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日趋全面,但是对于音乐教师的心理研究却相对匮乏。作为教师心理的重要研究部分,音乐教师应激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教师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本文就音乐教师课堂的应激表现及应激源的归因,探索音乐教师课堂应激心理自我调适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国内目前有关职业承诺的实证研究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对象也多集中在教师、警察、护士等公共服务行业。而作为一种典型的服务行业,长期工作在客舱中的航空安全员需要面对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工作与家庭两方面的角色冲突。本研究旨在考察航空安全员职业承诺与工作应激、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及相互关系,分析工作应激、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承诺的影响。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340名航空安全员进行了调查,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年及以上的航空安全员体验到的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5年及以下者;6年及以上的航空安全员职业承诺水平却有高于5年及以下者的趋势;工作应激对已婚和6年及以上工作年限者的职业承诺均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工作应激和工作—家庭冲突对单身和5年及以下工作年限者的职业承诺亦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新教师心理应激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依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已有的研究经验,编制了中小学新教师应激源问卷,对浙江省各地区的 265名新教师进行了应激源和心理应激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 (1)近半数的被试者认为自己心理应激程度很高或极高。 (2)男女新教师在心理应激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初中教师的心理应激程度明显要高出其他年段教师,尤其是小学和普高教师。小学教师应激程度相对低些。 (4)大专毕业生的应激程度要高于中师或中专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学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和高校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对高效教师心理应激源进行分析,可知引起心理应激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冲突及与高校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心理应激问题对高校教师生理与心理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应从校方、社会、教师三方面着手,解决教师心理应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快速且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工作应激是由工作条件和员工的性格特点相互影响的,它会改变员工正常的心理或生理功能。适当的工作应激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过高的工作应激环境会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  相似文献   

6.
警察工作应激一直是警察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个体归因角度出发,探讨了警察工作应激的应对方式差异,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在宜宾震后四川多个不同灾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倾向、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学校和社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有关地震这一公共危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危机的早期预防,心理干预及重建等实践工作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本研究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中文版,在宜宾地震发生后的2周,分别到汶川、宜宾、成都3地5所中学对1007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开展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包括:宜宾地震导致四川不同灾区的青少年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运用情绪调节策略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情绪有明显的积极干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不同地震灾区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区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评估工作,具体落实好震后的心理救助和心理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组织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包括生理应激与心理应激,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应激模式。工作类型、环境和组织管理都可成为组织应激的来源,应激既影响健康,又影响工作态度与行为,尤其还导致恼怒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教师的专业思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当前,教育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教师危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心和高度重视。如何稳定教师队伍,一方面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本身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有关。因此,认真研究教师专业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稳定教师队伍,解除教育危机,发展教育事业,加速经济、政治改革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职业应激CPT理论,探讨影响乡村教师离职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绩效满意度量表、组织支持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调查了751名乡村教师以验证模型。结果:(1)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离职倾向、绩效满意度和组织支持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正向预测离职倾向,且绩效满意度起中介作用;(3)组织支持正向调节工作压力对绩效满意度的影响。结论: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以通过提高绩效满意度这一中介路径进而降低其离职倾向,组织支持感拓展了工作压力对绩效满意度影响的边界范围。研究为提倡将“双减”拓展到乡村教师范畴,减少其工作压力,稳定发展乡村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工作倦怠已成为全球性的常见现象。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高校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工作倦怠的组织变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女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程度不高;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呈显著性正相关;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各维度、组织公平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法调查全国15所高校1655名教师,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工作倦怠与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段差异;(2)工作满意度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工作倦怠在内外向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工作倦怠在神经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完善岗位津贴制度,促进高校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是教职工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指导思想、岗位津贴分配的主要原则,以某高校为例说明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在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科研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分析了高校岗位津贴分配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分析——对某高校教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衡量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某重点大学部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为依据,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和组织行为学理论,通过分析该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1)该校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总体工作和总体生活是比较满意的;2)在“融洽的同事关系”方面,该校教师表现出了较一致的满意程度;3)对工作条件这一项,过半的教师,特别是博士身份的教师表示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4)在“心理挑战性工作”方面,高级职称的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和老年的教师比较满意,但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相当大比例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5)满意度最低的表现在“公平的报酬”方面。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考察441名河南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中学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其次是考试压力和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维度,教龄在6 ~10年的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教龄在20年以上和1~5年的教师.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职业枯竭是近年来工作与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职业枯竭研究的一些重点问题,如枯竭的定义、测量和相关变量等.从定义和测量上来讲,Maslach提出的三维枯竭概念及其测量工具MBI已被广为接受和使用,但三个维度的内部关系还存在争议.对于枯竭的相关变量,本文提供了一个以枯竭为中心的,包含工作压力这一主要前因变量,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负性情绪等后果变量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等调节变量的完整研究模型示例.最后对职业枯竭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是影响少年宫教师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其身体的衰竭、认知的扭曲和行为的异常影响着少年宫教师素质的全面发挥。通过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工作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找出其深层次原因,努力寻求解决少年宫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存在于社会各个行业中的普遍现象,在高职院校教师中正逐渐的显现出来。笔者通过对成都市几所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调查分析,试图找到预防和治疗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抗倦"能力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职业倦怠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紧张状态.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职业压力、角色冲突、管理体制的欠缺及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等,通过缓解工作压力、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提升教师公平感、自我调节等措施,可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辅导员工作效能感问卷》和修订的《辅导员角色压力问卷》对全国340余所高校的453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角色压力及各维度与工作效能感及各维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角色压力可以有效预测工作效能感31.1%的变异量;减轻感知到的角色压力能有效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感,进而有助其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