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调查显示:宗教发展速度加快并且不平衡;宗教社会形象可能成为一种对照物;有关的理沦宣传和思想教育存在偏差;宗教工作研究有待深化;宗教经济实力日渐增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两个原则的精神,应当注意:促进宗教管理法制化;鼓励宗教世俗化;探讨宗教理论和习俗时代化;谨慎试验宗教资金的资本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分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在机制、社会基础、法律保证和具体表现,论证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问题关系到新疆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疆应该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使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努力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新疆经济的发展多作贡献,积极引导新疆宗教沿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宗教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大系统对宗教的必然要求与宗教子系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始终关注着神圣的彼岸世界的宗教,最终难以摆脱世俗的现实社会。中国宗教始终继承着其入世的传统,通过世俗化的方式,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变迁的需求,积极寻求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宗教发展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宗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达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的重大社会课题,将宗教纳入社会系统,从世俗的层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宗教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并就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历经90年的风雨沧桑,具有重大意义,并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省思:从源头上要反思经典作家们的宗教言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要结合中国国情、教情;反思盲目、人为地消灭宗教的行为;处理宗教问题要有国际性的视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与解决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8.
宗教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崇尚科学、注重实效的经验主义哲学流派,虽然没有把宗教当成它的首要研究对象,但它并没有轻视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实用主义认为,宗教必须私人化,宗教经验乃私人宗教的核心。上帝是有限的,而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它们并不是传统神学家和宗教哲学家所认为的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各有各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科学论断有充足的哲学依据。必须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从系统论以及人的能动性等多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论证。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通过对宗教经验发展历程的分析 ,批判了旧宗教的“拟人化的上帝观” ,提出了自己对宗教的一种新的看法与理解———宇宙宗教感情 ,并指出这种新宗教有着旧宗教所没有的职能与作用。爱因斯坦的这份宗教感情、人文关怀与他的科学精神并不相悖。他从独特的宇宙宗教感情出发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双重文化价值观。这种双重文化价值观在科技异化现象盛行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概括阐述毛泽东思想视野下的“以人为本”、邓小平理论视野下的“以人为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野下的“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宗教文化观念的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西方中世纪信仰时代理解为与现代断裂的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分析表明,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观念在科学、法制、合理经济行为等方面,对后世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现实的文化处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世纪宗教文化观念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类型学的角度在理论上指认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先后经历的“革命型”“统治型”和“治理型”三种意识形态类型,并具体展现了其类型转换的现实历史逻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从“革命型”到“统治型”、从“统治型”到“治理型”的两大历史转变。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转型,是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自身社会主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于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具体类型方面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创新始终是其主题 ;政治创新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围绕反封建展开。而且 ,在实践进程中 ,政治创新不能局限于政治领域 ,而必须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入手 ,根据社会及政治发展的规律及要求来推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应对宗教复杂形势和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对于宗教观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民族关系、统一战线和国际关系.部分人混淆马克思主义宗教现和当前国家宗教政策的区别,对于宗教可能带来的社会隐患认识不足.如何激发宗教爱国人士的爱国积极性,正确处理好宗教中若干重大关系,分类指导、凝练特色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宗教工作和统战干部队伍,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现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技术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文化观念在技术发展中起着隐蔽的但却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技术现代化过程中有特殊的意义.技术文化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技术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我国技术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着技术文化观念上的深层原因.阐释了中国传统技术文化观念的特征,中国近现代技术文化观念形成的背景、演变的阶段及过程.分析了传统的技术文化观念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的影响.指出只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发现和消除制约技术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因素,才能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合法性支持演变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政绩一直是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在邓小平和江泽民时期,政治合法性是特定支持,即让特定群体受益,以赢得他们的支持;自胡锦涛同志执政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强调政绩的同时,追求政治制度本身的价值,以期实现对政绩和价值的统合,这将是长期的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呈不断凸现态势。究其原因,20世纪末以来国际局势深刻演变导致的族裔民族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在全球的兴起扩散及大国博弈形成了其国际诱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身份结构变迁、市场经济与利益竞争导致的民族宗教意识强化,以及改革中出现的其他社会矛盾与民族宗教因素的结合则造成其国内根由。应对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凸现,需要坚定理论和制度自信,完善现有的民族宗教问题治理结构,进一步形成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当代文风发展演变的过程,到目前文风的现状,充分地体现出文风与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息息相关,所以要上下齐心努力,共同注意并改进文风,才能与当今的政治、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