛盾,还体现了福建戏曲的生存状态与演变趋向。禁戏使戏曲向雅化与规范的方面发展,有着审美意义上的改进,但却给民间戏曲特有的群体性娱乐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压制。  相似文献   

18.
《本教史》,藏文本全名称为《嘉言宝藏,智者所喜甘霖》,扎西监藏著,成书于1930年左右,木刻本传世很少。 噶尔迈·桑木旦在英国就学期间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把这本书译成英文,并进行注释。他的论文在1972年出版。我们原先是根据他的英文本译为汉语的。1980年夏,在青海黄南州民族师范一位藏族教师那里,意外地借到了藏文本,大喜过望,所以决定把全书重新核校,英文本原缺的三章,也补译进来,成为一个完全的汉文译本,供研究宗教史的同志参考。 这里先把英文本的导言部分交《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发表,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以便修订全书。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黄南州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黄南州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就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藏语白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在审美心理中把“白色”视为洁净、诚挚、正直、高尚、忠诚、磊落品德的象征和寄托,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