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构建市民社会为目标:社区建设和发展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依托并着眼于推动以市民社会为目标的社区建设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和市民社会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类共识.社区作为发育市民社会的结构性资源,社区建设作为建构市民社会的构成要素、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作为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基础,要求我们通过社区建设来达到推动市民社会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城市基层社会在这一变动中产生激烈的动荡,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社区建设运动正是对这一困境的回应.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城市社区绝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中性地域社会.国家权力的介入使"社区"这个源自西方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2000年之后,社区概念逐渐被政治化.社区成为国家构建出来的政治-社会空间,是国家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治理单元.可见,"社区"概念在中国所经历的辉煌本土化历程是国家权力介入的结果,中国的社区建设实践更是在国家权力推动下进行的一场宏大的社会运动.对社区概念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嬗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中国的社区建设实践进行反思,为社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论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区建设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而要让社区在整个社会的转制中扮演起相称的角色 ,就必须强化人的社区意识 ,培育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 ,就是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和关联程度。但目前 ,城市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 ,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社区责任的无边际扩大 ,造成了社区职能的难以发挥 ,职能的淡化很难使人对其产生归属感。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 ,应该从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性障碍入手 ,培育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就是 :让政府的角色到位 ;从体制上明确社区地位和职责 ;面向大众 ,面向困难 ,培育社区的功能 ;解决不同人群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特别是调动有关系特权者 (包括社区单位 )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建设:市民社会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道稳 《学术论坛》2003,(2):125-129
在社区建设的实践及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社区建设的目标模式 ,即通过社区建设 ,构建以“强国家—强社会”为特征的市民社会。这一目标模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以证成的 ,而且还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这一目标模式具有较大的兼容性 ,它的提出丰富了社区建设的理论资源 ,拓宽了社区建设的研究视野 ,同时也有助于社区建设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李炜 《东岳论丛》2002,23(2):46-48
社区建设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而要让社区在整个社会的转制中扮演起相称的角色,就必须强化人的社区意识,培育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就是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和关联程度.但目前,城市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社区责任的无边际扩大,造成了社区职能的难以发挥,职能的淡化很难使人对其产生归属感.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应该从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性障碍入手,培育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就是:让政府的角色到位;从体制上明确社区地位和职责;面向大众,面向困难,培育社区的功能;解决不同人群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有关系特权者(包括社区单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个人自由,而保障个人自由需要一个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相对分离的社会结构.在中国,由于市民社会缺乏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因此,借助于与市民社会具有一定同构性的社区的发展,有利于催生中国的市民社会.但是社区本身又具有反现代性价值内涵,因此,社区与政治社会相对分离的特征使其可能成为发育市民社会的社会结构资源,而其反现代价值内涵又使其具有抑制现代性无限伸张的作用.在中国现阶段,主要的任务在于利用社区作为发育市民社会的"发生性和结构性资源"来发展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等口号和理念大行其道,并由此推动着整个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广州作为中国市民社会发育最成熟、公众参与意识最强烈的城市之一,在社区自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而天河区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敢为人先,很多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8.
王龙  徐鹏 《兰州学刊》2007,(8):79-81
文章从宪政民主的构建这一角度对宪政、市民社会进行解析.从市民社会的概念及其起源入手,重点论述市民社会与宪政民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下中国市民社会缺位的现实情况提出: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及行业自治的成熟可成为培育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路径这样一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非政府组织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敏  武瑞雪  刘伟 《理论界》2004,(5):123-124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建设开始萌芽并成为中国社会改革的重点。在这一变革过程中,非政府组织迅速兴起并成为社区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 ,使社会产生了具有独立决策能力的多元利益主体 ,也因管理与功能承载的缺位而突出了稳定与秩序的重要。这是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初动因。尽管理论上存在“行政化”与“社区化”的分野 ,社区建设的实践却出现了两者的贯通 ,并创造了整合行政权力与社会权力的新方式。由此 ,改造传统国家权力结构并重组中国社会的近代命题在当代中国被再次提出。社区整合的新模式使人看到了政治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