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80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纺织工业总公司,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羊绒羊毛综合加工企业。该公司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了羊绒、羊毛制品生产线,拥有羊绒衫厂、第一毛纺织厂、第二毛纺织厂、原料经理部、毛针织厂、无纺布厂等,共有职工6700多人。全公司形成了年产510吨无毛绒、60万件羊绒衫、50万米呢绒、10万条毛毯、100万米毛衬布、100万米无纺布、25万件羊毛衫及各种针织毛纱绒纱的生产能力。其中,无毛绒被列为“中国一号无毛绒”。羊绒衫获国家金牌奖。02001纯毛大衣呢、6502纯毛毛毯、星雪牌羊毛衫均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无毛绒、羊绒衫、毛衬布、羊  相似文献   

2.
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扩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10月1日建成并投产的年产30万件羊绒衫生产车间,将使该厂羊绒衫年产最达到60万件,超过年产40至50万件的英国道森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衫生产厂家。伊盟羊绒衫厂现有职工1600人,年产无毛绒500吨,羊绒衫30万件,产品行销日、美、英、意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自工厂1981年扩建投产到现在为国家创汇1亿多美元,创产值3.3亿元,实现利税1.5亿。  相似文献   

3.
马来半岛的土著居民塞芒人、塞诺人和贾昆人,据1978年统计总共有4.5万人。马来人称他们为“奥朗阿斯利”(土人),“奥朗胡坦”(林中人),“奥朗达兰”(内地人),“奥朗布基特”(丘陵人),“奥朗乌  相似文献   

4.
王平 《回族研究》2007,(3):115-120
马良骏(1867—1957),字善堂,经名穆罕默德·尤素甫。祖籍陕西咸阳,后迁居甘肃清水县(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早年人称“小马阿洪”,晚年教界人称“舍赫”、“谢赫”(长者、有名望者、有地位者)。马良骏少年成名,“毕生以讲学传教为归宿”,尤其在新疆宣教40余年,教风正派,不遗余力地排除教派门宦之间的偏见及矛盾。他在新疆半个世纪的活动中,为新疆的社会和睦、宗教和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回族社会的团结、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各族人民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马良骏除讲学宣教外,还勤于笔耕,涉及面颇广,内容颇丰。由他…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这是何等豪气冲天的广告宣言呀!这些年来,“鄂尔多斯”人正是叫着这样的口号,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扬名立足、直至拿下“中国驰名商标”的。笔者囊中羞涩,尽管至今尚无力购买“鄂尔多斯”的一丝丝温暖,但心里却常常在为“鄂尔多斯”的出色...  相似文献   

6.
尼亚斯人(约有47万)是与之同名尼亚斯岛及其邻近岛屿,如赫纳科、塞瑙、劳纳及巴都等岛的主要居民。尼亚斯岛多山。岛上山势不高,丘陵起伏,到处被次生的热带森林覆盖。岛内河流不多,能通航的更少。空气潮湿,属热带气候。岛上动物相当丰富,大动物有野猪、鹿、猿和熊。尼亚斯人称本岛为“塔诺尼哈”(意为  相似文献   

7.
<正> 卜拉概述卜拉,是侗语“bux ladx”(侗文,下同)的音译,意为“父与子”,在翻译成汉语时人们习惯称为“房族”。和卜拉有关的风俗习惯,人称“卜拉”文化。卜拉的称谓,各地又有所不同。莫虚光、陈维刚、陈衣在《桂北侗族的社会民俗》中说,三江称之为“jaix nungx”(结浓),意为“兄弟”;龙胜又有称之为“goux naeml”(苟腩)的,意为“乌米饭”。按当地习俗,新娘回娘家时,夫家要随送一担糯米蒸饭(喜  相似文献   

