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关系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多头产权主体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产权虚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单一化的前提是理顺政企关系,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明确投资主体,规范产权关系,以产权为纽带来经营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变革中大量流失,是深化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因此,必须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2)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3)尽快组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3.
一、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构想 一种资产只有分离为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才能构造出现代企业制度。从这个要求出发,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确定由谁来代表最终所有权,即由谁来当股东。鉴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复杂性,我认为最终所有权应由三个层次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所有者缺位”现象必须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分级所有”。国家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首先遇到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在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中的定位问题,这里涉及到如何认识所有权改革与产权改革的区别。十六大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前提是坚持国家所有,实质是产权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只是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从产权关系即管理权利关系上看,中央、地方的国资管理机构是独立的、平等的民事行为主体。建立国资委关键是要明确什么是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国资委使企业出资人代表由虚变实,政资分开得到了实现,进而使政企分开得以真正实现。国资委成立后,如何划分清楚国资委的出资人职责和企业经营权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理顺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应当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1.界定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创造出新的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界定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是开放企业产权市场的前提,役有明确而独立的产权关系,没有自主经营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企业产权市场不可能形成。但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模糊。长期以来,是一种“四合一”的模式,即地缘、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企业的隶属关系、行政权力“四位一体”。正视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这一现实,应把国有企业分级管理作为界定产权的起点,然后  相似文献   

6.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提高我国国有资产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分开,要求企业产权主体明确。而建立三级出资人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遏制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出资人缺位或越位现象,以及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行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要以资本为纽带,按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现产权管理,通过制度创新防止出资人越位或缺位,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内涵是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都具有虚拟性和实在性的双重属性 ,外延包括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劳动者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和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根源是受公法一元论支配的融行政权力和民事权利为一体的国家职能二重性 ,因而导致所有者缺位和经济低效益。转轨时期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表现形态是资本非人格化 ,即所有者缺位表现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 (“全民”)的虚拟性和劳动者资产所有权客体 (生产资料 )的虚拟性。规范公法和私法主体 ,把国家作为公权力和私权利合二为一的载体分离为公权力的载体国家和私权利的载体企业 ,把劳动者产权主体的实在性和国有资产产权客体的实在性结合起来 ,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这就是解决所有者缺位或资本非人格化的根本途径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的最好形式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国有资产在其整个运动过程中责、权、利统一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明确界定国有资产产权是关键之所在。要明确界定国有资产产权,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国有资产产权实质,然而这却是一个久论不决的问题。国有资产产权的实质是什么?这里仅从“产权”和“国有”两方面进行再分析。一、一般产权问题分析我国经济学界在产权问题上长期众论纷坛,产权与所有权、经营权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我们知道,产权、所有权、经营权都是关于资源运用权利的不同界定,并且它们与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关。因此,我们认为从…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八五计划建议提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益,这里有许多课题需要探讨,而其中天于强化国有资产的产权约束问题,又是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是在供给型的财政产品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实行的是产权管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别由各级政府的计划、财政、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经营性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权关系决定着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加强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明晰产权,明确管理责任范围;增强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探索可行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模式;加强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移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政资不分、多头管理、多环节管理、各管理层次之间约束软化和责权利不统一等四大弊端。要改变现状,必须对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及产权利益主体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委托代理制及产权权益等方面,考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产权制度,做好股份制试点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之一是“产权明晰”。根据这一要求,国有商业要对现有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明确企业经营主体的地位、权利、责任。要按照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有利干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增加收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体制和制度,建立国有商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增强资产管理的内在动力,强化产权的约束机…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及其责任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立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是明晰国有产权、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重要一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呼唤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属于政府机构,不能取代国有资产投资运营经济组织。由于国有资产投资领域的多样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要履行两大职能: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目标;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我国国有资产,不是所有权不明晰,而是所有者具体代表责任不明晰。随着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组建,要强化法律约束、所有权约束、市场竞争约束、奖惩约束等责任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流转中国有资产频频流失已成为近年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采矿权为视角,从采矿权出资、转让时国有资产保护的产权制度缺陷和法人治理困境两方面入手,提出应该明晰矿产资源产权内涵,确立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建立以公共治理模式为主导的矿山企业法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资委是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核.“管人”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关键,管人就是对国有资产产权代表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以国资委为主导的产权代表制度意义重大,产权代表制度由企业类产权代表制度和个人产权代表制度构成.建立企业类产权代表制度,必须理顺国资委同国资经营公司、国资集团公司之间的出资人关系和职能关系;建立个人产权代表制度,应对代表国有资产权益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的选拔委派、履行职责、激励约束、考核奖惩、能力培养等进行规范,坚持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建设并重.有效地构建产权代表制度,需要遵循构建原则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应抓住资本营运这个关键,只有抓住这个重点,才会使国有资产产权实有其位,才能降低国有资产的监督成本,完善国有资产营运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实质是通过股权形式来设置组织结构,建立内部资产联结纽带,实施国有产权管理运营。企业集团产权管理包括两个层次──国家对企业集团国有产权管理和企业集团内部产权管理。必须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组织,分离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职能。股票的境内境外上市,带来了产权关系的新变化,值得注意和研究,以推动企业集团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18.
略论企业内部资本管理人格化李运鼎(河南省赊店酒厂)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特别是在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产权主体人格化管理问题,可细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人格化,企业法人产权主体人格化,以及企业内部不同车间、不同工段、不同班组...  相似文献   

19.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主体,也是国有资产中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在目前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分别代表国家对除金融资产以外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所有者权益.这部分国有资产以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和核心要求,管理上要从重资产形态转向重资本形态,从重实物形态转向重价值形态,这在客观上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托管就是由国资委主导的对新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索.文章从法律的角度关注和分析经营性国有资产托管这种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制度安排,揭示该制度中存在的法律困惑、寻找其隐含的法律定位、研讨因这种法律定位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指出该制度面临的现实与法律的障碍及出路,进而探求使其产权关系清晰化和获得法律上有效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创新,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必须研究解决一些难点问题。第一,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问题。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就是明晰企业产权,让国有资产实实在在有人管理,有人负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的关键是从原有的国有制一统天下变成法人财产制度,从单一产权转变多元化产权既有技术问题,又有许多主体的利益需要变革、需要照顾的困难。主要表现为:(l)在国有资产评估上,我国缺乏客观的标准。就地价而言,原先国有企业的土地是国家无偿拨给,企业无偿使用,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