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禅诗是随着禅宗在中国的传播兴盛起来的,它携带着禅的信息,具有禅疗和心理保健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禅诗宣扬的四个方面的禅理中:自性即佛、空观世界、无念为宗、随缘任运。仔细体悟禅诗中蕴涵的禅理,可以调整认知结构,改变不合理信念,化解不良心态,疗愈心理痼疾。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学的感受———体验的过程,是老庄的大路;其终结与原点(本性/自性),是孔孟的原型。中国佛学(禅宗)是中国儒道哲学的新产品。隋唐之后,禅性是中国人思维方式中的一根特有的敏锐"神经",既充满音响节奏,亦充满诗的色彩和光辉。"参禅"成为贤者圣人萌发智慧的契机。王维以禅入诗,拓开了"禅"与"诗"之间的通途,把禅性智慧与诗性智慧直接地融合起来,成为中国诗学的奇观。  相似文献   

3.
在诗性智慧的学术语境下,禅与诗主要有三点相似之处与一点根本区别.一是两者在意识活动方式上基本一致,本质上是一种"非对象化"的诗性主体意识或现代哲人所谓"负的哲学方法".二是在话语传达方式上两者高度一致,本质上是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诗性智慧表达体系,在禅宗即身体语言,在诗则是蕴藏于符号内部、与原始歌舞节奏一脉相承的节奏韵律.三是主体的心路历程相通.在某个阶段,禅家和诗人都重情,有不能舍弃之物,而最高境界则殊途同归为天地境界或宇宙本体,其在禅日悟境,在诗日化境.诗与禅也有一重大区别,诗源于中国诗性智慧,本体内涵为生命精神,是所谓"生生之德";禅源于印度死亡宗教学,本体内涵为死亡哲学,是所谓"毕竟空".尽管借禅学之助,诗人可以涤汰心灵杂质,使其精神境界更上一层,但如果"人的欲望与情感"被完全切除,诗也就由此丧失了自身再生产的历史、社会与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4.
禅的运思神出鬼没,千变万化;禅的语言晦涩多义,光怪陆离;由此,禅宗被标举为"中国式的东方神秘主义"。禅的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是造成其神秘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禅的思维多种多样,包含了人类思维活动的主要类型,禅的运思把"直觉思维"、"理性思维"、"日常生活中的综合思维"、"悖论思维"等混合在一起加以灵活运用,不仅使人很难给予归类和界定,也难以给它打上某种标签。  相似文献   

5.
马一浮将诗性问题还原为心性问题。他所谓的诗性既不同于维柯意义上的原始思维说,也不同于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存在方式说,而是指形而上者给出自身的等流性,以及形而下者回到自性的可能性。形上之心在原初的自性等流中将自身给出,这就表征为诗性时间。形下之心在诗中运思以为形而上者的着落自身腾出地盘,这就表征为诗性空间。马一浮形而上地阐释诗性的目的在于为儒家诗教实践建立形而上的基础。在他那里,诗教问题不只是面向社会的教化问题,也是面向个人的悟道问题,亦是儒家六艺之学的判教问题。  相似文献   

6.
禅观作为佛教宗教实践的主要方式,包含了许多的具体内容.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入禅定,得到智慧的现量境界,最终得到解脱,证得涅槃.禅观的具体内容,也即禅修者思维和观察的对象,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具体可分为有形象的对象,如不净观等;以及无形象的对象,如四谛观、唯心识观、实相观等.这些对象在唯识类经典中统一可以称为"影像".影像的本质,根据唯识的理论,就是心的种种显现.禅宗追求直接契入佛性和涅榘,不借助于任何的思维、观想,不执着于任何的影像.实际上当下超越了"影像".契入了实相.  相似文献   