8.
在甘南藏区人们称尼姑为“觉姆”(jo—mo),其意为“佛母”,她们被视为人世间之“卓玛”(sgrol—ma),“卓玛”在藏语中意为“仙女”,也称“度母”,度母乃藏族崇拜之女神,她实为观音菩萨之化身;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解救众生苦难之菩提善心,她在拯救解脱众生苦难时,可随时应机以种种化身出现,然而,人世间苦难众生太多,他觉得自身力量单薄,于是使展应身法相,将自己变为11面、32面,最后变化成千首千眼,但仍解救不了世间众生之苦难,观音菩萨悲伤的流泪了,结果她流出的泪水,左泪珠化成了“白度母”(sgrol dkar),右泪珠化为绿度母(sgrol ijang),借以辅佐她解救众生(特别是世间苦难最深的妇女们)脱离苦海……。正因为觉姆们被视为人世间之“卓玛”,所以,她们在蒙藏社会中颇受人们之尊崇。  相似文献   

9.
尼泊尔王国位于西藏的西南。在古代,西藏人称其为拍隅或洛拍.敦煌文献吐蕃史料记载:“猴年,赞普(吐蕃国王)夏季居住在拍波(尼泊尔)。”在洛钦·汤拉的记载中:“我们在洛拍(南部尼泊尔)是胜利者”。尼泊尔称西藏为蕃。在公元695年尼泊尔所颁布的古代历史文件中,称西藏为蕃、卫斯提。当时这一文件明白无误地宣称,吐蕃占领着波和达这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2012,(6):160
宁夏荣昌绒业集团成立于1997年,集团下属13家公司,于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占地460亩,固定资产46800万元,有员工2915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26人。2011年实现值13.6亿元。公司已形成了年生产无毛绒1600吨、绒条60吨、纺纱480吨、制衫100万件的生产能力。公司在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及阿富汗、蒙古等各羊绒产区都有固定的原料收购基地,拥有一流的羊绒检测设  相似文献   

11.
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的觉悟”是日本古典武士的道德原则,是武士道形成的第一阶段。武士对于死的独特认识不仅影响了后期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而且至今还影响着日本作为加害者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反省意识———有“耻”的感受、无“罪”的觉悟。本文试就日本武士剖腹(切腹)自杀的动机、武士道“死的觉悟”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武士道生命观与罪恶认识展开解析。一、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动机日本武士和武士道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武士“视死如归”的自杀冲动及其选择剖腹的死法。“大约在十五世纪之末,允许一个武士切腹自尽,免得他受着正法的羞辱,这样…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最著名的金石书画团体杭州西泠印社里,悬挂着一块“题襟馆”匾。“题襟馆”三字遒劲豪宕,豁达端庄,疏密有致。到西泠印社参观游览的人看了,无不击节叹服。这几字出自清末回族书法家国画家金尔珍之手。民国三十四年《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载:“金尔珍(清),秀水人,向居上海。字少之,号吉石。精鉴古,工行楷,出入晋唐,五十后,专学眉山更号苏庵。偶写山水,仿麓台、墨井两家,深得古致。”金尔珍1840年生于嘉兴,1919年病故于上海。他与一代大师吴昌硕、任伯年等结拜为弟,人称“少之四弟”。任伯年在光绪丁亥正月廿日曾画“吉石先生顾影自怜图”。金尔珍积极参与杭州西泠印社及上海豫园书画善会的组建,出入其中。“题襟馆”是他1914年6月75岁时书写的。因书法出名,请他书写匾额题词的不少,一般匾额每字酬金4块大洋,一副对联亦需3块大洋,这在当时  相似文献   

13.
噶伦官职     
西藏地方始设噶伦一职,为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其时清廷派员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入藏,遂封康济鼐等为噶隆(伦),协助达赖喇嘛等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后因“阿尔布巴之乱”,公元1728年改由颇罗鼐个人掌权。其逝世后,传位于子珠尔墨特那木扎勒。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总理全藏事务的“多罗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扎勒发动叛乱被平息后,清廷废除郡王、贝子办理藏事之制,在西藏正式建立了噶  相似文献   

