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农(1899年—1962年),安徽巢县人,是我党著名的情报工作领导者。他一生多次闯入龙潭虎穴,传奇故事甚多,智斗皖军总司令陈调元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的李克农,由我党安排出任国民党芜湖市党部宣传部长。他利用国共合作的合法身份,创办民生中学,以此为基地,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影响群众,与安徽大军阀陈调元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陈调元(1886年—1943年),一脸横肉,生性凶恶。他原隶属北洋军阀冯国璋直系,后投奔孙传芳,被委以皖军总司令重任。从此,陈调元依仗靠山,穷凶极恶,恃强霸道,大肆掠夺民脂…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五日,在南京市郊区劳山脚下一块荒地上,举行了“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首届开学典礼。此时,正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军兵分三路向南京发起总攻的时候,盘踞在南京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部下褚玉璞和他的军队,正节节溃退,南京城即将为北伐军攻克。晓庄师范学校刚创办,就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创办人陶行知(那时他名为陶知行)在三月初出了一张“告示”,通知学校考生:“本校誓与村民  相似文献   

3.
李敏 《山西老年》2014,(5):22-22
解放战争初期,晋夫同志任太岳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1947年部队整编时,军区主力部队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晋夫同志被分配到第八纵队任参谋处长。1948年夏季,我军发起晋中战役,八纵队是主力之一,我参战部队密切配合,横扫晋中平原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包围了太原,困守太原孤城的阎锡山惊恐万状,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为稳定军心,急忙把国民党军第三十军从西安空运到太原增援。  相似文献   

4.
三、早期武装斗争的英勇战士当革命危急的时刻继打败吴佩孚,占领武汉之后,一九二六年底,北伐军又在江西战场上击溃了孙传芳主力,占领了南昌、九江和福州。一九二七年初,北伐军分三路继续进军,三月攻占了南京。接着工人举行起义,解放了上海。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风起云涌。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大革命蓬勃发展之际,中国革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随  相似文献   

5.
林葆怿在开拓广州护法基地、支持建立军政府与创建援闽粤军中立下汗马功劳。军府改组、当选政务总裁后,政见与桂、政两系渐趋一致,粤桂战争中与直、桂同盟相呼应反对孙、皖联盟,后期背离了护法初衷。林的功过是非同其政治观念与时代潮流是否适从密切相连,错误根源不能归结为“唯利是附”,主因在于政治上与孙中山政治主张相背离。  相似文献   

6.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为清代名臣,是卓有成就的改革家、政治家。道光元年(1821)任安徽布政使,旋擢安徽巡抚。道光五年(1825)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擢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在苏、皖任职近20年。当时,清朝统治已经走向腐败,官吏无能,水利不兴,自然灾害严重。特别是苏、皖两省,南有长江,北有淮河,境内河湖港汊密布,又地处东亚季候风地带,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因此,陶澍在苏、皖任职期间,救济灾荒,处理灾区善后,是他面临的经常性的主要工作,也是他的一个突出政绩。仅以道光三  相似文献   

7.
世界著名被行家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这是中外史学界向来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曾根据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进行过研究,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马可·波罗没有到过浙江、福建地区。近来又初步研究了福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第六十四至七十四章,即《游记》对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地区的记载,并对第  相似文献   

8.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三纵队,第四纵队、辽南独立一师,辽宁独立二师、安东独立三师等部队,在陈云、肖劲光、肖华等同志的指挥下,坚定地执行了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制定的“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之正确战略方针,在北满民主联军主力相机“三下江南”作战的配合下,和东满、西满民主联军的牵制策应下,在南满根据地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艰苦而壮丽的英勇奋战。这场奋战,先后粉碎了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发动的向我以临江为中心的长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以其优势兵力迅速席卷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12月中旬,日本为了切断援蒋路线,逼迫蒋介石政府投降,便开始大举人侵缅甸。为了协助英国保卫缅甸,确保援华路线的畅通,蒋介石派遣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结果以中英联军的失败和缅甸的陷落而告结束。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本文试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作初步探讨。一、军队集结迟缓,路误战机战争开始时,从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看,当时国民党政府动员入缅的兵力为3个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总兵力达10万余人。另外还有英国掌握的…  相似文献   

