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11-116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文化现象,本质上属于符号表意问题,其表意机制源于符号的任意性和像似性。在符号表意中,任意性和像似性具有互补性,前者保证符号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后者保证符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符号的表意机制推至社会文化范畴,一个理想的社会文化需要符号任意性和像似性保持恰当的平衡,才能显现出充分的诗性。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符号表意问题,其符号像似性有余,任意性不足,并且其符号像似性也主要是基于图像式像似和图表式像似,这两种像似机制使得网络流行语难以突破系统的制约,仅仅表现出一种文本诗性。 相似文献
2.
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汉语词序,并进行了适当的英汉对比。以凝固词和顺序象似性的探讨为重点,指出在词序这一语法层面上体现了人类认知直接地映照于语言形式和结构。同时,引入概念“对称”和“不对称”,从认知语言学诠释了词序象似性。 相似文献
3.
刘欣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8):64-66
语言文字的象似性问题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但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句的研究中,对于词语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汉英词汇的空间象似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对空间象似性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出,在表达空间关系的词语中,很多词语象似于人类认知外部空间的顺序.象似于空间顺序的词语顺序在语言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5.
杨春燕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6-69
李白诗歌语言在语音、词汇、短语、段落的重复形式表现出来的像似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拟声像似、数量像似两方面。而李白诗歌语言通过语音重叠、词类重叠、词组重复、段落重复几种语言形式上的重复加强,不仅使读者体会到诗句语言音乐般的声响效果,也表达了意义上的加深和情感上的增强,从而赋予诗歌更多的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乔玲玲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82-85
语言的任意性特征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象似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形式和其概念结构之间存在映照关系,而句法象似性指句法结构的组织形式和人的思维结构之间有着某种自然的对应关系,主要遵循三大理据原则:距离象似、顺序象似和数量象似。理解句法象似性的概念和原则,有助于从认知层面更好地掌握二语习得的规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8.
罗文娟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对象似性原则的讨论尤为激烈.本文在分析象似性和任意性关系、确定象似性类型的基础上,举出大同方言代词的实例进一步证明了象似性原则在语言符号创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隐喻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 ,也是人类语言进化的一种方式。隐喻化的结果体现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象似性中。但象似性丰富了语言的理据却又模糊了语言的任意性。因此分析和研究语言的象似性比坚持语言的任意性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本质特征应该是象似性。文章通过对苏格兰诗人彭斯的一首《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分析,来阐述语言在语音层面表现出来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由来已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见仁见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或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人不在同一个前提或语言结构的同一层面来讨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导致了一些偏激观点的产生。文章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与可论证性(象似性)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玲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5-117
分析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及不同语言学者的观点,指出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次,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句式、段落、篇章之间,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3.
刘世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6-110
有关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并列短语”的概念之争、并列短语的界定、并列短语与并列复合词的异同、并列短语的词序。为解决这些问题与分歧,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假设、范畴的原型观、语言的象似观、概念整合理论以及词汇化和短语固化等理论和观点构成研究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以上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范畴的原型观,并列短语具有典型性,为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象似性在并列短语中大量存在,尤其是顺序象似或时间顺序原则,在汉语中尤为明显;词语整合具有层级性,并列短语在词汇化和固化程度上的不同,与概念的整合层级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杨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120-124
任意性不但揭示出研究语言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且它是语言符号的根本特征。语言是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原则,构成了语言内部的组织机制,语言功能就是通过这些原则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任意性原则如同语言内在机制的中枢,其他原则都依赖它才能起作用。对任意性的理解不能只集中在这个术语本身,而忽略它与整个语言学的关系和它的创造性。而来自象似性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构成符号的两个成分能指和所指的界定、二者的关系以及任意性的性质。皮尔斯对符号的复杂分类根据的正是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表现出的种种不同关系。象似性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非语言的本质,任意性涵盖了象似性,呈集合与子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杨仕学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象似性(iconicity)是当今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热门话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焦点.不少语言学家已从语音、语法、词序等层面揭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进行有力补充.本文主要从距离、顺序、以及数量等方面对句法的象似性展开阐释,试图探讨句法象似性对英语句法教学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象似性的角度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提出了"补充和挑战".任意说存在漏洞,但象似说对任意说的质疑也存在不妥之处,针对狭义任意性的象似性分析对广义的任意性并不构成威胁.任意性是对语言的定性结论,象似性是量的分析,两者实为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维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5):583-588
从常态值语义格关系和目标物与参照物的认知角度,讨论汉语英语小句语序的原型和变体现象,指出了表层句法格与深层语义格常态值的关系和语义格的角色类型的关系,说明潜存于小句语序构造的目标物与参照物的参与者框架的异同,以及变异所引起的语序调动现象,分析和描述原型语序及其变体、语义格与小句里的语序灵活性和固定性的关系,以及汉语的一些所谓的无理构造的认知理据,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分析语序在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方面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 "象似性"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的质疑,有学者主张用"象似性"取代"任意性"。"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对"任意性"原则的反动。"象似性"对理解人类认知本质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之相关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人类认知工具的发展。认知科学的发展催化了象似性与隐喻研究的融合,尤其是在分析书面语篇中两者可以体现出极其强大的解释力和创造力。混合模型将隐喻与象似性结合起来,提供了分析语篇的一种新范式。尽管这种认知语篇分析法揭示了书面语篇的高度象似性,可是它依然不能推翻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特征的论断。"象似性"不能取代"任意性",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学者存在对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有相对任意性和绝对任意性之分,两极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二者并非二分对立。"象似性"早已包含在索绪尔的"相对任意性"之中,它不可能作为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对立面而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