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尧一直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建设有浓厚兴趣,并且选择了散文研究作为深入这一课题的突破口。为了清理人们对“散文”的杂乱含混的理解,他还坚持创作,深含江南文化底蕴的散文集《把吴钩看了》正体现了他在写作中对散文文体的认识。而在散文研究中,他也从一开始就努力探索新路径。他的学术理想是“以散文为中介,探析20世纪中国散文的多种文化精神现象;以作家的心态(文化与审美的)、人格、话语方式等为对象剖析中国知识分子在重铸民族文化精神时的心路历程;研究散文创作的文化精神与审美选择的关系。”他的这种学术理想已通过他的学…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的儿子──记人民艺术家刘文西阿祥著名画家刘文西教授以擅画陕北人物而升扬四海,素有“黄土画派”之美称,所以,陕北人民又亲切地称他为人民艺术家。30多年来,刘文西教授以不凡的悟性和深厚的功力,累计创作了千余幅充满陕北黄土风情的国画作品,出版美术画册...  相似文献   

3.
当代陕北文学与陕北宗教意识水乳交融,难分彼此.陕北宗教信仰民俗对作家高建群有很大的影响.高建群《大西北三部曲》中的宗教意识表现为悲悯意识、神秘色彩、理想坚守.高建群陕北题材的长篇小说中蕴含有浓郁的宗教意识,作家通过对陕北众生相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也表达了作者对陕北文化的礼赞.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散文在形象和意境的追求上,善于汲取我国古典诗文和外国诗歌的养份,在我国民族口语的基础上选词选喻,以委婉细腻,自然秀丽的文笔,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又一幅熠熠闪光的人物画,清丽幽静的风景画,而且还善于把闪烁变幻的自然形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神采横逸,充满诗情画意。正如郁达夫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所说,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是一幅生动的陕北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历史画卷,形象地折射出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陕北民歌所反映出的民俗文化可笼统地概括为: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三个方面。异化是保留原语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陕北民歌的民俗文化译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陕北民俗与西方民俗毕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异化不能达意或引起误解的情况下,还应适当地辅以归化或以其它方法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6.
杨朔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从三十年代后期起他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过几十个短篇,《红石山》《望南山》《三千里江山》等七部中长篇,为我们制作了一幅众多的生龙活虎的人物画廊。看过杨朔全部作品的读者,感到他散文中的人物比他小说中人物更美,更动人,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早中期作品是为他后期创作做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准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朔的小说创作为他后期的散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他将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丰富经验,用于他艺术性散文的人物刻划,以至达到大朴之巧、娴熟自如的地步。这是多数读者偏爱他散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充闾近期散文体现出鲜明的文化悖论。他不仅叙述了文化悖论的现象 ,而且揭示了文化悖论的集体无意识建构 ,并且面对文化困境 ,向失去理性的现代人敲响了警钟。悖论的反映使得他的文化散文表现出对以往的写作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8.
王充闾本世纪初的散文创作体现出对文化与人性的双重批判。他分析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揭示了人性中追逐名利、言而无信、嫉妒等恶劣的一面,表现出独立的思想情怀和文化信念。这也是他本世纪初的散文创作区别于上个世纪散文创作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依仗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以其卓越的创造突破了当代散文的某些程式。我们期待他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聊城文化中"孝"、"真"、"美"的元素,深深影响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思亲爱国,表真情、说真话以及"惨淡经营"散文美的特点。从中我们既可看出地域文化与季羡林散文创作之勾联,也可了解其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这次从北京到延安,到榆林,一路看到陕北的风光,陕北的地貌,就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在这里诞生马文瑞这样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这样的作品.我以为,这是陕北特定地域文化、革命传统和陕北特有的群众基础所决定的.刘志丹、谢子长、马文瑞等领导的西北革命,大家是都知道的.关于刘志丹的故事,在上小学时的课本里就有,也就知道刘志丹这个人物,到现在,印象还很深.西北老一辈革命的那么一种精神和事迹,反映到文学中来,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你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业绩本来就不感兴趣,或者一点感情也没有,抱着这种心理和态度,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如果你仅仅是对老一辈革命家非常崇敬,但是你没有陕北地域文化的熏陶,对西北人民不了解,不知道这里的风俗习惯,也是写不出来的.再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否则,也是写不出来的.培元同志能有这样的作品问世,我以为就是具备了这三个条件.他对马文瑞等老一辈革命家非常崇敬,并有继承他们革命志向的心态;他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对地域文化和那段历史非常了解;他有艺术灵感、有艺术细胞.我在《光明日报》时发过他的几篇散文,写的很不错,艺术感觉很好.他本人也比较勤奋,这就创作出了这样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聊城文化中“孝”、“真”、“美”的元素,深深影响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思亲爱国,表真情、说真话以及“惨淡经营”散文美的特点。从中我们既可看出地域文化与季羡林散文创作之勾联,也可了解其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是属于散文的年代.余秋雨利用其学者身份一路且行且写.在他的纵横想象中,一种新的散文体式--大文化散文也应运而生.然而,由他所开创的"大文化散文"也对其创作形成了制约而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历史散文的余秋雨散文以历史承载的文化和。生为主旨,带给当今人们以历史性的思考。评论余秋雨散文,首先应了解他的创作主旨和他的散文的独树体式,其次应分清文学与史学的根本不同;只有这样,批评才能公元到位。而胡晓明先生把文学和史学,文艺性散文和学术性散文这两对概念混为一谈,难免导致以学术性眼光和历史学观点来观照秋雨散文,指责他的散文的失实失误,这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5.
石杰 《南都学坛》2004,24(5):70-73
历史文化散文是王充闾散文创作的辉煌阶段。他以“叙述”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世事的虚无 ,肯定了出世这一人生之路 ;他笔下的历史实际上是被改写了的历史。诗、史、思的融合使他获得了散文创作形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迁使陕北传统农村文化发生了断裂,伴随陕北传统农村文化断裂,陕北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诸如人际关系开始转向物质化、单向化、冷漠化和僵持化。陕北农民人际关系变化是因为陕北农民的处世哲学发生了变化,所以要为陕北农民建立新的健康的处世哲学,使陕北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处于良好状态,最终为陕北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陕北农村社会创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榆林学院坚持文化自觉自信,以实施“三进”战略、“抓手”战略和“走”出战略为工作目标,把挖掘研究、传承创新陕北文化作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以用足用话用好陕北文化资源、举陕北文化旗、打陕北文化牌为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提升了大学生文化素质,增强了文化育人正能量,主动担当了推进陕北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榆林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方言是记录文化的工具,也是民俗文化的构成要素。陕北方言是黄土地锻造的,它不仅积淀着陕北文化,而且体现着陕北文化。透过这种独特的方言艺术,可以回溯曾经的陕北历史,领略精深的陕北民俗,解读淳厚的陕北人性。陕北方言凝结了陕北人的智慧,也雕塑了陕北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旅游是当下旅游的重要方式,陕北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样式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是陕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在重视文化消费的今天,以方言为载体的陕北地域民俗文化往往会带给人新奇的审美体验,方言在服务文旅的同时又产生了经济效益,推动了陕北文化的宣传与发展,让游客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文化认同。陕北方言既是文化资源,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20.
曾纪鑫的文化散文《永远的驿站》一书,具有强烈的审美特征。它的审美取向主要表现在民俗文化的质朴美、历史文化的沧桑美、英雄文化的精神美、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名人文化的人格美等方面。作者通过一幅幅画面,让更多的人对闽越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