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创建仅有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但它后来者居上,成为格鲁派诸寺中的后起之秀。该寺嘉木样大师,迄今已“转世”六世,丹白坚参系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样大师  相似文献   

2.
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座落在今甘肃省夏河县城西。它是继塔尔寺后,在安多藏族地区形成的又一大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被藏文史料喻之为“第二西藏”。它庞大的建筑群、大量的民族宗教文物和富有价值的藏文藏书是藏族人民用智慧创造的珍贵的文化财富。拉卜楞寺之所以在仅200多年的时间内发展兴盛,在国内外佛学界和藏学界赢得越来越高的声誉,这无不与寺主嘉木样的经营治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嘉木样活佛系统迄今已传之六世,历辈均学识广博,作为于政教,在藏蒙社会上留有广泛影响。本文仅就拉卜楞寺的创建者嘉木样一世做一简要的评介。 一 嘉木样一世法名俄昂宗哲。“嘉木样”是拉卜楞寺寺主转世系统的通用称号,历辈沿用。它的全称“根钦嘉木样雅巴”,意译遍智妙音笑。根钦——遍智,即通晓一切,亦为佛的名号;嘉木样——妙音,是佛教中司理智慧的文殊菩萨的意译名;雅巴——意即微笑。关  相似文献   

3.
拉卜楞寺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寺之一,座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上,寺内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戏剧艺术都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艺术特色。建筑艺术拉卜楞寺自1709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建寺,二百八十余年间,先后建有经堂六座,大小佛殿四十八座,其中七层楼一座,六层楼一座,四层楼四座,三层楼八座,二层楼九座,鎏金铜瓦顶四座,绿色琉璃瓦顶两座;寺主嘉木样大师的藏式楼房三十一座,各活佛住宅三  相似文献   

4.
拉卜楞寺是安多藏区最重要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它对藏区和蒙古地区的宗教、政治、经济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笔者拟全方位考察从第一代河南亲王察汗丹津到第十代河南亲王扎西才让这三百多年间,历代河南亲王与拉卜楞寺的关系。笔者认为,拉卜楞寺的发展离不开历代河南亲王的鼎力支持,同时河南亲王对拉卜楞寺内部的政教事务也享有重要的发言权。虽然四世嘉木样改革之后,河南亲王的这种权力一去不复返,但河南亲王根本施主的身份没变,河南亲王和拉卜楞寺尤其是和嘉木样活佛家族之间传统的联姻关系也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5.
拉卜楞寺的建筑布局及其设色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当时为了迎接藏族活佛嘉木样阿旺宗哲(嘉木样一世)来此地传经授道,僧侣及平民们大兴土木,开始创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寺院。经后人不断扩建维修,发展到今天的...  相似文献   

6.
嘉木样世系与土观世系关系史述略扎扎嘉木样与土观是属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最大的活佛世系之例。自17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叶的二百五十多年中,做为拉卜楞寺寺主的嘉木样呼图克图世系与做为驻京呼图克图的土观世系历辈活佛之间始终保持师徒关系,互为依托,极为密切。这...  相似文献   

7.
拉卜楞寺与华锐藏区之法缘关系探析华锐·东智拉卜楞寺建于公元1709年,近三个世纪以来,在历辈嘉木样大师和诸多高僧活佛的苦心经营下,该寺对包括华锐藏区在内的安多地区乃至西北藏、蒙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过颇为深刻的影响,为整个安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拉卜楞寺主五世嘉木样的长兄黄正清与宣侠父的关系,特别述及他们在甘南藏区的活动以及为甘南解放事业奠定的良好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宣侠父在拉卜楞的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藏族地区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9.
波塔宁(1835—1920)与波塔宁娜(1843—1893)夫妇是俄国著名的考察家。生前曾数次到中国西北地区考察。1883年他们经海路绕道欧洲,经由北京、五台山到兰州、西宁,开始了对安多藏区的考察。 1885年5月波塔宁来到了拉卜楞寺。由于他们持有西宁办事大臣的书信,所以受到了嘉木样三世及喇嘛们的欢迎,他们参观了嘉木样的昂欠,拜访了嘉木样本人。之后去了松潘,又绕道陇南来到兰州,二次到西  相似文献   

