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参与式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治理理论或多或少地给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提供了有创新探索意义的支撑理论.然而,实践层面的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显示出生长发育初期的匮缺,如立法形式上缺乏个性与特色、立法内容上简单单一、且欠缺浓郁的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文化.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涉及到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二维互动,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方设置的制度和开放渠道.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价值理念以少数民族公民参与的实践和制度为基础,且要符合少数民族公民参与运行的客观规律,并能为少数民族公民参与的思维和行动提供精神指导.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可以通过“通则式”、“政策式”和“法典式”为代表的三种立法模式及其核心制度群落表现出来.地方政府主导下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渐进式的发展路径是切合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实际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实体法应当与少数民族社会实际状况共契产生。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实体法的主要功能在于规定和确认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义务和责任。实体法语境下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参与义务和参与责任的静止结构及参与权实现的动态特征具有自身的伦理色彩。在宪法同一性之下,保持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的类群特点,体现了多民族后发展地区权利保障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法保护少数民族立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立法,确认少数民族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平等权,包括基本人权、政治权利、经济和社会文化权利;针对少数民族权利实现中的问题,规定对少数民族权利应当通过立法方式予以特殊保护,以实现事实上的法律平等权;确认保障少数民族实现其各项权利的具体措施;确认少数民族享有民族自决权,用以指导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 ,少数民族公民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且国家还特别强调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特别权利 ,即国家通过法律形式确认和赋予少数民族权利主体 ,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利益 ,包括针对少数民族公民在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方面的特别规定。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方针指导下 ,通过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选举法等一系列立法活动 ,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和保障。并且还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是 ,对于少数民族公民的特别民事权利 ,其确切的含义及法律界线并不为大多数公民所认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去民族优惠"的观点,主张以公民的权利平等来消解少数民族享有的"优惠"特权,以区域扶助政策替代民族优惠政策。我们认为,"去民族优惠"的观点看到了现行民族优惠政策施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完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这种观点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法律设计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保障社会公正和民族团结,有违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权利是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是国际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历史上,国际人权保护始于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现代国际法中,虽然没有专门的条约规定,但在国际人权法中都规定了国家负有保护本国少数民族权利的义务。对少数民族权利实行国际保护,一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二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发展权,这既是世界人权保护的要求,也是少数民族的愿望。同时,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离不开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具体实现少数民族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权利方面一贯采取积极态度,实行国际合作,履行国际义务,为此作出很大贡献。中国政府将继续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平等权和发展权的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对确认少数民族公民价值、法律地位、权利本位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及行政诉讼法对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提供了法律基础。实践表明近年中国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当前仍陷实践困境,必须寻求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公民散居于各地的趋势日益明显,民族散居化的格局日益突出。进一步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注意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对更好的巩固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从观念上、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护的正当性是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护的理论问题之一,从平等与特殊保护、发展权及文化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为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护的正当性作出解释,以期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以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为视角,人权国际保护与宪法互动体现在:两者价值理念等具有契合性,为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实施提供了互动基础;"民族"是否入宪,对实施少数优惠政策有着决定性影响,采取"公民化"宪法国家不会专门立法保护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体现为"平等权"保护,"民族"入宪的国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少数民族权利做全方位规定,优惠政策普遍采用;另一种只规定文化权,而不实施优惠政策。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国际法优位和多民族国家实施。  相似文献   

11.
法律、利益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对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起着巨大的影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对利益又具有能动作用。承认人们的利益,就必须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承认追求利益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不能将权利和利益混为一团,只能将权利看作主体为追求利益而可以采取的行为。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有效实现,既要以法律规范的方式赋予人们追求利益自主性的权利,也要以法律的方式规范人们参与市场的行为,同时,法律还应协调好公民个人利益、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并且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也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权利保护问题兼有民族问题和农民工问题的双重性,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农民工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市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济南市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工作的现状,总结了济南市的经验,提出了少数民族农民工权利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当前中国利益分化对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影响是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研究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利益分化对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具有多重影响。利益分化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利益意识的觉醒、民族地区公民社会和社会新阶层的形成,也促成了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模式的现代转换,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而由利益分化造成的民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非常态扩大、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的过度分化,以及民族地区利益群体间竞争的不断激化,也会对少数民族政治参与产生负面影响,诱发参与危机。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作为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少数民族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少数民族较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文章从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涵义、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保护现状、加强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旨在引起人们对少数民族教育不断的重视,以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宪政固然是现代社会普世的法律与政治追求,但在特定语境下,它会表现出特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中国语境下少数民族发展权的保障与实现,是实现中国宪政的必要路径与基础.少数民族发展权的保障与实现能从功能上为中国宪政提供纵向与横向权力理性配置的结构性基础;对少数民族发展权进行规范性建构本身也是少数民族及其公民的宪政权利之一.不仅如此,少数民族发展权的保障与实现还能促进少数民族及其公民宪政认同的发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工程的实施,首要的是构建一个由立法体系、行政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监督咨询体系和公众参与体系组成的文化权利保护平台.项目式保护是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工程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的多维属性,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宪制意蕴。从权利保护视角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就业工作的权利、文化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真正保障和长远利益考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心理基础之夯实,是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国家建设的国之大计。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一词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少数民族”概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各有不同的界定,每一个国家根据其自身所要调整的民族关系,来定义其特定的少数民族概念,并进而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在中国,少数民族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民族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宪法体系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权利与义务是法学理论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哪个是本位的问题,在中国和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对古代中国和西方社会公民法律角色的比较研究,指出中国义务本位法的形成与血缘关系、家族宗法制度以及特有的“礼”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统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西方社会城邦政治的确立、法律的发达和人本主义的兴起对西方社会权利本位法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权利本位法和义务本位法互为条件,辩证统一。中国当代社会应以权利法为本位,以义务法为补充,以趋早日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参与及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构成。在当前自媒体非常发达的背景下,自媒体所拥有的强大技术和丰富资讯对使用者产生了一种“赋权”效应,即不仅扩大了公民参与的范围和广度,也提升了公民参与的层次。但这种“技术赋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参与权利资格与权利行为的矛盾和割裂。需要以宪法和法律为制度框架,对公民参与权的保障方式进行反思,在认可公民参与权民主价值的同时,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界定与规范;加强自媒体权力的引导,增加公民社会参与的方式和路径,实现公民参与权提升与网络环境净化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