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胡适提出打孔家店并不是要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家店是其对立面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学派发起新孔学运动而强加给新文化运动派的。新启蒙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错误解读。二者一字之差,其中却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吴虞生活的时代及学术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虞(1872-1949)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攻击孔教最有力”的思想家,被誉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在他生活的时代,救亡是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面临的共同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一历史赋予近现代中国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类知识分子都曹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索。本文从学术思潮的角度检视我国近现代史,再现从早期改良主义者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学术思想轨迹,着重阐明吴虞反孔非儒思想形成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通过分析吴虞几起几落的人生经历,透析在新文化发生期间,儒家思想的潮涨潮落。吴虞一生致力于批儒反孔。对于儒家的批判使得他成为新文化阵营的急先锋,成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英雄"。但是这种思想也使得他在自己的故乡成都几次被驱逐。当他被新文化阵营抛弃后,落寞地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4.
1991年新春,四川新繁东湖新陈列出一通十分引人注目的篆字书法碑,此碑不久前才从新繁出土,是蜀中女才子曾兰书法作品的重要发现。 曾兰(1875—1917),字仲殊(纫秋),号香祖,四川华阳人,蜀中名士曾阖君之姐。15岁与“五四”时期“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结婚,是吴虞忠诚的战友和伴侣。婚后不久,吴虞被封建家庭逐出,携妻带子在新繁西郊龚家碾乡居数年。吴虞夫妇患难与共,情深意笃。曾  相似文献   

5.
“五四”初期,在“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于一九二○年一月,郭沫若断然地说:“我想孔子那样的人是不容易了解的。从赞美他方面的人说来,他是‘其大则天’;从轻视他方面的人说来,他是‘博学而无所成名’。我看两个评语都是对的,只看我们自己的立脚点是怎么样;可是定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祖’,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底罪魁’,‘盗丘’,那就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肯定孔子,而且对于反孔子的人这样不满,在“五四”高潮期间,在革命知识分子中间,这是颇可惊异的。人们不能不提出疑问:难道郭沫若反对“打倒孔家店”吗?既推崇孔子,又怎样理解他的反封建精神呢? 生活中常有许多复杂的情况,类似的现象包含着不同的本质,不同的现象又反映了同一  相似文献   

6.
“打倒孔家店”,这是七十多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的振聋发聩的战斗口号。它标志着“五四”一代人在用一种全新的现代眼光审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与先秦百家争鸣颇为类似的“礼崩乐坏”的时代,中国数千年来树立起来的民众心目中的“上帝”(孔夫子)遭到空前的猛烈抨击,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人生态度、文化品格遭到前所未有的翻转。这样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这样一股全面反孔的潮流,在时隔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和评价时,有学者认为“打倒孔家店”是一场历史的误会,应将“五四”的“打倒孔家店”正名为“打倒‘孔家店’”。这种用改变历史事实的方法来求证五四文化先驱者对孔子的态度与现在对孔子所做的科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动态、西方思潮、文化冲突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动荡时局中,五四那代“不安本份”的知识分子,终于打响了本世纪初思想领域中惊天动地的第一炮。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这一问题的哲学辩证要求调整关于文明的理念与态度,由"轴心文明"走向"对话文明",回到"我们"的第一人称复数,回到人类文明史的简洁智慧,回到人的生命和生活本身。苏格拉底之死、上帝之怒—孔子周游、老子出关,中西文明的诞生史虽万种风情,却以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体裁演绎着同一主题,这便是人类从伦理世界中分离和回归的悲怆情愫。"上帝死了—尼采疯了"、"打倒孔家店",现代文明的"青春期危机"反绎了同样的文化密码,只是问题式由"我们如何在一起"的终极追问,演进为"我们能否在一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终极怀疑。走出危机,有待哲学地反思:"‘我’,如何成为‘我们’?""‘我们’的世界缺什么?"。"我们在一起"的和而不同,需要两大哲学条件,一是伦理,二是"精神",它凝聚为一个口号和信念:"学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太子制度起源甚早,据史载“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故自唐虞以上,经传无太子称号。夏殷之王,虽则传嗣,其文略矣。至西周始见文王世子之制。”又“穆公问于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之典’。”由此可见,至迟在周代,太子制度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历史上太子的称号各目繁多,常见的有东宫、世子、储君、储贰、皇储、君嗣、国嗣、殿下等,名异实同,都是指作为皇帝继承人的太子。  相似文献   

