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思潮传播主体是社会思潮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和控制社会思潮的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和传播过程。因此,通过有效方式对社会思潮传播主体进行指导和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对当代青年主体社会思潮的嬗变进行回顾与前瞻 ,有利于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 ,更好地理解当代青年的本质要求 ,从而为正确引导当代青年主体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极其深远的错误思潮之一,其借助碎片信息为依托,使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呈现以下特征:传播主体隐匿化,难以追溯;传播内容多样化,无奇不有;传播受众广泛化,无处不在;传播媒介多元化,花样百出;传播效果娱乐化,哗众取宠。历史虚无主义以碎片化信息为掩盖,干扰网络社会思潮治理,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扭曲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判断,影响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消解大学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破坏青年红色记忆。为全面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化传播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危害,必须以清朗网络空间增强历史唯物主义引领力,以网络二次元叙事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以掌握网络图像化叙事话语权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不断发展的传媒技术产生了很多的新媒体,它们改变着社会的传播理论、传播生态及人们的媒介使用心理,使传媒市场的传播格局被重新划分。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人同时参与的传播基本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的关系由明晰变得模糊,形成一种多极的混沌的碎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激活、整合好多元主体力量并形成合力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社会思潮强有力引领的关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整体合力由六个子合力共同驱动生成。其中,主体合力是核心子合力,强调宣传思想战线引领社会思潮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多元主体协作。内容合力、时间合力、渠道合力、方法合力、制度合力这五个子合力围绕主体合力起作用。内容合力强调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理论体系要应对零散式、碎片化问题,建立立体、多样的内容体系。时间合力强调引领社会思潮须把握社会思潮传播的"生命周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渠道合力强调引领社会思潮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法合力是指要革除传统方法的旧弊,建立复合、科学的方法体系。制度合力是指不断创新引领社会思潮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常态化运行。通过实现各子系统的内在贯通,促进引领社会思潮整体合力的提升。在深层次上凝聚思想意识、达成价值共识,进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当代青年大学生能接触到的社会思潮不断增多,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愈加深刻,大学生成为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影响的重要群体。在对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思潮与陕西高校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梳理出近年来受关注度较高的社会思潮类型,确定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研究认为,大学生对部分社会思潮存在认知偏差,少数学生表现出信仰单薄和迷惘,个别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呈中立态度等现状。研究表明,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传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方式,提升网络空间社会思潮治理水平等,实现高校社会思潮治理机制的系统优化,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与社会思潮存在若干观点、理论的碰撞。特别是非主流地位的社会思潮,除了人们通常认知的内容外,还蕴含着某种社会动向和要求,值得研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进行广泛宣传,应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和社会思潮传播渠道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思潮影响最前沿、最敏感和最活跃的群体,虽然他们在高校教育中不断接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但是,多样化社会思潮凭借其特有的现实性、群体性和传播性正在对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观念产生冲击,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创新模式,以期形成科学有效的先进青年教育培养机制,通过实践活动带动校园党风、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李娜 《人生与伴侣》2023,(15):26-28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领域,社会思潮演变动向关系着意识形态的工作成效。高校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众多不良社会思潮极易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心理分化、淡化其主流认知、扭曲价值认同。因此,多途径地研判化解各类社会思潮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的社会意识。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关注的重地,成长中的大学生群体极易受其影响。大学生的独立主体性决定其不会是各种社会思潮完全的受动者,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中国梦的认同心理会产生相应互动,有负向消解,更有正向促进。为此,在允许各种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共生共存,以形成对中国梦的实践互动时,应当进一步强化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作用和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有节约群众对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的认同成本、克服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搭便车行为、减少对党员干部的激励成本与增强对党员干部的激励、降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教育费用以及消减干群之间的摩擦成本。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进一步加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论党管干部原则确立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管干部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原则,其实质是党组织引导、支持人民选拔、管理、监督干部。党管干部被确立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原则的理论依据:党的性质理论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根本理论来源;党的领导原理是党管干部原则的直接理论来源;政党政治录用的基本功能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理论来源;现代官员理论奠定了党管干部原则的一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并从廉德修身、廉德齐家、廉德执政三方面强调并践行领导干部家风思想,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干部家风思想的丰富内涵,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党风政风民风家风呈现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政治辅导员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兼任政治辅导员。  相似文献   

15.
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陈云认为必须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诺斯是从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的变化、成功的意识形态的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济功能主要有节约群众对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的认同成本、克服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搭便车行为、减少对党员干部的激励成本与增强对党员干部的激励、降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教育费用以及消减干群之间的摩擦成本.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济功能,必须进一步加大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干部队伍现状为依据,围绕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组织、制度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创性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和实践,为当今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努力培养和造就干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用独创的整风方式坚持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和在职干部的培养、着重培养和造就高级领导干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辩证地吸取和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组织保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纲,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及全国高教改革形势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论述了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加快高校改革与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接班人、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及师德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陈云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思想独具特色,他对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陈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建立新时期党的干部选用新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体制上为建立新的干部选任制度的运行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