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云贵近代手工业经历了洋纱入滇黔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战时手工业畸形繁荣以及战后解放战争时的恢复正常三个阶段。其中,1851年机制洋纱入滇黔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是云贵近代手工业兴起的标志,1935年国民政府结束西南军阀并颁布禁烟令则使其战时手工业得以萌芽,而正式兴起则始于1938年厉行严种、严禁、严运的禁烟运动。在战时手工业萌芽及其兴起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等需要的战略转移是国民政府加强其生产的重要原因;战时云贵食粮基本仍可“自给有余”,是基于战争和经济建设所需丰富的矿产,复兴民族根据地的需要和交通中枢的战略位置等重要条件。随着全国抗战局势的不断加剧,云贵战时大后方战略位置渐趋凸显。特别是1938年东中部城市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进一步加强了对云贵的政治和工业化建设,并在严禁、严运、严吸鸦片的同时,中断了云贵洋纱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开启了云贵战时手工业历程。在战时的机器生产大背景下,云贵地区相对落后的手工业重新发展起来,其在推动云贵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贵州“工业建设方始萌芽”,云南工业建设也“开始建立”,但其实质是“畸形的繁荣现象”,背后存在着进出口困难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江西的传统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同时,伴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中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些新变化表明,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内部正在悄然集聚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与肢解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努力和抗争,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视角,也构成了基于历史传承的中华民族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变。中国也开启了由传统王朝国家形态,向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态的艰难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血脉联系和文化传统,构成了实现转型的重要依托,中国各社会阶级的不懈努力,为这种转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转型得以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中国城市机器工业与城乡手工业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城市成为区域生产中心地位的确立,除主要得益于机器工业的创立与发展外,城乡手工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亦功不可没,正是城市机器工业与城乡手工业的协同发展,互相促进,互为援手,使城市区域生产中心的职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潍县乡村手工业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发育.它不仅引起手工业内部结构的变迁,而且使整个潍县城乡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如传统农家经济结构的变迁、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各种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行业的兴盛、城乡集市贸易的发展、以规模生产和大宗集散手工产品为特征的手工业型市镇的勃兴.  相似文献   

6.
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 :出现了一些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手工业部门 ;新的手工业生产的技艺与工艺被采用 ;各个手工业生产部门的规模都有所扩大 ;手工业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手工业技艺水平在各地域呈现了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剧烈变革是异乎往古的,这也推动原本作为社会治理补充的传统慈善事业逐渐转型为致力于地方兴革的近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事业相比,近代公益在承袭传统慈善精蕴的同时,吸收西方传入的公益理念,且关照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而逐渐发生重组与变构,最终在戊戌维新时期萌发与传播,并在清末地方自治背景下的公益实践中呈现出别样的风景。晚清所兴地方公益,其内容涵盖推广新式教育,兴办实业学堂;开展医疗卫生;改善城市交通;创设消防组织;改良社会弊俗。地方公益事业在近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助力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推动政治近代化进程、促进经济近代化转型、助推教育由传统向近代演变、激发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传统工艺是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是影响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思维转变的核心。通过对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访谈文本资料整理,运用扎根理论重新审视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逻辑关系,通过修订范畴与概念,提炼出两类主范畴,一类是包括“传统工艺”“技艺传承”“产品开发与创新”三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主范畴,它们决定了民族传统手工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另一类是影响价值创造能力的五个关键因素主范畴,涉及“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政府政策”“空间位置”五个方面。在坚持“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多元融合,价值创造”的基本理念下,核心能力与关键因素共同作用于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理论框架的构建,推动传承人、企业、政府及相关人士从关注传统工艺的技艺传承转变到注重传统工艺的价值创造上来。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叶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城乡手工业的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出现了与近代欧洲早期相似的工场手工业,也就是早期工业化,这意味着在西方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现代设计"冲击"中国造物艺术之前,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基础而非空白,也就是说,西方现代设计的最初引入,中国并不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而是在传统设计的积累与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种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世①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几千年"大一统"传统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至清康乾盛世下也发生着变化.清廷在继承封建统治体制和观念的同时,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加强了对中国的统一.其中康乾盛世下清廷的西藏及黄教政策就充分体现了此点.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廷通过几次对藏用兵和体制改革,最终使西藏由中国传统的藩部转变为受中央政权有效统治的地方必要行政区域.虽然其问清廷在某些政策的运作上还存在不足,但此举却极大地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等藩部的统一,并最终促使传统的"大一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7.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18.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