7.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对禅宗美学本体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性论"是一种柏拉图式思维的产物,是建立在西方传统的逻辑思维(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基础上的本体论,因此"心性论"不可避免地染有西方传统思维的弊病;"空观"是建立在"非逻辑思维""模糊逻辑""悟性思维""不二思维"基础上的本体论,加之"空"为"非存在",因此它应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空观"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相应地,禅宗美学的本体论也应是"空观"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禅诗英译是中国禅宗文化和诗歌文化"走出去"的主要路径之一.禅诗英译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禅诗中所包含的禅理和禅意在英语和英语文化中的再现.禅诗英译的方法主要有:以动喻静的转化法、添加注释的厚译法、视觉化译法、陌生化译法、改译法、词语活用法以及创造译法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文学研究界 ,常见没有思想的学问和没有学问的思想。除了道德的层面、技术的层面 ,“学术规范”更重要的是应当指向学理的层面、思想的层面。如果一篇论文经过寻章摘句 ,旁求远绍 ,能求一义 ,征一理 ,也算是有思想有价值 ,但连考据的功夫的都没学到或不愿烦劳 ,嚼人剩饭 ,还要多谈“学术” ,那可真是奈何不得也么哥了。相反如果是冠之以“酷评” ,社会评论派的文章若能有理有据 ,又何以不能作为有价值的学术看待呢 ?  相似文献   

12.
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历史不断发生变迁.在中国历史大转变,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严重时刻,被誉为近世新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1890-1947)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博,倡导"人间净土"说,并相应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此外,印顺(1906~)、赵朴初(1907~2000)等也对人间佛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考察了不同学者的看法,并将人间佛教说与中国儒家人学思想进行比较,探寻其异同,这对于探讨人间佛教的建设,推进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以朱之瑜、陈确、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本着实学教育思想,揭露八股的危害与理学的弊端,倡导实行实理、经国济世之学,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当今条件下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合理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自身的不断觉醒而逐渐形成的。它要求人们今天的发展要适度,即今天的发展不能危及未来人们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荒诞与理性”、“反抗与限度”出发,剖析了加缪作品之存在主义内涵与古希腊文化的联系,认为平衡的希腊精神是加缪作品思想的起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学术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生于自然,但超越自然.学术活动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与自己的研究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并把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学术只能是创造的,而不能是因袭的.对于一个学者,诚实较之才华更加重要.学术研究常常表现为用一些常识颠覆另外一些常识.在学术研究中,没有脱离开思辨的"事实",也没有脱离开"事实"的思辨.学术首先是对自己心灵的表现."学术人格"是宁可不说,也不说对自己假想中的读者无益的话--为自己的读者负责.任何一个学术文本都是对已有知识的重构.假若连我们自己都把学术当作敲开权力和金钱大门的敲门砖,当成一种"身外之物",我们又将学术发展的希望寄于谁人之身呢?学术的创新不是打倒对方,而是为自己找到发展的空间.任何一个学术框架都不能只有两个对立的基本概念,至少要有三个.凡事总须研究,方能明白.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思想力是指作家在创作中渗透在艺术构思中、饱含在艺术形象里的一种思想力量。那么,作家的思想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认为,作家的思想力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对历史的穿透力、对国民性中负面因素的针砭力、对作品中人物灵魂的拷问力、对“普世价值”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是在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否定;90年代激进改革失败导致社会动荡、混乱,导致无政府主义盛行,使俄罗斯再度陷入危机状况下提出的。俄罗斯新思想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四个方面。俄罗斯新思想的特征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和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合成体。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的乌托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尔斯泰有着明确的乌托邦思想。它源自《圣经》福音书中耶稣的教义,是托尔斯泰在晚期通过把耶稣的教义作为真理引向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深刻批判私有制度罪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反抗暴力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度,反对崇尚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论",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命法则,回返健康的农耕生活,通过人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建立起一个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友爱的属于全人类的人间"天国"。  相似文献   

20.
宪法思想根源深长,早在古罗马时期,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已经蕴含了与近现代宪法思想密切相关的"高级法"、"人权"、"人民国家"、"权力制约"、"法治"等思想观念。如果要追寻现代宪法的思想渊源,西塞罗这里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集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