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发展起来的一股比较强大的文化思潮,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传承,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其产生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故而有必要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由来及其主要主张进行归纳,并在归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股以接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正在中国兴起,其背景是国内政治氛围的改善和国际关于东亚伦理的讨论,内在原因是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及其普遍价值。新文化保守主义重在回答中西文化关系及其未来走向问题,出现了契合论、对治论、优越论三种类型。新文化保守主义在历史主题、主体心态、思想旨趣上有积极意义,而在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等方面存在突出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展起来的一股比较强大的文化思潮,其发展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理论传承.本文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来展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过程,从其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精神来源是儒家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救民的内在精神,其本质是在传统精神关照下的文化创新和探索活动,但由于其理论的种种不足,并没有对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不足使得其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能否成功跨过这道道障碍是文化保守主义存在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虽然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现实社会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在理论上和精神上给了后人很大的反思,至少可以是文化发展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家,何晓明对文化保守主义产生背景的历史钩沉,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体系的系统省察,既厘清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深层脉络,又深化了人们对它的理性认知。通过对何晓明文化保守主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与评判,可以更好地展示学界对此问题的深沉之思。  相似文献   

5.
胡先骕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同时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也名留青史。由于话语权一直掌握在文化激进者手中,所以言说胡先骕思想反动者长时间否定他的成绩和功劳。近来已经有人为其正名,对其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也有所涉及。本文从胡先骕的传统教育背景、新人文主义、文化论战、政治态度等方面入手,对他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进行溯源。对近代诸多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当代学人对历史人物树立"了解之同情"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检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保守主义是在鸦片战争后社会危机加剧的背景中凸现出来的政治文化思潮,是介于文化民族主义的传统派和激进主义的西化派中间的文化选择,“中体西用”和“中国文化本位”之类的理论与实践是其主要形式,干预政治发展是其主要内容,维持封建政治秩序和利益分配格局是其最后归宿。从总体上看,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一样,最终都成为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建国50年来,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两套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革命话语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交流方式,这套话语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社会、个人与国家权力话语的高度一致,以适应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集权管理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话语是围绕"建设"或"现代化"而建构起来的,它包括"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四个语义场.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原因。在中西文化关系上 ,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中西互补论、新旧调和论、文化发展交替论三种观点。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淘洗筛选 ,整理刷新 ,以适应时代需要的主张。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有独到的见解 ,亦有偏颇谬误之处 ,应一分为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原因,在中西文化关系上,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中西互补论、新旧调和论、文化发展交替论三种观点。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淘洗筛选,整理剧新,以适应时代需析主张。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有独到的见解,亦有偏颇谬误之处,应一分为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文化身份是一个建构和图绘过程。中国也经历了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危机历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对现代性的反诘和"文化保守主义"。这些反应是借用西方现代性的解放性话语所作的本土反思,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缺陷。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出路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即"和"文化。"和"文化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更新中国文化。选择"和"文化,也是选择和继承中国传统的、古老的思维和本土话语,它有助于完成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定位,从而实现共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宏大目的。  相似文献   

11.
自五四以来,文化一词在当代中国一直极富魅力,文化问题一直是吸引当代中国学术界关注的前沿性话题。本文分析与评论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进化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全球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本文认为,加强对这些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对于建设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富有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从一个侧面表征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从注重"破"到注重"立"之转变的整体自觉,其兴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积极意义主要有:第一,它有助于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更好地以我为主地吸收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第二,它有利于营造一个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更好地批判继承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社会性文化氛围;第三,它体现了必须集中全人类多民族的智慧资源以解决"地球村"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时代要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偏狭的文化心态;第二,独断论和一元主义文化观;第三,理论建构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90年代 ,保守主义成为中国知识界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 ,但保守主义究竟何所指 ,各人的理解并不统一。与柏克的西方现代保守主义不同 ,中国的保守主义主要是一种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主张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尊崇权威和秩序 ,批判现代性 ,反对激进革命。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双峰对峙 ,是 2 0世纪中国文化论争的基本主题 ,任何全盘肯定或轻薄乃至敌视保守主义的做法 ,都是不可取的 ,应提倡一种历史的、辩证的研究态度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现代化发展而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个广泛、深刻的世界性文化现象。文章集中论述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痛心中国文化“花果飘零”的情状,以忧患的情感重申文化保守的真义——它来自我们对本身生命所依据的文化本源及其价值的深度自觉,并破斥了跟随时势而起的进步假象。唐君毅的文化保守立场,引来不少批评及反驳,文章对此逐一检讨,阐明唐君毅的主张:道德理性可统摄、补充西方自由和平等观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的英语小说是一种特殊的英语文学.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和作者个人的文化理想以及种种其他因素互相交织,使得小说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为假想的文化守成主义.小说也相应地成为反映中国妇女形象和生活的一面变形的镜子.  相似文献   

16.
在世纪末回眸之际,文化保守主义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关于传统丈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这是一般值得表述的历史,却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文章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人生终极选择为切入点,探讨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保守”内蕴。  相似文献   

17.
文学革命初期的“胡梅之争”表面上看是胡、梅二人不同文艺观念和文字改革认识的论争,其实,他们内在的出发点是探寻世界文化接触后,中国文化如何顺应世界大势,中国文化存在的地位、角色、紧迫性与必要性的问题。由于语境的错位、教育、个性心理、行动的倾向性等原因,二人文化诠释出现歧异,其根源在于各自对中、西文化的功能、作用、发展前途的认识差异。从本质上看,“胡梅之争”是古典主义与实验主义、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对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破解"历史的怪圈"--康有为、严复、辜鸿铭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鼓吹学习西方的积极分子如康有为、严复,完全由西方文化培育出来的饱学之士如辜鸿铭,晚年都在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帜下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并非“倒退”或“堕落”。表现在康有为、严复和辜鸿铭思想中的所谓“历史的怪圈”,其实一点也不“怪”。他们思想的演进轨迹完全符合个人知识文化素养的本质规定性,完全符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强大生命力的释放规律,完全符合思想大家的个性化特征。学术界所谓规律性“怪圈”论,其实是因为自身的认识陷入了不自觉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也谈简体字     
在政治更迭、文化变迁的大叙事中,小小的文字变化最能体现大时代的风貌。古有始皇帝威权下的“书同文”,今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旨在“汉字拉丁化”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字与繁体字争议的背后,是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或者说是中华历史文化断裂与传承的别一选择。周清泉先生关于“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中的管见,因于当时话语权被肆意剥夺而无处表达,本刊编发该文,一是提供关于汉字简化的反思与总结,二是彰显学人发表独立见解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20.
试论美国基督教基要主义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督教基要主义是美国新教福音派的一翼,曾经在20世纪初期风靡美国,对美国宗教、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和冲击.美国基督教基要主义有八大特征:保守主义的宗教特征、反动的政治特征、传统主义的文化特征、好战的风格特征、分离主义的组织策略特征、内部分歧的观点特征、超自然论的理论特征、边缘化的属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