10.
昔日,拉卜楞寺因学者济济、人才辈出而蜚声于藏蒙佛教界,“除拉萨哲棒、色拉、甘丹及日喀则扎什伦布四寺外,实居全国六大黄教中心寺院之第五位。”①如今,它保存了具民族、宗教、地方特色的宏大建筑群、琳琅满目的文物和丰富的藏文藏书。藏书是现有三大类民族文化遗存中的精华,是最有价值的珍贵财富。在拉卜楞寺的发展史上,嘉木样二世久美昂吾(vjigs med dbang bo 1728—1791生卒,1743—1791在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这篇短文,拟就久美昂吾在文化建设方面开办印刷所、收藏典籍、建立藏经殿的事迹做一浅述,其次概略介绍藏书的大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概述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基本概况及其文化内涵,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角度,探讨武当山古建筑群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建筑价值主要是从使用方面和技术方面展开阐述;文化价值主要是从历史、宗教、艺术、科研和教育五个不同的侧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举世文明的拉卜楞寺,自藏历第十二绕迥金虎年(公元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建立以来的两个多世纪中,对安多地区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颇为深刻的影响。在历辈寺主嘉木样活佛的励精图治和指臂之助的心腹弟子们的忠诚协理下,逐渐成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业已形成闻思、上下续部、时轮、医药和喜金刚六大学院。由于修习次第完整、修行仪规严谨,故高僧活佛层出不穷,格西学者遍及藏蒙。除精持戒律、深通内典的寺主上师嘉木样外,尚有“四大赛赤、八大堪布、掌宝伞者一百八十、格西学者五百、明解兼备的僧众四千”等众多  相似文献   

13.
大水井古建筑群代表了明清以来鄂西地区的地域性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工艺特点及民俗艺术的集中成就,是"封建宗法城堡式及民居式古代民间建筑群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建筑艺术为着眼点和出发点,重点分析其平面构图以及装饰处理,包括石雕、木雕、墙体美化等细节,综合考虑民俗文化、建筑伦理及植物配置等,分析大水井古建筑群的景观意象.最终得出结论:大水井古建筑群是以鄂西地区的土家穿斗式吊脚楼风格为主,局部采用了抬梁式建筑风格及西洋式柱廊作法,并结合江南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筑选址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理论,建筑装饰华丽精巧,遵循伦理纲常的建筑群体.  相似文献   

14.
户部山是徐州城市重要的古建筑群文化遗址,户部山古建筑群文化遗址保护及再利用现状表明,建筑密度的合理性以及城市管理中的疏漏,是古建筑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中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历史街区的保护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保护,还必须将其纳入到现代生活的轨道上来,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及建筑单体内部的空间组织设施条件。不仅要强调保护历史元素和信息,也需要强化历史元素和信息在经济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湖南洪江古商城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商城"。古商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城内建筑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大街小巷静谧优雅、古朴幽深,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洪江古商城的保护现状和管理水平,对古商城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从而评价洪江古商城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木拱廊桥是我国木结构体系桥梁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在闽东北浙西南一带集中遗存,形成独一无二的木拱廊桥景观带。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文化景观的阐释为依据,对闽东北浙西南地区木拱廊桥建筑文化景观特性进行探析与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研究认为:闽东北浙西南现存的木拱廊桥建筑实际是88座,作为源自于宋代并持续遗存下来的古建筑群是区域乡民基于生产劳作实用目的有意设计的建筑景观,并在闽东北浙西南区域形成独特景观带,该景观带以独特的建筑艺术美诠释遗产景观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拉卜楞寺的雕塑艺术品丹曲自古以来,强烈而神秘的宗教气氛弥漫着整个雪域高原,在绚丽多姿的藏族雕塑艺术中它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寺院建筑、山崖佛像雕凿、金木石雕以及装饰雕具器物等,都是世世代代艺术家对宗教虔诚奉献的内心表露,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18.
1769年拉卜楞寺正式开始学习金刚法舞,1772年有了正月金刚法舞的表演。拉卜楞寺的“法舞学院”是一个较为松散而特殊的组织,没有列入该寺正式的学院中。正月金刚法舞表演是一场完整的密宗具誓法王伏魔仪轨的实施,以此祈求佛法常住、社会安宁和人间太平,表达了人类追求生命安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9.
卢宅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物质外壳,而且还显示出复杂的传统文化内涵。其巧夺天工的物质创造系统地反映了明清时期东阳的建筑技术和住宅装饰水平;轴线对称、主从分明、功能齐全的建筑规划典型地显示出礼乐和谐的儒家文化;相形取胜的聚落选址、藏风聚气的空间布局则完美地体现了古代盛行的风水理论。极高的文化欣赏价值赋予了卢宅恒久的生命力,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20.
在古庐陵地区中心的富水河畔,座落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渼陂古村.通过对渼陂古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古建筑的考察分析,这个古村的古建筑群的宗族与宗法文化,书院与儒商文化,建筑艺术文化与近现代红色文化等等,便是这个古村古建筑的文化遗韵的奠基,也是渼陂古村旅游及教育基地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