14.
33年前,刚从华南林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肖凡绝不会想到,在他赴建始县支援山区建设途经武汉时,正碰上举办林业展览会,他偶然抓来的一把日本落叶松种子(重约2两),如今已成为建始山区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1988年,林业部正式把“建始建立10万亩日本落叶松基地”列为全国“七五”期间林业建设重点项目.在南方林业史上,日本落叶松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以翠绿的色调,记下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泰通人是帝汶岛中部(自北向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居民,岛内其他地区也有泰通人居住。“泰通人”是其自称,邻族阿托尼人称他们为“贝鲁人”(意为“朋友”)。泰通人是帝汶岛上最大的民族之一,人口有54.5万。人类学研究表明,泰通人在其祖先形成之际就混杂了原始澳大利亚人种和南部蒙古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的酒有成千上万种,但都没有象佤族水酒给人以神奇特异之感。水酒,佤语称“布莱弄巴饶”,是佤族男女老少最喜爱的饮料,而且常以他们亲手制作的水酒作为亲友和宾客的佳礼。水酒的制作是与佤族的农耕经济和工具分不开的。制作的程序是: 1.原料:玉米、芦谷米、小红米、荞米、高梁和早谷、糯谷等。 2.加工法有生熟两种。生的度数大,熟的度数小。将葫芦头旋一个小圆洞(塞好)作漏斗,倒放在套箩里。从葫芦的大头装入酿好的酒料,并放入适量的冷水(凉开水更好),盖好葫芦口,再把一根竹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04,(2):6-6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少数民族酒文化的繁荣与中国农业文明史的古老悠久密不可分。粮食作为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许多品种都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居住区。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  相似文献   

18.
在大明山周边的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以及附近的及其周围地区如平果、隆安、天等、大化、都安、忻城等流传有蛇化为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一老妇(是寡妇,人称"乜掘")在外面捡到小蛇,后把蛇养起来,后来为了使它长大,便砍断了蛇的尾巴,人称"特掘"(Daeggud,壮话是秃尾巴的男子),老妇过世时,"特掘"由蛇化为龙回来为老妇守灵、出殡,并把  相似文献   

19.
王子斌王子斌(1854—1900),清末享誉北方的武侠,参加变法的志士,名正谊,字子斌,以字行,回族。原籍沧州,幼年发愤学艺,从师双刀李凤岗阿洪学习武功,得其刀术绝技,人称“大刀王五”。他为人慷慨侠义,不满清朝的政治腐败,贪官污吏鱼肉人民,遂劫官济贫,常活动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数省,多年奔走江湖,从未失手,侠义之名,不胫而走。后在北京珠市口设源顺镖局,以护镖为业,自为局主,行合法买卖。镖局是专门保护旅客商贩,避免路上被人行劫的民间组织。局主都是武艺高强,交游广阔,在社会上有名气的人物。北京是“天子脚下”,有了真本事才能站得住…  相似文献   

20.
一、“塔塔尔”一词最早在文献上的出现中国唐末会具(841—847)时期的《赐回鹘嗢没斯特勤等召书》中提到有一个回鹘左厢部落叫“黑车子达怛”(见《会昌一品集》卷五,《元朝史》上册第3页,韩儒林),这是对长城以北诸民族历史记载最详细的中文文献上首次提到“塔塔尔”.可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点立的突厥汗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用突厥鲁尼文、即鄂尔浑文书写的)其中提到四邻各部时,称东邻为“三十姓塔塔尔”(Otuztatar).这个碑是732年所立,比前述史料早一百年.由此可见,“塔塔尔”一词最早出现在突厥文献中.当时,突厥人把什么民族称做塔塔尔人呢?根据中国学者的详细考证:1、韩儒林根据碑文中出现的各部排列顺序指出,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还应在骨利干(Khurgan),南契丹之北,正好与唐书所载室韦诸部地理位置相当.这就是说,当时中国唐代文献里称作“室韦”的民族,突厥称为“塔塔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