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妖传》的版本以及《水浒传》原本七十回说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三遂平妖传》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二十回本,本文论述和引用此本以北大出版社翻印万历年间(约1592—1598)世德堂本即王慎修本为依据;二是冯梦龙补的四十回本,全本今存六种,用以和二十回本作比较,它们之间的文字出入暂且可以不计。本文论述和引用此本以复刻不分卷《映旭斋批点北宋三遂平妖传》为依据。历来认为二十回本早于四十回本,后者是前者的增补和发展。就今存各刊本的年代说,北大所藏世德堂二十回本比现存几种四十回本为早。尽管如此,欧阳健《三遂平妖传原本考  相似文献   

2.
近读《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提示》①一书中李灵年先生撰写的《神魔小说〈平妖传〉》一文,受益很多。但也感到李先生对《平妖传》的艺术成就似乎估价过高,有全盘肯定的趋势。在此,笔者愿将一些浅陋之见提出来,乞教于李先生并海内方家。 罗贯中与冯梦龙都是整理、创作通俗小说的高手。他们的《平妖传》也在一些方面显示了作为小说大家的艺术功力。作品以一定的社会观察力和语言技巧再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图景。作品中展现的贪官污吏群丑图不仅“酷肖是时情状”,概括了贪官的一般习性,而且各具声口,个性鲜明。作者以愤怒和憎恨的笔触,淋漓…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印度文学成分,有些涉及到故事类型,如孙悟空和青毛狮子怪的闹天宫,高老庄的乔装降魔,朱紫国的除妖保贞,陈家庄的献人供妖与义士除害等。本文拟从《西游记》的陈家庄故事说起,就中国的献人供妖与义士除害型故事和印度文学的关系,做“X 和 Y”式的初步探讨,并力求进行一些深一层次的比较研究。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从性爱方式看《莺莺传》吴维中《西厢记》故事对古代爱情题材的文学创作有重大的影响,西厢故事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古代文学中性爱方式与观念的发展。而西厢故事的演变发轫于唐代元镇的传奇《莺莺传》,因而有必要从性爱方式的角度分析《莺莺传》的价值、意义,探寻西厢故...  相似文献   

5.
(一) 北李南陈集俊游, 凌云健笔启鸿猷。 英雄碧血千重浪,风雨神州百尺楼。① 追往事,思悠悠。 荆生妖梦几春秋?② 风流自是江河水,③ 浪涌云天万里舟。 (二)迷雾漫漫晓色收,几番风雨黯神州。精生白骨兴妖梦,恨重风流作楚囚。倚长剑,问沉浮。浓烟又没赵家楼。④春心怒放花千树,洗却江山一片秋。注:①见李大钊同志《进幼蘅》诗:“壮别天涯来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②“五四”运动期间,封建复古派的代表人物林纤曾在上海《新申报》 发表了《妖梦》《荆生》两篇文言小说,企图借助神鬼和一个维护封 建道统的…  相似文献   

6.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张锦池一、小引玄奘形象的演化,由《三藏法师传》而来元取经故事而世本《西游记》,是个历史发展过程。人物之来历的日趋神异化与精神境界的日趋世俗化,构成了这一演化过程相辅相成的两个主要方面。概乎言之,其来历是由“动而璋特达”的世家子弟演变为...  相似文献   

7.
北大汉简 《周驯》 和 《吕氏春秋》 《说苑》 《左传》 《公羊传》 《史记》 都记载了"桑下饿人"报恩的故事.这一故事在产生初期就存在两个版本,根据异同可将其分为甲、 乙两类.在故事叙述上,甲类文献以桑下饿人受恩、 报恩为主线,乙类文献则以赵盾宫中遇险被救为主线,并出现了新人物、新情节——提弥明杀獒救盾.在故事流传中,汉代画像石等图像资料及敦煌遗书 《古类书语对》、 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 等表明流传的诸版本杂糅了甲、 乙文献的多种元素,但以 《左传》 为代表的乙类文献明显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平妖传》是元末明初的一部神怪小说,原本题“东原罗贯中编次”,共四卷二十回。小说以北宋年间王则领导的农民起义为背景,称颂赵宋王朝对起义运动的镇压。因书中写宣抚使文彦博在诸葛遂、马遂、李遂协助下镇压了义军,故原书名  相似文献   

9.
《学问》2015,(1)
在已经确认《梁书·扶桑传》是慧深以高句丽中期国情为蓝本而杜撰出来的故事后,既要对《梁书·扶桑传》的史学价值做出新的认定,也要进一步发掘其史料价值。《梁书·扶桑传》在高句丽中期国情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欢 《探求》2006,(6):69-71,44
赵岐是汉代注《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历代注《孟》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其作《孟子章句》有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的思想动因,由此导致了《孟子章句》的训释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本文试结合《孟子章句》本书、《后汉书》赵岐本传及汉代大的时代背景等内容对此进行分析,也应合了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丽娜 《学术交流》2012,(2):146-150
比较文学领域的类型学研究,既适用于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也适用于有所接触的文学现象,只要文学现象存在共通点与契合点,便可能蕴含深层次的文化动因。朝鲜许筠所著的汉文小说《南宫先生传》与中国唐传奇《杜子春》及"杜子春故事"系列小说在题材、故事模式、叙事特征上均呈现类同化特征。《南宫先生传》与"杜子春故事"同为历史修炼题材,讲凡人离奇遇仙修炼。中国和朝鲜的修炼小说情节呈现出类似的三大步骤,小说中修炼人形象实为"仙才之难得"等仙道观念的承载者,中朝修炼小说均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两国作者极力运用想象、虚构和夸张,创造出神奇怪谲的道教世界。《南宫先生传》受到以《杜子春》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小说的影响,同时又濡染朝鲜民族的文学特色与许筠个人的宗教修养及创作趣味。《南宫先生传》与中国"杜子春"故事模式的类型学阐释,验证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类型因此构成。  相似文献   

