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典籍 ,也是关于人生启示的经典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古兰经》给人以超越万物的至尊地位 ,尊重人的现实生活 ,提倡奋斗人生 ;注重人的社会关系 ,重视社会稳定和谐 ;揭示人的善恶二重性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内容都对阿拉伯社会进步以及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其生命的奥秘所在。研究《古兰经》人学思想 ,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 ,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穆斯林民族精神、社会心理、性格气质产生的深层文化底蕴 ,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早期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中,一部分为汉族学者所撰。他们对伊斯兰教史料进行收集、梳理、研究,不仅能够反映汉族学人对伊斯兰教认识的嬗变,勾勒出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而且为探究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过程提供辅助资料。  相似文献   

3.
"派别繁杂"是伊斯兰教的一大特点,派别研究是伊斯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伊斯兰教各派别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伊斯兰教的派别是可以被分成教派、学派、政治派别等几大类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厘清派别异同,界定其属性,分析其影响,不仅是深入研究伊斯兰教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反观,有助于认清当前阿拉伯伊斯兰地区乱局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宗教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作用,国内研究比较缺乏。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开发西北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文化价值观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伊斯兰教作为西北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的主导文化价值,直接影响着这些民族的经济行为及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对进一步开拓伊斯兰教的研究领域,正确认识伊斯兰教的社会功能,而且对正确认识和引导穆斯林的经济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在回族撒拉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具体分析伊斯兰教对回族撒拉族穆斯林商业经营行为与交换行为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首先对伊斯兰教的经济思想作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6.
清代云南曾刻印大量的伊斯兰宗教和文化典籍,对于丰富发展伊斯兰文化和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献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珍贵文献亡佚严重,日本东洋文库部分珍藏有滇版伊斯兰教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7.
佛学对中国科学史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佛学为科学史学提供宝贵的史料;佛学蕴含着科学史学的新主题;佛学对当代中国科学史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等。佛学不但可以为科学史学提供独特视角,而且在科学史研究中介入佛学视角,也会促进世人对佛学、佛教,尤其是它们与科学关系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是伊斯兰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中国伊斯兰教不仅有其特殊的宗教教义思想,而且还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与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经济的支持,它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于临汾地区的穆斯林及伊斯兰教,人们所知不多。本世纪初,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刊布了不少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及回族史的论著,但其中言及临汾地区穆斯林及伊斯兰教的很少,因此,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也可为回族史的研究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开原老城清真寺的历史沿革、选址与环境、平面布局以及单体建筑的空间格局、装饰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老城清真寺的营建不仅遵循了传统清真寺的建筑规制,体现了伊斯兰教的规范和要求,且受到东北地区特有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地域环境影响,是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相互融合的珍贵产物,丰富了我国伊斯兰教建筑宝库,并为研究东北地区伊斯兰教文化提供了建筑方面的详尽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熟知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但伊斯兰教是否允许用文字对圣人的形象进行描述,有的学者对此并无明晰的认识。从圣训、《天方至圣实录》等中外伊斯兰教典籍,以及碑刻、宣传单等资料看,用文字描述圣容的做法,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并不相违。在中国,用文字描述圣容的做法也已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张承志、石舒清两位回族作家对西海固伊斯兰文化及其民众的认知与书写,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伊斯兰文化、信仰、民众、审美观四个方面的异与同。张承志是以理性和激情经由艺术的途径来接近“圣”的空间,以审美的方式去践履他的神圣价值观;石舒清是在回民的黄土高原这一“圣”的空间之内生活和写作的,他的文学表达在意义上更接近于伊斯兰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从日常生活、婚礼葬礼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女性社会生活影响。调研结果发现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女性的衣食住行、交往、婚礼葬礼、知识结构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伊斯兰教在促进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等方面都可发挥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此问题不仅有助于维吾尔族女性更加清晰认识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还可进一步增进其他民族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是"文学中的法律"中较早出现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学学者们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象的解读,不仅为法律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而且也提出了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学研究的价值的探讨。对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的学术史的分析将有助于反思文学,尤其是历史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自唐初传入中国,在回民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宗教组织制度——教坊制。它不仅具有伊斯兰教本身的特色,保留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制度、传统习俗,而且由于不断地适应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带有许多鲜明的中国特色。教坊制对中国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回民教坊制形成及演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入手,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承认宗教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历史现象,主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解释人们的信仰和宗教的作用问题。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深远世界影响的宗教。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的制度。它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确认识和研究伊斯兰教的历史,揭示其社会历史作用,是当前宗教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伊斯兰教的产生,历来学者只述其是阿拉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客观上对阿拉伯社会起了一定的历史推动作用,但对穆罕默德如何创立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教这一历史现象同阿拉伯社会的内在联系,则涉猎较少,且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对穆斯林民族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研究穆斯林民族教育离不开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不但十分重视教育,而且有着全面的教育观。发展穆斯林民族教育与伊斯兰教律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但要注意民族性、宗教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穆斯林民族教育也必须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要将穆斯林民族教育建立在穆斯林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双重传统的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和互动.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草原以后,历经了漫长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最终在哈萨克人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哈萨克族伊斯兰化不仅表现为哈萨克族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也包括伊斯兰教顺应哈萨克族传统信仰习俗,使伊斯兰教逐渐“哈萨克化”的过程。与其他定居民族伊斯兰化相比,哈萨克族伊斯兰化的程度相对偏低,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正和平、宽容和谐,敬主顺圣、爱国爱教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长期以来,中国穆斯林在践行伊斯兰教和平理念的历史进程中,有过艰难而可贵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他们始终秉承和恪守“爱国爱教”的和谐之道与和平之道,在中华大地上与各族人民合和共生,绵延发展,为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