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江西庐陵文人刘岳申文章成就颇著。他的文章中有大量论文的言论,从中可看出他主张文章要有新变而不同流俗,尚耿介直言与情真辞切,提倡厚积薄发和师古人文章之简约,推尚外简约而内遒上老成的峻洁文风。他的文风和文章理论虽然继元初庐陵文人刘辰翁、赵文而来,基本不离个性奇崛路数,然已有很大的新变,开始向元代中期的盛世文风靠近。  相似文献   

2.
元初南北赋家面对宋金律赋弊端,都以复古振衰救弊,在入元之初就已大力创作古赋,远早于元仁宗恢复科举变律赋为古赋。不过他们的宗尚同中有异:两者都有骚体赋,南方赋家数量多、篇幅短,范围广泛,甚至说理、文化赋也用骚体;北方赋家仍用骚体抒情,但却从字词、句式、感情、手法等多方面拟骚。两者都宗汉,但北方赋家乘元初雄浑之气,大多数题材都讲究层层铺排,夸饰渲染,有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之风;南方赋家则只在铺叙家乡风物的地理赋中宗尚散体大赋。两者都有宋文赋,北方赋家多拟苏轼之赋;南方赋家多宗议论说理的宋朝古赋,有大量"击壤体"的理学赋。此外,两者一北一南,北之沉雄,南之清婉,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文、刘辰翁和刘将孙都是凤林书院词人。赵文和刘辰翁是"同党",同为白鹭洲书院的弟子,有共同的亡国之痛,他们的交往、唱和是"同党"的相慰。赵文和刘将孙是"忘年之交",他们极论一世人物,唱和的诗词甚多,赵文肯定刘将孙任教于元王朝是为儒家礼乐制度争一脉,他们是"忘年之交"相勉。赵文、刘辰翁、刘将孙的文章学问对庐陵欧阳守道等的文章学问有承继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人书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形式之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健康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画艺术同源发展,但文人之书与文人之画的发展却有先后之别。文人书画的出现与封建经济的发 展,文学艺术的深刻影响,士人阶层的出现,篆刻艺术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审美观念的变革等均密切相关。探索文人书画 的起源对于正确认识文人书画的是非功过,特别是对现当代各级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元朝初期科举久未施行,文人在有距离的旁观中对于科举的兴废进行理性反思。他们从文学发展、经学传播、理学研习、铨选制度的得失以及个人身心健康等方面探讨科举的流弊,明确提出“科举累人”说。深入分析“科举累人”观念可以见出:一方面元初文人也看到科举的优点,体认到其存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之并非完全否定;另一方面,“科举累人”观却能够一定程度上摆脱宋元易代之际文人自身政治归属的影响,反映出当时文人主张文统与道统合流的发展愿景。从本质上说,元初文人的这一愿景与自中唐以来逐渐形成并最终占据主流地位的“文道合一”的文艺思潮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元初北方散文复古之风的发生发展尚缺少深入探讨。元初北方元好问、郝经、刘因等人在批评金代散文虚浮文弊的基础上,力倡古文,重建了唐宋以来的文统,掀起了散文的复古之风。探讨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发生的内外动因,把握复古理论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和超越,发掘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准确认识和理解元初北方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张弘范是元初北方名将,亦是著名诗人,其诗存悠然雅志之风.此种风格的形成是张弘范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产物,亦与其南方长期生活的经历紧密相关.弘范诗悠然雅志风格主要体现在其诗题材之秀美古雅、意象之清新淡雅以及修辞之自然闲雅三方面,由此亦可窥见其诗在元初南北文风融合时代背景下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元之际的庙学碑记文以其特定内容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特殊文化心理特征,包括乱世烙印,通过对学政、学风的追忆而曲折流露出的故国之思以及对新朝文治的极大期许等.同时,这些庙学碑记文的地域分布还有助于印证元初北方以平阳、真定、东平三地为支点所构筑的文化布局;可以显现元初儒学的尴尬处境和南宋理学北传的轨迹和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