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上海意义重大,上海机器人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战略定位须着眼于上海的转型发展和自身的基础。为此,应加强战略引导和资源整合,制定上海机器人产业与技术整体规划和路线图;加强需求的政策引导,发挥本土市场的拉动作用,促进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吸引大型企业参加应用开发,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型企业加速发展,在细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完善机器人产业园区,提高政策优惠力度;协调整合产、学、研、用和跨学科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中枢的研发体系,以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行业。  相似文献   

2.
新金融产业是区别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一类产业的总称,作为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结果,其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与实体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新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优化产业结构,更能发挥产业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分析新金融产业市场化属性,研究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从具体产业形态和功能角度,分析上海外滩新金融产业发展对实体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舟 《城市观察》2013,25(3):1-1
<正>2012年的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和2013中国(广州)国际游艇产业博览会不仅起到了城市游艇产业"风向标"的作用,而且还发出了游艇业正处于大发展前夜的创意经济信号。按照国际上的经验统计,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人们开始注重追求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丹 《科学发展》2013,(2):100-106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问题愈加突出。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人才发展问题主要受认定机制、培养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长效生活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上海应重视人才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策略,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其创意成果的转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城市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现转型跨越的科学发展,对于山西省未来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设计创意产业对于山西省转型跨越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特别是在推动山西省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结构的更替方面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产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必须围绕改革的主线,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加快转变战略思路和发展方式;要基于需求分析明确发展方向,基于市场机制推进专项行动,基于分类管理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上海产业经济走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握价值规律,建立市场规则,完善价格机制,使市场供给能满足、适应和创造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化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升级版,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上海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紧紧抓住地方优势和特色,以数字化人才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政府数字治理体系和数字管理能力,发挥好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先试先行作用,积极推进上海大数据中心赋能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企业集聚作用和平台联通功能,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引导、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形成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上海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在资源、市场、人才、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服务经济与平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上海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应由行业内"零和"竞争逐步发展为行业内外的"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竞合形态,充分巩固和深化产业发展优势,在市场细分领域打造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优质第三方电子支付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用竞争性合作策略打造产业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入分析证券市场发展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作用,明确指出上海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就进一步发挥证券市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应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过证券市场提高上海经济行业的质量和效益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人口的增长,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老龄产业的发展。不少专家、学者和老龄工作者发表论文,对这一产业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为推进老龄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经济收入、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12.
樊星 《科学发展》2013,(12):38-48
新型贸易业态如电子商务贸易商、贸易中间商、供应链管理商等的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能够提高上海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层次与能级。当前,新型贸易业态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如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适应刚性的政府行业管理体制,与其他相关行业(如物流、金融等)的对接还不够顺畅等。上海发展新型贸易业态,要完善制度环境,推进与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税收、市场准入、监管、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按照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趋势,打破部门分割的局面,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框架;抓好与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对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要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首先需对其概念重新定义。所谓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就是既要对内带头引领,又要对外开放,还要整合与服务周边地区,更要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其核心内涵主要集中在3点,即兼容、引领以及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认识"开放"的双重含义、"新"的具体表现、"高地"的实质内涵,上海须进行四大调整,即"商旅文"变"文旅商"、信息与零售业变革、金融业创新、制造业升级,使上海重回经济高地。  相似文献   

14.
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中占重要地位,但产业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后危机时代上海商务成本逐渐高企,土地等资源条件紧张的产业发展环境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分析该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升级的方向、升级的路径、发展模式和关键点,并提出保障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更快更好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营造优越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聚焦产业“高新高效高端”特征,打造优势产业链;加强创新服务,强化以知识与智力资本动态比较优势为禀赋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上海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和重要增长点。目前,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仍集中在以浦东和徐汇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但有向外围扩散的趋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布局差异化不足、郊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园区辐射能力不足。上海应针对地标区域、中心城区、外围区域、传统产业集聚区和新兴区域,采取不同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思路;针对现有信息服务业基地和新兴发展区域,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6.
杨晔 《科学发展》2014,(7):9-18
中国式"新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增长与实体经济背离,也未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前政策的出发点,不应仅出于控制金融风险而对"新金融"加以限制,更多的还是应考虑如何加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上海"新金融"政策定位,应借助"新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为重点,以活跃和繁荣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体系为抓手,构建上海"新金融"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上海要立足于长期发展,将新市镇培育成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建成布局合理、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明显、层次分明的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协调、相匹配的新型城镇;要将一批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新市镇,建成人均地区增加值、人均财政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现代化新型中等城市;将一批发展潜力弱、生态环境好的新市镇建成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型新市镇。为此,上海要加大综合改革力度,激发近郊型、门户型、特殊型新市镇的发展活力,创新一般型、新城组团型新市镇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分类统计核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刚令 《科学发展》2010,(10):33-51
服务业作为产业包括了各种类别的行业,其中许多行业在生产技术、功能、产业性质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千差万别,所以对其进行分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服务业分类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卡托坚的"三分法"和辛格曼的"四分法"。通过对国内外服务业分类现状及其调整的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上海服务业分类统计改革的目标思路、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与航运之间关系是互融、互动和互推关系。金融政策、投资、创新、服务等推动航运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金融服务领域由环节向整个产业链不断拓宽,手段由传统方式向新方式不断创新,区域由上海向长三角地区不断延伸,政策由限制性向鼓励性不断深化,市场由单一向全面综合不断扩大,机构由"点"向"团"不断集聚。要抓住中央给予上海的先行先试政策和国际航运金融等服务业向上海转移的机遇,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手段,大力发展航运金融、物流金融,着眼于服务整个航运产业链,努力在离岸金融、保险与再保险等领域中有所突破,在提升金融综合服务水平中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转和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