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中经新簿》──我国第一部四分法的图书分类目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四分法的产生。其代表作即是荀勖的《中经新簿》(亦称《晋中经簿》),”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薄》,分为四部,总括群书”[12]。《中经新薄》正文十四卷,共著录图书1885部29035卷,其编制体例,据《隋书·经籍志》说:“但录题及言,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足见这是一部没有提要或解题的图书分类目录。把全部图书分为四个部分,即甲、乙、丙、丁,这是我国第一部四分法的图书分类目录。其具体分法是:甲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都以春秋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下限,以战国时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一版都没有明确的划定某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但都以世界古代史为奴隶制度时期,中世纪史为封建制度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以西周为中国中世纪史的开始,无异于说西周是封建社会。《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  相似文献   

3.
如果认为先秦时代,是中国历史学的萌芽时期,那末,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则是中国历史学的成立时期.特别在魏晋以后,私家修史盛行,大量史籍涌现,史学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摆脱了附庸于经学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提高,有两大标志.一是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整理图书,从而编成了我国第一个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将图书分为文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伎六大类,唯独没有史学这一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史书被附在文艺略的春秋类之末,史学处于经学的附庸地位.这种现象周予同先生称之为“史附于经”.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仍采用刘歆的图书分类法,这是因为当时的史籍数量,体裁种类,才刚刚出现增长的趋势.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法中,史书没有单独列为一类,不是史学大师班固的疏忽,而是时代条件的限制.至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荀勖的《中经新簿》,第一次改变了汉代把史书附于《春秋》之后的图书分类法,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别代表经、子、史、集.这是经史分家,史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史学成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都以春秋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下限,以战国时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一版都没有明确的划定某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但都以世界古代史为奴隶制度时期,中世纪史为封建制度时期。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源远流长.有文字可考者,我国正式图书分类当以西汉刘歆所撰之《七略》为最早.刘歆《七略》是在他父亲刘向奉命大规模整理国家图书文献,并编写我国第一部提要书目《别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也是第一部图书分类法).《七略》比欧洲第一部图书分类——公元1545年瑞士人吉士纳所编《万象图书分类法》要早一千五百五十年.然而,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使用时间最早、应用最普遍的,却是以经史子集为纲的四部分类法.从晋代至清末,它在一千多年我国图书分类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统摄着数以万计的文化典籍,很值得研究.本文仅就我国古代四部分类的形成发展过程、特点及其与我国传统学术文化关系等问题略作述论,以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图书分类法及目录学对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各种图书分类及目录学很早就传入日本,对日本学术界产深远影响。迄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可稽考的传入日本最早的中国图书分类暨目录专著,是梁代阮孝绪的《七录》,但其分类之学并未被日本藏书界所用。至奈良时代,其图书事业开始勃发的日本,置中国陈旧的七略,七录之法于不顾,而直接受了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图书四分法。唐代,代表当时中国图书分类法及目录学在国家藏书与史志中运用的最辉煌成就有《隋书·经籍志》、何茂庶的《四  相似文献   