12.
谢燕琳 《社科纵横》2006,21(1):106-107
本文详尽分析《三遂平妖传》的“被”字句的用法特点。从语法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四大类:“被 N施 VP”;“被 VP”;“被 N施 所 VP”、“被 N施 把 N受 VC”。并对书中出现的“被”字句参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描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自《水浒传》之后,开始出现续书。如果说《金瓶梅》尚不能算作续书的话,到了《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荡寇志》)出来,让《水浒传》中全部人物(或未死人物)继续活在他们的笔下,按着这些新作者的意图继续演出一出出的活剧,这便是真正的“续作”了。自此后,竞相效尤的各种小说“续作”便源源不断地问世。可以这样说,只要一部著  相似文献   

14.
《青岛画报》2011,(7):39-40
将历史从书本搬上银幕,从创下4.15亿元票房"奇迹"的《建国大业》,到正在热映的《建党伟业》,从近年来的《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主旋律剧,到正在热播的《开天辟地》……红色影视剧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演员更有名、故事更生动、人物更鲜明、画面也更精致,但打动人心的,依然是红色影视剧所传递和表达的理想与情怀。  相似文献   

15.
论《断头台》对《圣经》叙事的全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贤 《学术交流》2005,(2):182-184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断头台》中塑造了阿夫季这一耶稣基督式的人物,他以典型的意识流手法,借阿夫季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宗教、善恶的一系列思考。小说中穿插了《圣经》中的很多故事,但他所展现的耶稣基督形象和《圣经》所记载的完全不同,同时也将东正教传统中的典型观念如末日论、基督的受难及复活等放在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全新阐释。艾特玛托夫宗教探索的目标是寻找一条拯救堕落的人类和濒将毁灭的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韩春晖 《学术交流》2007,(5):180-182
《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伟大的戏剧天才尤金.奥尼尔晚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奥尼尔对上帝的质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在这部剧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这一创作意图的实现则是建构在对《圣经》文本进行原型引用的基础上。《送冰的人来了》不仅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众多暗示、隐喻和象征,一如《圣经》故事的惯用技巧,而且在标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也与《圣经》联系密切。在该剧的创作中,把《圣经》的内在精神融入到了作品的人物性格里。除了主要角色外,次要人物也都有着《圣经》原型,并且,他们对中心人物的形象起着鲜明的烘托作用。尤其在对剧中原型人物的解构和重塑中,奥尼尔揭示了神的缺席,也否定了宗教对人类的拯救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生与元稹——兼论《莺莺传》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人小说中,元稹的《莺莺传》不仅“振撼文林.为力甚大”,而且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品。千百年来,传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与作品的复杂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尤其张生形象,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因为传奇虽以“崔氏小名莺莺”剧“名篇”,但张生不仅系当事者之一,且为故事描述的中介人物。只有从此入手,才能彻底揭开作品的主题之谜,并正确评价它在中国言情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一张生究竟何许人也?他对莺莺为何要“始乱终弃”?以往,人们大都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无行文人。有人说:张生抛弃莺莺,乃为“别婚高门”。其实,“从《莺莺传》本身看,  相似文献   

18.
《那罗传》是印度古代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独立完整的优秀插话,是一篇出色的古典叙事长诗. 《那罗传》的母体《摩诃婆罗多》,以奴隶制王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广阔深邃的背景,以婆罗多王的后裔争夺王位的斗争为中心故事,异常鲜明地展现了种种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与斗争的场景,十分生动地描绘了数以百计的各阶级、各阶层的重要人物形象,深刻有力地反映了一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艺术地表达了当时的人民对国家的愿望。它的基本梗概是:  相似文献   

19.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评点式叙事降低了叙述的权威性,用评点家的"文法"标注出小说的大结构.小说将读者熟悉的通俗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拆解变形,作为组成情节的模块,以表达作者批评意见以及反讽的意味.重复叙事因小说独特的时间结构而来,解决了线性结构与立体的时间和人物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孟姜女故事知名度极高。千百年来,该故事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说唱等多种形式,伴随着民众的生活在广大地区长久流传,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思想情操和伦理道德。孟姜女故事成为极富生命力的民间文艺研究课题,推动了今日孟姜女学的发展。顾颉刚先生对孟姜女故事研究有首创之功,提出孟姜女故事最早可溯源自《左传》,并整理出了该故事的两大系统,即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本文分析评价《孟姜女》的思想内容,不仅关注故事之情节、人物、主题的演变、流传及其原因,还注意到通过这些质素的渐变与社会、历史时代的关系挖掘其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