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要大量的护理费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失能老人逐年增多,长期护理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的严重缺乏是困扰长期护理保险的瓶颈。疏通筹资渠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个人和雇主缴费、政府投入及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筹资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资金,能促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人数增加,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存在参保主体覆盖面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水平高低不等、筹资激励措施缺乏等问题。文章将安徽省参保对象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并将失能人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运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精算模型中的人口、收入、成本、结果等子模型测算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结果显示,2019年安徽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缴费率为0.14%,城乡居民每年需要缴纳96.77元。结合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与我国筹资机制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为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合理的资金筹集机制。文章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个人缴付+企业缴付+政府财政补贴"的筹资机制,并通过引入ILO筹资模型理论,推导计算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比例为3.3%,实现了资金筹集的量化。  相似文献   

4.
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着眼于建立独立险种,而实践中29个试点城市在“筹资来源”和“待遇给付范围”方面与基本医疗保险呈现出混同现象,这不仅危害医保基金安全、弱化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质保障功能,而且使参保人受益权边界不清晰。从权利基础、承保风险和功能定位层面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应当作为独立险种。在具体的制度衔接层面,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德国的成熟经验,建议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建立独立的筹资渠道和合理的筹资水平;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科学地界定“治疗阶段”和“护理阶段”。  相似文献   

5.
长期护理需求评估是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与给付的联结点,直接决定了保险给付,并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试点地方在长期护理需求评估制度的设计上分歧较大,虽积累了差异化的经验与案例,但地区分割不利于社会公平与社会流动.应立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结合社会实际与试点效果,适当借鉴德国经验,统筹设计长期护理需求评估体系,通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范形式,精准定位评估对象,明确独立的评估主体、科学设计评估指标与评估工具、严格规范评估程序等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与公正,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分类给付,实现长期护理保险资源流向精准.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典型代表国家,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护理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进行研究,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介绍了保险的主要框架,涵盖护理保险的制度责任者、保险对象及保费缴纳、保险支付、资金筹集等内容,总结该制度建立以来的发展与改革历程,并对其实效性进行分析,归纳该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我国应根据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该体系发展模式应以广覆盖、强制性、保障性和互助性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相似文献   

7.
长期护理保险是我国“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重点建设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而筹资则是长期护理制度建立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各地试点制度在筹资对象、筹资来源、筹资方式、筹资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存在不少问题。宜在“公平性”“互助共济、责任共担”“激励性”“基本保障与多层次保障体系”“便携性”原则的指引下,建立完善的筹资规则体系。将筹资对象扩展至特殊群体之外的所有人,合理分配筹资主体的筹资义务;采行比例筹资模式,以“以收定支”准则合理确定筹资标准;以“强制性”和“半强制性”为主解决覆盖与筹资准入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调查江苏省无锡市老年人健康状况、护理需求等情况,初步测算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待遇及支付等。基于研究,初步提出构建中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正逐步显现出高龄化的特征,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急剧增长,但目前却没有良好的途径和渠道能够加以满足。因此,亟待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可持续的长期照护保障。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家庭照料模式、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和高福利的政府包揽模式的利与弊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提出长期照护社会保险模式是有效满足我国老年人急剧增长的长期照护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筹集是影响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在支付引导筹资的基本前提下,制度的保障人口数量、保障水平高低、保障持续时间、国家的财政实力、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社会支持力度等均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影响长护险基金收支各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并基于此构建长期护理保险收支模型,借助全国各地试点方案中的规定对各因素进行赋值并进行仿真模拟,获得筹资及支付的大致水平及比较结果。研究结论表明,短期内,在现有较低失能失智率水平之下,筹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0.15%~0.2%)即可满足支付需求,且基金结余相对比较充裕;长期来看,随着失能失智率的不断提高,筹资比例需维持在较高水平(0.2%以上)才能满足支付需求,且基金结余相对比较紧张。因此,应尽快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以促进形成全国一体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确制度的筹资主体和责任划分、合理确定制度的待遇水平、建立制度基金的动态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