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与市场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口是市场的主体、人口是市场需求理论的核心出发,分析了市场运作目的、市场运作四大要素与人口的关系,详细论述了人口数量及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身体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口构成(包括人口年龄性别等自然构成,人口民族、宗教、城乡、地域等社会构成,人口行业和职业等经济构成),家庭规模、类型与家庭生命历程对市场需求数量、市场需求构成、市场需求层次的影响,并探讨了人口环境对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意义。本文是对市场人口学的一个小结,为人口学走向市场、服务经济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清代,最底层科考士子童生作为失语者比附在科举行伍之列。大多数童生终其一生都难以仕进上达,学界对失语者童生关注不够,如何使失语者童生发出声音显得必要。《南部档案》中童生档案卷宗较多,从籍贯、住地、年龄、生计职业等方面可深描出晚清南部县童生群体生活的实态,同时对认知晚清南部县地方知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人口安全发展为视角,从人口增长、人口地域分布、人口民族构成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新疆内在性人口安全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发展存在高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并存、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就业人口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以及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未来可能面临着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矛盾加剧,人口素质偏低会削弱社会经济对人口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等人口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谈文通过对郭汉民先生《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一文的简要评析,分析了晚清社会思潮逻辑起点界定的合理性以及作者宏观上对社会思潮梳理的准确性。原文立足于晚清社会转型这一时代特征,在注重每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过程的同时兼顾其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比较研究,这种思潮研究的整体性构成原文的一大特色。此外,笔者从思潮的概念界定及其范围、鸦片战争对经世思潮的影响、关于“立宪”和“革命”的表述问题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晚清思想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三大因素最重要:一是紧迫的民族危机,一是社会变迁,一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研究晚清思想不能不研究晚清社会思潮。《晚清社会思潮》一书从社会思潮去研究晚清思想,可以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西医经传教士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所接受。至晚清时期,西医东渐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公报》(1902—1912)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报刊之一,是研究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在晚清时期所刊载的大量医学广告充分反映了该时段西医东渐的史实与过程。通过对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的研究,可以归纳出该时段西医东渐的鲜明特点,即新式医学学科的出现、西医医疗器械的传入及医院的大量创建等。同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也起到了促进中西医融合汇通、强化国人卫生观念及催生近代医学教育发端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深远。因此,通过分析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可以为研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并呈现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7.
1980年,刘大年先生在《中国历史学年鉴》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突破?》的文章,尖锐地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陈陈相因,了无新制”的问题,并强调以经济史研究为突破口,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随后,史学界在相继开拓了对近代文化史、近代社会思潮、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及融会等领域研究的同时,也对原来的政治史框架提出了质疑。倡导应通过加强对晚清政府、晚清统治集团的研究,使政治史的内容更加浑厚、丰满。近些年,晚清政治史研究取得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成果,赵慧峰撰著的《晚清政治研究》一书,就是这一领域的新…  相似文献   

8.
略论21世纪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预示,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等人口结构问题,将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优化人口结构,将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近年关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研究可谓成果迭出。本文以《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为中心,在对该书内容做重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界定、晚清文化保守人物政治取向与文化取向的关系及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0.
《康州署篆笔纪》《圭山从事笔纪》两本笔纪文献,出自清末光绪年间署德庆知州赵承炳之手。笔纪对清末广东德庆的社会经济、衙门运作、司法审判、对外事务、创办新学、社会弊政、筹办保甲团练、城乡社会控制、风俗民情等有较详细的记录,是了解和研究晚清粤西城乡社会面貌的一手资料,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清浙东因婚嫁负担、巫蛊迷信等原因而有严重的杀婴现象,晚清佛教社团、开明官绅对婴儿的救济增加了关注,《拯婴图编》折射了晚清浙东反杀婴故事的真实与想象。《拯婴图编》以多元身份为切口,围绕对“遭何报及如何报”“遭报情境”等问题的解答,构筑了立体、色彩化的冥报系统,并以多种写生图像构建社会教化元件,镶嵌在王权观、良吏意识、地域感知等现实思考中,其“以佛为本”的思想资源整合,演绎着斑斓的生命观、女性观、动物观、医疗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从晚清文学作品塑造女性新形象、新品质(包括被赋予新内涵的旧式女性)、以及晚清男女两性在对女性问题思考的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入手,分析晚清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城乡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新疆乌昌地区城乡青少年犯罪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可看出家庭结构不完整、学校教师关爱不够、社会各种负面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几大诱发因素。因此,有效地应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世界性难题,就需要对该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众多的石印画报中,《时事报》馆发行的《图画新闻》鲜有关注。通过分析该刊对西学的倡导、对迷信的痛斥,报道新女性的觉醒以及新学堂兴起等事件,得以了解一个处在新旧思潮激荡下的晚清社会。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6.
经世观念是中国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种精神特质,也是作用于中国古代士人心理的一种正向价值取向。在当代的史学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对经世实学的研究,由此来更好地认识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内涵。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和黄长义博士所著《晚清经世实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就是这样一部关于晚清经世实学研究的厚重之作。实际上,“晚清经世实学”的研究也是一个切关近代文化转型宏旨的重大课题,在冯先生的学术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980年以来,冯先生就对晚清时期的经世实学从宏观和微观(个案)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17.
清道咸间的潮汕社会混乱不堪,赌博成风、械斗掳勒、盗匪横行等,文教事业比起前代衰落不少。同治七年(1868)底,方耀被当时的两广总督瑞麟调署潮州镇总兵,专门治理潮汕社会的乱象。从1868至1891年,由方耀直接或间接支持的有名的书院和义学多达27所,远远超过同时代潮汕绅士对潮汕教育的贡献。对晚清潮汕各地方志、文人文集和官方档案等文献进行了挖掘研究,旨在探讨方耀对晚清潮汕教育的贡献,及其热衷于兴办教育的原因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有关中国的报道,全面呈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情况,并为读者建构了一个"落后"、"觉醒"的晚清中国形象。"落后"中国体现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衰败和文化落后等方面;"觉醒"中国体现历史悠久及现代化改革方面取得初步进展等方面。《纽约时报》的晚清中国形象建构信守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充满理性、人道的新闻精神,深刻影响了西方主流社会"中国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山东画报出版社在读书界有一响当当的“品牌”———《老照片》 ,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 ,观照 1 0 0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老照片》出版发行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老照片》成功出版发行的启示下 ,该社又推出了以《老照片》形式表现晚清社会的《晚清遗影》(山东画报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一书。在本书中 ,孙燕京、史革新等史家结合当时遗留下来的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 ,以简约平实的八九万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晚清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 ,生动地再现了那个特定转型期社会所发生…  相似文献   

20.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赈灾救济、地域治安等各项公共事务活动等,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成为官方在地域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望族本身亦通过对地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将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渗透基层社会乃至地方政权,这既体现了晚清望族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