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西人民的争矿运动,是清末全国收回利权运动的一面旗帜。本文介绍了山西人民掀起争矿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山西人民在民族民主革命历史潮流的推动下,山西绅、商、学各界人士及留日学生和晋籍开明官吏,为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山西矿产资源,所掀起的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以及粉碎英国福公司企图掠夺山西煤铁资源的整个过程。争矿运动胜利后建起的保晋公司,奠定了山西近代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为中国近代工业史和中国煤炭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山西人民的争矿运动,是清末全国收回利权运动的一面旗帜。本文介绍了山西人民掀起争矿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山西人民在民族民主革命历史潮流的推动下,山西绅、商、学各界人士及留日学生和晋籍开明官吏,为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山西矿产资源,所掀起的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以及粉碎英国福公司企图掠夺山西煤铁资源的整个过程。争矿运动胜利后建起的保晋公司,奠定了山西近代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为中国近代工业史和中国煤炭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王华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142-143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人篮球以其运动方式较为随意、运动技能低、运动场地较小、运动人群广、休闲争娱乐性强、民族特色浓厚、规则简单等特点,在高等院校中易于开展,促进学校体育向大众体育过渡,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到愉悦,健康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上、明代后期江南城镇市民经济的成长在明代后期的反封建斗争中,江南城镇的士民曾热烈的参加这一个运动,并在反专制、反勒索、反科举、争田价的斗争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构成早期市民运动的另一种斗争形式。为什么明代后期的下层士民的分裂运动,我们不视为单纯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而认为其在一定程度内含有一种启蒙运动的意义。那末,要估计这一个事实,就必须从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运动中,广大的爱国商人(其中大部分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也有部分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同工人、学生一起积极投入斗争,为运动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它缺乏应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研究。本文试图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六前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时代强音,这声音迅速传遍了祖国大地。各地商人以声援、抵制日货、罢市等方式置身于运动的洪流,给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期间,江苏省教育会这一半官方的教育社团自始至终穿插其中。运动发生时,教育会积极运动学生、参与学生运动,对学生报以同情态度,通过支持学生合理抗议政府的方式,企图避免学生卷入政治漩涡中。运动后期,学生参与政治之事越来越多,诸多政党也把学生群体作为其势力发展的重要对象,这显然与教育会固守的教育独立思想和实现“江苏自治”的政治主张相违背,于是教育会一方面与政党争夺学生资源,另一方面又对学生运动实行控制和压制,力求在这种夹缝中求得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当时中产阶级争取社会认同的努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国城市中产阶级在各个领域中发起和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使进步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在美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进步主义运动也培养了他们的群体意识,成全了他们在地位“边缘化”的社会环境中争取社会认同的心里诉求,帮助他们实现了社会形象与价值取向的构建,造就了“黑幕揭发者”、“社会服务处运动者”、“反对个人主义运动者”和“政府改革者”等中产阶级进步主义改革群体,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进步的价值理念彰显了自身的社会存在,赢得了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业主维权运动为线索,尝试揭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特定群体认同即业主社会认同的塑造过程。在新兴的商品房社区,通过市场上的购房行为而形成社区群体的业主,互相之间缺乏先在的地缘、业缘连带,而维权运动凸显了业主群体的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提供了建构业主社会认同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和晚清国语运动不同,新文化运动中的国语运动的目标是:为国语争"正宗"地位和建设"标准国语"。这一轮运动,《新青年》是主要阵地;胡适等人占领了理论和道德高地;北京大学成为实际上的后盾;借得五四运动东风;得到教育部认可,目标基本实现。根本动力则是隐藏在各种因素之后的社会发展和国民发展的需要。运动的影响大大超出其直接目标。胡适、钱玄同等人的片面性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传统文化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却面临着严重缺失.其主要的社会背景在于近一百年以来的两次文化运动、经济基础的转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从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上,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不仅是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内容,同时也是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之径.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学中主体精神的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应善于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需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情境教学中的主体精神在互动、民主、入文、开放、实践中体现出来,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去回味、发散、迁移,达到新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社会关系多元化和教育改革,各种类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对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从学生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长效机制、网络舆情和校园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以便应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协同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协同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引入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并进行相应实践探索以促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赵刚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3):120-124
朝鲜族迁入到我国东北地区之后,在谋求生存和反抗强权的斗争中,其社会理想发生了历史的演变:在迁入初期他们是以谋求"生存"为理想;1910年朝鲜亡国后,朝鲜族形成了"复国"和"民族自治"的社会理想;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提出了"新社会"的社会理想;1930年,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加入中国共产党,使朝鲜族逐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朝鲜族社会理想的演进,体现了朝鲜族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朝鲜族在实现社会理想过程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5.
新潮社是北京大学一群学生创办的社团。在社团成立之初 ,他们积极参加当时的社会启蒙运动 ,同时以推广新文学为己任。五四运动发生时 ,他们也积极投入其中 ,一些社员还成为学生领袖。五四之后 ,他们面对当时沉闷的社会和种种压力 ,终于宣布扩充为学会。本文就其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而也对当时青年对于五四反省有了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16.
自戊戌变法后期清朝政府守旧派掌控朝政始的19世纪末年,趋新的社会风气转为沉闷;特别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守旧派将其仇新、排外的情绪推向极至,直接导引了普通民众的冷漠与无知、新式知识分子的压抑与彷徨心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是公共行政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嬗变,在整个社会处于骚动和对政府持不信任态度的背景下,一批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对公共行政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场运动以其极具挑战性的理念对公共行政后续发展中的许多思潮,包括民主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重塑政府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在认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性质方面迄今尚有分歧,存在着“旧中产阶级争夺权势说”、“企业主利益冲突说”、“城市新中产阶级价值观改造说”和“中产阶级文化重建说”等多种观点。然而对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与领导成分的考察则表明,知识分子在运动的领导主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可以被界定为是一次由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特点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及群体作用发挥的积极效果,并深刻影响高校育人质量和教育培养任务.为此,笔者运用自编问卷分别对高校学生进行了两次大型调查,将社会转型期不同年代大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着重从追求动机、合格标准、产生方式、角色扮演、价值取向几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几年来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的新特点,提出了“加强学生干部分类指导”等等培养大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的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共青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再认识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校团工在新条件下的重要载体,团组织须充分重新认识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思想、科学、文化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广泛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同时,对其数量类型、管理、活动、互补、指导等发展欠缺问题,也应有清醒的意识与足够的重视;才能在管理上确立正确引导、自主活动、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如下基本工作思路:完善机制、提高活动质量与社团领导者的素质、协调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以评促进的严格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