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预算软约束”有关理论 ,介绍了钱颖一与 a.Rolard GF 1 998年建立的三级科层预算软约束模型 ,该理论是用来解释中国转型经济中的有关问题 ,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加强对预算约束程度 ,地方政府改革的动力来自于财政分权和地区间竞争 ,而地区间竞争又引发了民营化 ,从而硬化企业预算约束。最后简要评析了该理论 ,归纳出了预算软约束理论发展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在分析其制度变迁路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由此做出的行为选择进行探讨,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级地方政府的竞争、财政预算压力及预算软约束是推动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推手.需要通过转变地方政府竞争体系,发展主体地方税种,改革我国现有的土地征用和出让制度等措施从源头上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关于软预算约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企之间,且多以非合作博弈方法对之进行分析.文章尝试借助合作博弈的方法,分析软预算约束的作用机理,并且对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软预算约束链条进行剖析.研究认为,只有硬化政府对银行的预算约束,银行才有可能硬化对企业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行为成因,在学术界对财政分权下预算软约束驱动因素和政治集权下经济增长目标拉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交互关系模型,并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上看,预算软约束和经济增长会同时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在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而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预算软约束的政策驱动作用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而经济增长的目标会加大预算软约束对隐性债务规模的驱动作用。根据这种地区异质性,应制定区域差异性的隐性债务规模扩张防范政策,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资金短缺是我国转轨经济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从软预算约束理论角度分析资金短缺问题,我们认为是软预算约束导致企业投资需求过度,产生投资饥渴症,引起资金短缺.这是因为在软预算约束下,企业形成对外部救助的预期,这种预期导致企业对资金的价格变化变得不敏感,资金价格和企业收入无法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只要软预算约束存在,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是无止境的,就会永远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信息、预算软约束与企业集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创新地将研究企业与投资人关系的预算软约束理论应用到对企业集团的研究当中。本文按照预算软约束的引入时间将企业集团内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在研究了预算软约束造成的历史包袱的解决、多个国有投资主体引入对企业运行效率的改进、企业集团研发体制的选择、预算软约束对企业集团内部运行的影响之后,简要地阐明了防止企业集团内部预算约束软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将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和空间双重差分(S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纵向财政不平衡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且与直接效应相比,间接效应的动态影响更加持久。从空间特征来看,其他省份财政透明度对本省份纵向财政不平衡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也显著为负,新《预算法》的实施效果在地理距离相近及经济距离相近的省份间都存在溢出。因此,应当多维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财政透明度,理顺纵向财政关系,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过度竞争,打破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救助幻觉,防止纵向财政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国有企业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国有企业效率,重振国有企业雄风是东北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软预算约束的长期存在是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原因,而政企不分则是导致软预算约束的主要原因。政企分开是硬化预算约束的主要手段。但经过30余年的改革,政企不分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也仍然存在,只有继续深化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才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才能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负担造成国有经济高生产成本的内生性,政府在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决定其有动力为国企提供补贴。本文从政府改革净收益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解释软预算约束的公共选择模型。国有经济进入布局战略性调整阶段后,显性和(或)隐性的软预算约束,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力量。软预算约束和扭曲的资本价格维持了国有企业不符合中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技术结构,影响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效果。最终完成转轨必须改变旧的发展战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制度环境下外部审计质量对商业信用模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可以使交易双方采用融资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模式.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在国有企业中,无论制度环境的好坏,高质量外部审计对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不显著;民营企业的审计质量倾向于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模式,并且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外部审计质量对预算软约束、政府干预与法制环境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小企业集群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动,但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形成的对国有经济和外部资本的行为偏好,影响西部地区本地企业衍生、企业家成长和小企业集群稳定性,使地方政府的作用难以实现。究其原因,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层政府形成的“铁三角”博弈关系中,地方政府拥有对企业的地位优势和对高层政府的信息优势,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介入,可以改善原有的“铁三角”关系,抑制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地方政府作用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各类技术委员会是美国地方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美国地方政府的最高决策层是由一般居民组成的市政(或者县)议会。但是,大部分议会的成员都没有管理地方政府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由社区居民义务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不仅为美国地方政府的议会提供了决策方面的技术咨询,而且还起到了平衡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利益的作用。本文对美国地方政府技术委员的介绍意在填补中国对美国地方政府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在"后精省"时期,地方政府首长的权限有所变动,台湾府际关系逐渐朝向"共享管制"的制度模式发展。在此制度下,地方政府与高层将可能共同制定政策,并进行地方发展的规划。但此一趋势也将产生相应问题,首先个体的地方政府公共经理人在实施管理策略之际,还必须处理地方政治问题;其次,资源稀少性问题直接影响地方政府治理效能。但在提高管理效能与效率的同时,更应注意各种程序法制要求,落实程序正义。面对地方选举政治与恶化的地方财政问题,似宜修改法律赋予地方政府征收特殊税赋的权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体制存在的缺陷、企业诚信度不高、单一的抵押和担保方式以及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当等是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民营企业应在内部从构建良好的信用观念、改善自身的筹资环境等方面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政府和市场应在外部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中央财政集权"式区域政策,通过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力度来调控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这个政策充分发挥了高层政府的调控功能,取得了较大成绩.对X省"山区开发"政策的案例研究表明,这种区域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也普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出现了不少"钓鱼项目"和"半拉子工程".究其原因,这和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内部出现的"逆向软预算约束"行为密切关联.通过引入"部门内生交易费用"概念,文章对我国区域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逆向软预算约束"问题进行了拓展分析,认为高层政府职能部门内生的部门交易费用,是区域政策执行中发生"逆向软预算约束"现象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晋升锦标赛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局限,指出其历史作用为在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下,晋升锦标赛能够有助于地方政府的市场化改革和硬化原来的预算约束。而现实局限为在地方政府仍控制大量经济资源下会产生新的软预算约束,以及忽视本土企业的发展,从而对长期推动经济增长造成威胁。结论是应该重视和建立本土企业与地区民众的呼声机制,以有效控制地方政府行为偏差,并最终淡化晋升锦标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存在着诸多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因素,它们是:国家产业政策向第三产业倾斜;西部各省地方政府对第三产业高度重视;众多的消费群体使西部地区具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市场空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较优势系数都在1以上等。因此,西部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鉴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所面临的约束,包括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困境”与“低效率”约束、民营企业的“竞争中性缺失”与“市场歧视”约束以及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低风险抵抗能力”和“金融支持不足”约束; 要解决这些约束,需要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 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原则,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律保障,健全金融支持体系; 利用市场与政府的互补协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能力究竟是否存在一定的赤字,以及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决策等问题,将公共预算视作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征收力度来进行调控的内生变量,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加入地方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后,发现地方财政实际能力并不存在赤字反而表现为盈余;与既往文献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作为与政府行为无关的外生变量不同,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决策时需要同时考虑“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净收入”的短期权衡和“经济增长竞争与财政收入”的长期权衡,使得地方政府在短期权衡中偏向于调节财政征收力度实现最优而非财政预算收入最大化,在长期权衡中偏向于持续调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而保持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双重权衡机制会扩大央地财政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财政的长期稳健和削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该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寻找到央地财政关系的新平衡点,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保障财政能够始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简论地方院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处在改革与发展大潮中的地方院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存在着地方化的特殊性问题,如生存发展空间小、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学校外部软环境差、师资队伍不稳定、招生就业困难、各项改革相对滞后等。面对众多的地方化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进学校内部“三大改革”、筹及学校办学资金和改善学校发展环境等有效对策,用新的思维、新的举措谋求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