10.
赖世璜(1889~1927),字肇周,江西石城人。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官至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在上海曾说:“这口曹吴的武力统一,被国民军推翻了,兄弟以为到了讲和平统一的时机”。(《孙中山选集》第884页)孙中山所说的这个“和平统一的时机”,就是当年北京政变后一度出现过的一段非常短暂的时间。10月21日,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从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线倒戈回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控制了北京。这就是所谓北京政变。北京政变之后,奉系成了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张作霖要求乘胜向鲁、皖、苏发展,为其部下寻得地盘,并为包围北京,控制中央政权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  相似文献   

13.
赵杰昌  曾文友 《社区》2011,(20):45-46
施剑翘(1905—1973),原名谷兰,安徽桐城人。其父施从滨是山东军务帮办兼奉系第二军军长.在1925年11月的直奉大战中兵败被俘。大军阀孙传芳违背战时不杀俘、不戮降的规则。下令斩决施从滨,并枭首于安徽蚌埠车站。死讯传来,施剑翘痛彻心肺。立誓为父报仇。  相似文献   

14.
1933年7月初至9月末,以红三军团为主力的东方军奉中央之命入闽作战,历时三个月之久。对东方军的这次战略行动究竟如何评价,尚有待党史、军史学界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为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伪满洲国建立后,便以“满洲”为基地,积极从事对苏作战准备。日本原拟在对苏作战准备成熟和德苏战争有利于德国之际,对苏发动攻势,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日本当局不得不抽调关东军的大部分兵力应付太平洋战争,这不仅动摇了伪满洲国的统治,而且迫使日本改变对苏作战计划,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随着日本败降和伪满洲国解散,日本对苏作战计划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 ,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于长江三角洲的理解 ,传统的定义是基于“十五城市”为主体 ,后来发展为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 ,但是与长江三角洲要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相比 ,该区域的经济实力还不够 ,本文提出应该将安徽加入其中 ,成为沪、苏、浙、皖四省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永佃制研究     
永佃制研究董蔡时永佃制是地主剥削形态中最凶恶、最苛重的租伯形式。永佃制的存在,涉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省。永佃制发展得最完备、最典型的是苏州地区。史学界对永佃制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本文拟着重以苏州地区永佃制为例,对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国民军,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败,浮海南逃,战事遂告一段落。国奉双方妥协的结  相似文献   

19.
斯塔德纽克的《战争》是苏联全景战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匠心独运,具有论辩反驳性(通过书中的重要人物直接提出异议进行反驳,通过大力描写苏联红军上下一心共御外敌对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作战不力甚至只是溃败的言论进行了反驳,通过斯大林形象进行反驳)、军事科学性(军事科学或军事理论、战略学和战役学、作战艺术或战术的运用)、人物多面性(发展变化且丰富复杂)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的结合使得该作品成为苏联战争小说中一部独具特色的全景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20.
序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中国东北作为它南下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和北上图谋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为了构筑对苏进攻的战略态势,做好对苏作战准备,日本关东军在当时的“满”苏国境战略要地设置了十余处国境阵地,并建立了14个国境守备队。日本战败投降后,这些军事设施遗迹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永久霸占中国东北和企图北犯苏联的历史见证。 一、日本关东军“满”苏国境阵地构筑的历史背景及其概况 从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奉行通过朝鲜向中国东北扩张的侵略政策。 “九·一八”事变本质上,不仅是日本实施其大陆政策,以武力吞并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而且具有极其鲜明的反苏战略意图,即意味日俄继续在东北亚的战略对抗。特别是在日本关东军卵翼下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将东北纳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防卫圈,确立了日本在东北亚的反苏战略态势。以“对付北方敌人”自居的日本关东军立即向“满”苏国境地区渗透,在中苏边界上形成了日苏双方军事上的直接对峙。 为防备日本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苏战争,苏联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置于远东地区,投资近80亿卢布,在加快远东经济发展的同时,加速向这一地区移民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