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四川藏区农牧民收入有了大幅提升,但农牧民内部收入差距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文章基于四川藏区368个农牧民家庭的分项收入数据,考察了四川藏区农牧民收入水平、结构及收入差距特点。一般农牧民的收入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分别占26.36%和44.44%。贫困户和低保户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是转移性收入。四川藏区农牧民的总体基尼系数为0.5429,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贫困和低保户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209和0.1438,处于收入相对合理水平。回归结果表明,种植业和转移性收入在不同分位数上都能缩小农牧民收入差距。养殖业收入在0.25、0.5和0.75分位数上,对农牧民收入差距起着扩大作用,在0.9分位数上起着缩小作用。因此,应大力提高农牧民种植业和转移性收入,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收入差距农牧民的养殖业和工资收入,精准缩小四川藏区农牧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藏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扩大内需"政策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的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都得以加强,农牧民收入增速加快、产业结构逐步改善、民生工程步步推进,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呈现出消费支出绝对额偏低、以生活消费支出为主、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结构中居住和医疗等支出比重上升、文教娱乐与衣着支出比重下降等特点。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继续拓宽藏区农牧民收入渠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提高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  相似文献   

3.
藏区农牧民持续增收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考量指标,旅游扶贫是藏区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旅游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现实情况,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旅游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水平取决于旅游者数量而非旅游总收入。针对结论,文章从加大宣传、深度挖掘文化和产品、增强农牧民参与能力和大力发展大众旅游增加游客数量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旅游扶贫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青海藏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促进该地区剩余农牧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牧民增收,已经成为该地区一项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本文通过对青海藏区三个自然村的调研,以农户所从事的非农经济活动为切入点,试图找出藏族农牧民在就业与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其创业积极性和市场参与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地区14个地州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等指标时2004-2014年间各地州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使用空间分析方法来探讨农牧民收入总体格局及集聚演变态势.研究表明:2004-2014年新疆各地州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缩小—扩大—缩小”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各地州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地域分异特征呈现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四周降低、南疆三地州最低的趋势;各地州市农牧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正相关效应不断加强,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另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H-H类型区不断向周围地区增加,L-H类型区在空间上随机分布,不存在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海省三个县641个农牧户入户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青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满意度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农牧民对新农合报销比例、结算方式、实施项目、补助标准等制度性要素满意度较高,而对医疗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医疗设施等就医环境要素不太满意。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收入水平以及从业状况等特征在满意度构成要素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来自各级财政补助和农民缴费,四川藏区州县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都低且增长慢,导致新农合筹资中县级财政补助和农牧民缴费困难。将县级政府财政补助上移到省级政府,农牧民个人实行不同档次的差别化缴费,将"一年一缴"改为累计制,提高大病县外就医的报销比例等有助于解决新农合筹资困难问题。减轻县级财政压力,激励农牧民缴费,使新农合制度在四川藏区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的具体情况,分析农牧民关键自然资本的丧失程度与收入的关系。分析表明:关键自然资本的丧失,导致了部分失地农民收入及其收入来源受到影响。关键自然资本理论的应用,为我们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牧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牧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历来为各个国家所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牧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根据青海省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8年,这个阶段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大幅度增长,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每年的实际增长率均在13.49%以上,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基尼系数由1981年的0.2917扩大为1988年的0.3250。第二阶段为1989年—1993年,这个阶段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变化在波动中  相似文献   

10.
[摘要]文章选取西藏农牧区的两个村落为调查地点,以社会学定量方法对西藏农牧民群体的文化认同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牧民群体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程度都较高,但文化认同与社会发展存在隐性断裂,农牧民群体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存在异构。应该在重视西藏民族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巩固和强化西藏农牧民群体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1.
青海藏区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业是青海藏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加强对农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牧民及经营者素质,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规划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的全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壮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苗族、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1998~2002年的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和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少数民族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在1998~2002年是不断增长的,且增长幅度略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农牧民的教育、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转移状况、生产的自然条件、人口增长等都对人均收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内地会传教士连福川集其在青海藏区20余年之布道经历,著成《生锈的铰链:青海藏区的门户初开》一书,从政治、经济、社会与人文诸角度,尤以深厚的地理学涵养,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代青海藏区的社会概貌。虽然连福川运笔不免有其偏颇之处,但重读其文字,不仅可以重新审视近代基督教在青海藏区布道之历史,增进对近代青海藏区社会的认识,亦可在对青海藏区自然与人文社会影像的认识的再认识、理解的再理解中,窥知在传教士将西方的知识和观念带到东方的过程中,因文化和族际差异产生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的四川藏区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农牧业产值很低,农牧业结构单一.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藏区经过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藏区围绕比较优势做文章,使农牧业结构向协调化、广度化、深度化发展,农牧业产值日益提高,农牧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农牧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差,四川藏区农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边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历来是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国家认同角度探讨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社会学定量方法对西藏农牧民群体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的研究表明,农牧民群体的国家认同程度非常高,但存在着国家认同情感与认知的不匹配,但是在本民族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认知方面的得分却不高,这是一个值得警惕和关注的现象,应该在促进西藏城乡社会经济均衡化发展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巩固和强化西藏农牧民群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农村消费结构的转变,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相关群体、经济环境特征和消费习惯等5个方面共选取14个变量建立Probit模型,对江西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家庭享受型家电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家庭享受型家电购买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具体而言,高收入户享受型家电购买主要受相关群体、经济环境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等收入户主要受家庭收入来源、文化程度、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而低收入户主要受相关群体、年龄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据此,提出企业进一步开拓江西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等收入标准的界定是精准施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的前提。基于共同富裕内涵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提出新的中等收入标准界定方法,可以得到兼具全国统一标准与允许地区差异的中等收入标准。利用1978-2020年全国的收入分组数据,以及1980-2020年31个省级层面的收入分组数据,采用模拟收入分布方法对个体数据进行还原,测算全国和不同省份中等收入群体模型和比重,结果发现:按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36.79%;中等收入群体内部收入差距较大,脆弱程度较高;中等收入群体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多西少的特征;五类人群是中等收入群体主要组成部分,规模总数为5亿人左右。最后,通过对标准、方法、数据和收入进行四维对比,论证研究结论可信,为进一步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政策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农牧民负担状况与农村总体经济增长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级政府为减轻农牧民的负担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并且收到一些效果。但是近年来,农牧民负担过重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区甚至趋于加重,直接影响着农牧民合法权益和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一党和政府极其关心的问题,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安排,运用抽样调查及典型调查的方法对全省十五个县600户农牧民家庭近两年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对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将网络媒体按照信息来源方和信息接收方的区别,进行细分为新闻类、论坛式和社会性网络媒体;进而结合几个舆情热点事件的实例,对不同类别网络媒体在报道显著性,时序变化上的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特别针对论坛式媒体传播报道数量特征分析,发现不同论坛传播量随时间变化的相似性与论坛作者发表量上的不平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1978-2007年西藏自治区中央财政补助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有机结合进行研究,发现两序列间存在长期均衡.对标准化协整方程和误差校正模型的分析表明,抽样区间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对中央财政支持形成了长期的、稳定的依赖,且后者是前者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均显示,来自中央财政的补助在过去三十年内对西藏农牧民收入产生了持续性的贡献.上述实证结果表明,认为中央对西藏的扶持主要使汉人受益,藏民反而被边缘化的言论是与事实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