7.
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的古籍编校与整理,对汉代以前学术思想传播、古籍流传和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后人得见周代及先秦诸子学说之大全;在点校整理基础上所形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目录学著作《七略》和古籍提要文集《别录》,开创了历史文献整理方法的先河,尤其是新创立的图书六分法,对以后四分法的出现起到启迪和助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皮高品先生一贯主张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序列应该四分,这是针对我国几部新分类法用“五分法”做基本序列而言的。“四分法”的问题,在苏联有人提出过。傑斯林科在“论苏联图书分类法(?)案”(?)一文里,就详细谈过“苏联图书分类法草案”基本序列的四分问题。他们把它划分成四大部: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继《汉书·艺文志》而后出现,是根据隋代政府藏书目录而编成的,收录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记的书籍。它在吸收和借鉴了前人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四部分类法并对其进一步完善,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的规范,书中的总序、大序、小序等叙述了经、史、子、集的发展历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隋书·经籍志》中的注体制短小,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化制度的宝贵资料,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图书分类浅议李亚萍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两汉时期,就产生了举世闻名的《七略》。经图书馆界两千年的努力,编制了各种图书分类法。建国以来,我国图书分类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充分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围绕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过程与指导思想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古代图书分类中居正统和主导地位的"七分法"和"四分法"展开叙说.着重论述了"七分法"的代表作<别录>、<七略>、<七志>、<七录>和"四分法"的代表作<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目录>、<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演进历程和思想特色;同时对以南宋郑樵为代表的非正统分类法作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分析了人口学类目在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设置,并提出运用《中国图书分类法》扩展人口学图书类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系列化的图书分类法,适用各类型图书情报单位使用。学习使用《中图法》第三版就是广大用户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对古今图书的分类,大多采用了古今图书分开分类的方法,即古籍图书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又称《四库分类法》),现代图书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实践表明,古今图书分汗分类,分开管理给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给读者检索文献也造成了许多不便。为此,笔者从多年从事参考咨询和古籍图书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思考、摸索用《中图法》类分古籍图书,使古今图书能采用统一的分类体系。这样读者检索文献不仅类号统一,主题一致,同时,也不容易漏检,给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带来许…  相似文献   

15.
一、图书分类法的发展历史图书是知识的载体,这是说图书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图书是一种次生文化。回溯图书分类的历史,我们便只能看到一部知识分类史或学术分类史。本文的重点是寻求图书分类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研究发展史。刘国钓教授在谈到《杜威分类》的发展经过时说:“《杜威分类》在图书分类史第一次用号码代表类目,创造了相关排列法,统一了图书排架和目录组织的次序。”《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是等级列举式,具有表达性,它是对哈立斯顺序制的否定。《杜威法》之所以迅速地取代  相似文献   

16.
自1971年至1988年,我国图书馆界历时27年完成了巨著──《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4版的研制出版工作,为我国文献分类标准化、规范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图书分类除极个别馆仍采用《人大法》、《科图法》之外,绝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了《中图法》。《中图法》是我国解放后图书馆类分图书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图书分类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版界出书的品种问题、图书馆经费的限制等种种因素,使得图书馆采购图书在类目的分布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有些类目利用率很高,有些类目利用率很低。有些…  相似文献   

17.
图书分类工作对馆藏文献的组织管理与利用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提高其工作质量是图书情报界不断探讨的课题。《中图法》的编制和推广使用,为提高图书分类工作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中图法》毕竟是本综合性的分类法,它是为全国务类型图书、情报单位设计的,而对具体的图书、情报单位来说,由于各自性质、任务、藏书情况和读者要求等不尽相同,以致对图书分类法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因此,许多图书情报部门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对《中图法》的某些类目和规则作适当的调整、增删和必要的补充说明,即确定本部门的《中图法·使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图书目录主要有六分法和四分法两大分类系统。汉代刘歆编撰的《七略》首创六分法;魏晋至隋,书目编制和图书分类有了发展;唐代魏征等人编撰的《隋书·经籍忘》将图书则并为经、史、子、集四部,即为四部法。初步形成了图书目录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蒙古语文集》,收入孙竹同志的《论我国蒙古族语言》、《察哈尔方音研究》、《现代蒙古语科尔沁方言》、《达斡尔语概要》、《东乡语实词及其形态》等五篇专论和《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词汇五百例》。著者在论文集中提出了不少新见解。例如关于我国蒙古语的方言划分问题,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分类法之后,与这些学者大体上采取三分法或者四分法或者更细一些不同,提出两分法:一是内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日益复杂,以及自动化技术在图书,情报部门文献检索上的应用,对图书(文献资料)的分类、检索也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原有的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无论是在类目的设置、排列的次序上,还是在编制的方法上,都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日益暴露出它的某些局限性。因此,如何对现行的图书(文献资料)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方法进行改革,就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