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略论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态度的演变柳敏和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态度的变化是蒋走向反动的重要表现之一。研究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态度的变化,有助于加深对蒋介石其人、苏联顾问的认识。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如下考察。蒋介石访俄及其观感研究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  相似文献   

2.
大陆蒋介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陆史学界自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有关蒋介石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扼要介绍了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的学术观点。本文认为,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蒋介石的认识和评价也越来越趋于真实和客观。但本文也认为,大陆迄今为止对蒋介石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推动蒋介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蒋介石与幕僚的关系及蒋介石的用人之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蒋介石的成败与他在选拔、任用幕僚上的得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江湖义气观念浓厚是蒋介石区别于同代其他政治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反映出蒋介石封建主义的传统价值观 ,又体现了蒋介石作为现代政治家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一切完全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它无论对蒋介石个人还是对国民党及其政府 ,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蒋介石1952年在台北阳明山庄的讲话——《土地国有的要义》,对他的土地思想进行一次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蒋介石的《土地国有的要义》一文,阐述了蒋介石的土地思想;第二部分分析比较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土地国有思想;第三部分就蒋介石在《土地国有的要义》一文中对中国共产党土改思想的评价作出分析,指出其评价中国共产党土改的不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9·18”事变后,中共提出组织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逆来顺受”政策,所以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是抗日反蒋。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后,分析了蒋介石的抗日的可能,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又执行了逼蒋抗日的政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9月24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这时中共才完成了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的大国意识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日益增强,1942年的印度之行是蒋介石以大国领导人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的一次重要尝试。出于对日作战的共同目标和战后亚洲格局的考虑,蒋介石在力图说服甘地放弃不合作政策及支持同盟国作战的同时,又不顾英国的反对,公开敦促英国从速赋予印度国民以政治上之实权。之后,蒋介石又策动美国对英国施压,反对英印政府逮捕甘地。蒋介石由中立调停到以美制英,再到直接反对的政策演变,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战时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但也反映出蒋介石在对英外交上的不够务实。  相似文献   

8.
《陈诚日记》是新发现的研究民国史与当代台湾史的重要史料。通过《陈诚日记》中对蒋介石的评论,可以考察台湾时期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在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初期与1958—1961年间两个时间段,陈诚对蒋介石有过明显的不满,两人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合,甚至有过正面的冲突,这些史实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台湾时期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往的研究总强调蒋陈之间的“合作无间”,蒋介石扶植陈诚,陈诚服从蒋介石。而新的史料展示了历史复杂的一面:蒋介石与陈诚之间其实也曾经有过较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蒋介石败退台湾后25年(1950~1975年)的言行和举措,从蒋介石对两岸关系定位的目标、宗旨、基点和靠山四个方面分析,揭示了蒋介石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心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并不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而是张学良下的命令,从而导致沈阳失守,东北沦陷.由于张学良对日本的看法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两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也就十分的相似.所以,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  相似文献   

11.
蒋廷黻的政治思想,既有自由主义的一面,也有民族主义的一面,二者的结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分别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个向度简析了蒋氏的相关思想和政治主张并揭示了二者的互动关系,同时对蒋氏思想此一特征之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湖诗派是南宋诗坛上一个相当重要的诗歌流派。但对这一重要流派的鉴别标准和成员人数向无定说。近、今人的研究多从旧说,依据四库辑本《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定为—一九家。本文从第一手资料入手,根据四库本所据的《永乐大典》及同时人的笔记,对四库辑本的矛盾、讹误处—一提出纠正,认为即以“四库提要”所说凡有诗人《江湖》诸集即为“江湖派”成员,其所漏辑也在三十五家之上。同时文中对如何梳理江湖派与四灵派的承传关系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江淹《杂体诗》非其本色,甚至主张将拟古诗与其他创作成就分而论之。考察江淹的全部作品,我们发现,江淹早期的其他作品为《杂体诗》作了题材上的准备,成就了其“诗体总杂”的创作特色;而其他模拟作品“学古制今”,则培养了江淹“善于模拟”的创作个性,为《杂体诗》的创作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具美兼善”的理论导向和实际创作,使《杂体诗》成为了体现江淹“本色”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4.
“颠覆阅读”的“难以为继”,在文学史上的印证就是“江郎才尽”。对“江郎才尽”,文学史上有多种解释,此处认为,江淹是以“颠覆阅读”的手段来使自己的诗歌达到一种独特性,故意用一种怪诞或隐晦的文风,用一种奇哨怪仄的意境或修辞手段,来实现自己诗歌的新鲜感甚或冲击力,以震撼人们视觉、听觉,但这种文风难以为继,文学史告诉我们,“颠覆阅读”也是需要创新的。  相似文献   

15.
蒋孔阳力图消解、突破西方形而上学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以全球化的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西方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美是自由的形象”等命题,对美的本质以及美的规律、美感、审美范畴等美学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阐释,有力地推动了美学学科基础研究的现代进程,为新实践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姜太公的里籍并非河南汲县和渭水上游地区,而是在山东境内姜姓国家中的吕国。姜太公归周的时间应在商纣赦文王以后。其归周后为灭商作了充分的准备,在商、周兴替的历史变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表处置、表工具、表伴随三个方面阐述介词“将”的产生,分析其产生的动因,描述“将”由动词向介词发展的过程,希望对介词“将”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宋江形象的忠义思想主要是:宣扬或向往对君对国的忠和对友对民的义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宋江很想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好,却不能超越历史的、阶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的党建思想具有高瞻远瞩的时代性、纵观全局的战略性、实事求是的针对性、继往开来的坚定性、勇于改革的开拓性、严谨周密的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掌握这些基本特征,对学习、实践江总书记的党建思想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