9.
“写真实”与“写本质”是文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老问题,而且这两者总是被置于对立的地位。打倒“四人帮”前,“写真实”是作为修正主义的口号屡遭批判的;打倒“四人帮”后,恢复了“写真实”的地位,写真实被视为艺术的生命。但近年来,由于文艺创作中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也产生了一些格调庸俗低下的自然主义作品,有同志就对“写真实”这一命题怀疑起来了,甚至主张废弃这一口号。与此同时,有同志又重申“写本质”的主张,认为“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里,‘写本质’的要求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一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打孔家店"始自陈独秀等人的伦理觉悟,继之以梁漱溟等人的德性启蒙,一破一立,相辅相成,代表了国人人伦道德现代转化和升华的新起点。他们所针砭的是儒家文化的病态和恶疾,所提倡的是以现代性为内核的新道德。当下一些提倡"国学"者认为"打孔家店"打错了对象,或归之为偏激的情绪化产物,实则是对历史的无视和曲解,很难说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曾经提出过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发展的方针。一九六七年初,林彪、“四人帮”一伙为打倒刘少奇同志,诬陷他在当时曾提出过一条所谓“‘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投降主义路线”。这个问题经过近几年来党史学界的探讨,已经得到了澄清,恢复了对历史本来面目的认识,即抗战胜利后初期,争取同内和平民主发展的方针,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不是刘少奇同志个人提出来的,这个方针在当时提出是正确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投降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2.
儒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由于它的隐蔽性很强,尽管"五四"先驱者就已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对儒教的宗教实质认识,中国现代作家大多是在经历了"文革"的教训后才若有所悟,这一点在巴金的晚年写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解放前,巴金无情地批判觉新的性格缺陷和精神弱点,解放后,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也成为了无神论时代典型的"宗教人"之一。解读《随想录》,可以发现,无论是觉新还是巴金,他们的精神世界都与儒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前者在明处,后者在暗处,不容易被发现而已。  相似文献   

13.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2):71-74
“绿色造假”的“秘方” 上回说到老D弄来一只假汝窑,没让我挑出一点儿破绽,说他手里有“绿色造假”的“秘方”。至于这个“秘方”到底是什么,老D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若有所思地说:“哥们儿,我以为这宇宙间的万物,都是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老D顿了一下,神秘地看着我说:“但是你想过没有?这宇宙万物,它还能有个‘死而复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正> 李泽厚同志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中说:“‘五四’运动包含两个性质不相同的运动,一个是新文化运动,一个是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就这个说法,他加了一段注释:“关于‘五四’运动应否包括新文化运动,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赞扬学生爱国运动而反对新文化运动(如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有人则反之,认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来说,实在是一个挫折’(胡适,见周扬山  相似文献   

15.
正"这头牛有三个头,代表总书记说的‘三牛精神’,这是两只喜鹊站在梅花枝头,代表‘喜上眉梢’……"在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的苏北民间艺术馆,81岁的王桂英老人正在一边熟练地剪纸,一边向我们讲解着她剪纸的思路,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就出现在我们眼前。王桂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王桂英"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诗大序有这样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不足,战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仪(原名励国仪)的画,非但有诗情,更有歌的旋律和舞的韵味。她的画是她"情动于中"而形于画的表征。她借着传统中国绘画的语言,巧妙地结合了工笔与写意,细腻与豪迈的对比效果。这种独特的风格,非但充分显现了她个人朴质柔和的气质和不让须眉的胆识,更体现了她的‘知’和‘学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的批胡,北大不是"主力军",无论数量质量都不及"偏离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得以置身于一套与‘胡适派’完全不同的文化秩序"的山东大学。北大学人的批胡,总体说来是感性多于理性,陈述多于论辩。他们确有他人不具的长处:能在三言两语之间,揭发外人不知的事实细节,还原被匿迹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有谁相信:用直径只有3mm的尼龙绳竟能编织成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的149座中国名塔?有谁相信:这美轮美奂、造型各异的中国名塔竟出自一个只读过初中二年、从未学过美术的普通农民、打工汉之手?有谁相信:这个普通农民、打工汉不仅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励,还被授予"民间工艺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叮铃铃——"上英语课了。今天的课,我们要学第四模块的第二单元,生词里面有"caterpillar(毛毛虫)"这个词。老师让张明新朗读这个单词,可他只认识"cat(猫)",就把这个单词读成了"凯特",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我大声地嘲笑说:"只听说过毛毛虫,还没有听过‘猫猫虫’呢!这是哪国的语  相似文献   

20.
以"对话世界顶尖学者,享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宗旨,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学界思想精华为己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举办的[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