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子家礼》是中国近世一部重要的儒家礼书。探究《朱子家礼》文本流传与仪节实践也是中国近世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竞相关注的议题。本文尝试从《朱子家礼》成书之真伪、《朱子家礼》与《书仪》之比较、《朱子家礼》文本之传布、《朱子家礼》祠堂制度之推行与祭祖礼仪之展开四个问题出发,回顾检讨既有研究成果,并就诸问题的未来前景及《朱子家礼》研究的整体方向提出具体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礼运》和《大学》皆出自《礼记》。一般认为《礼记》乃是自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著作的资料汇编。《礼运》、《大学》皆为《礼记》之重要篇章。《礼运》提出大同和小康的政治理想,并立足于“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实,提出其治国方略,强调礼的作用和礼以仁义为本。《大学》则阐明于此“为家”社会中的治学次第,要求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去改造社会、改善民生。此两文表现了孔盂之学的发展,对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早在上古,就有一套祭祖之礼,发展到先秦,礼仪的含义和内容,已相当完备,先秦儒家专门叙述礼的书,就有《仪礼》、忻L记》、《周礼》等多种。儒家学论的创始人孔子把礼仪看作是做人之根本,当然“礼”有个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是指典章制度,一切社会规范,各种仪式节文。狭义的礼是指礼仪、礼节、礼貌等。先秦儒家特别强调礼仪,对礼仪的叙述也颇多。本文仅摘其要点并就其与当代礼仪规范的关系进行讨论。一、先秦儒家的礼仪观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论…  相似文献   

4.
中古时代的士族,曾在衣着服饰、语言以及礼仪等方面,创造和追求新异样式,如鹤氅裘、洛生咏、书仪等,以展现独立个性和自我。这种由士族创造、引导的时尚,源于其所代表的文化优势,超越了阶级界限,为士庶社会所普遍欣赏和仿效,又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士族时尚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礼经与早期文献所载的亲迎告庙礼并非限定于亲迎当日,而是在亲迎事宜既定后到亲迎前的时间段内特择一日举行.这一做法也成为唐以来多数朝代天子纳后的惯例.自品官以下至士庶阶层,历代官方礼典则多规定在亲迎当日的清晨告庙,民间婚仪为缩短婚礼仪程亦多选择临行前告祖.两宋时不仅有亲迎前告祖,新婿至女家后还要拜女家先祖,甚至有新妇至男家后新人共拜家庙的环节.朱熹《家礼》明确了男女两家在亲迎当日须分别告庙,明清时期民间婚仪大多依据《家礼》,这一婚俗随之固定下来,至今仍在许多地区延续,成为新人在婚礼这一重要的人生过渡礼仪中与家族沟通融合、 获得身心安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丘濬是明代政治思想家。《大学衍义补》是其倾尽毕生精力完成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被誉为“集儒家治国平天下言论之大成”。书中对礼乐问题非常重视。丘濬将“明礼乐”定位为“治国平天下之要道”,并把“明礼乐”归属于传统儒家的“德治”内容,指出了“详于政刑而略于礼乐”的不足,论证了“礼”与“乐”的辩证关系和“礼乐”的精神内涵。他还详细论述了“礼仪之节”,即礼仪的要义和基本内涵;从可操作层面提出了“乐律之制”,即“乐”的政治伦理功能、最高境界和“乐”的制作原则与方法等。丘濬礼乐伦理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总结与完善,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志跃 《求是学刊》2013,40(5):163-169
明政府尊崇程朱理学,推崇《朱子家礼》,但社会上不遵循《朱子家礼》的现象仍广泛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朱子家礼》自身存在不足,不良风俗的阻挠、地理位置的限制、人情、恩义、宗族以及人们认识不同等主客观原因导致的。从礼制史角度来认识明人不遵循《朱子家礼》的现象,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礼制诸多共性,即礼制有时代性的特征、变通创新是礼制发展的规律、礼制的普及需要破除恶俗、礼制的实施需要考虑社会现实等。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社会正遭遇礼仪的缺失,建立既适应当代社会,又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礼制,是需要学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鲁、齐、韩三家《诗》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三家《诗》式微,或亡佚,或不传.至唐代,《毛诗》定于一尊.宋代以后,伴随着《诗经》学和辑佚学的发展,三家《诗》学也成为《诗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对三家《诗》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增化的过程,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唐以来《诗经》学界的革新要求.到宋代,随着废序弃毛疑经思辨学风的发展,有的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关注到三家《诗》,并运用三家《诗》说:或以三家之序非毛序,或以三家之说补毛义,或以三家之说驳毛说,或以三家之说解《诗》,形成了宋代《诗经》学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王敬华 《唐都学刊》2013,29(4):12-15
礼仪道德是人类脱离自然界走向文明的标志。《礼记》中的宾客礼仪所体现的道德意义,大体可分为个体修养、社会礼仪、政治伦理三部分为内容。在《礼记》的宾客礼仪思想中,对“敬”、“让”思想的阐释,含有个体道德修养的伦理意蕴,其中以乡饮酒礼为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形式。作为政治伦理,宾客礼仪的内容是通过燕礼、聘礼等诸礼仪形式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的宾客礼仪建立在周代宗法等级社会基础之上,其中具有生命力的内核仍镌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想国》和《商君书》政治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主张君主政治、追求国家公义,主张公共权力全面支配和管控社会生活;《理想国》有“正义—理念—哲学家王”的内在结构,《商君书》也蕴含有“义(公义)—要(理)—明君圣王”的潜在框架,相似度高得惊人。两者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理想国》的政治思想体现的是城邦公民的自由,奴隶和外邦人不在其中;《商君书》的刑赏主张则体现了对境内齐民应尽义务的要求,具有普遍适用的性质。《理想国》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处于长期混乱之中因而企盼复兴以保持独立的雅典城邦思想家的产物;《商君书》则是正在形成中的齐民社会且不断追求天下统一的秦国思想家的产物。两书政治思想有同有异,表现了作者的个人偏好,但更深刻地反映了各自所处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王志跃 《唐都学刊》2011,27(1):89-92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2.
袁枚的《新齐谐》(即《子不语》)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两书的著作时间孰先孰后?有一种说法,《新齐谐》迟于《阅微草堂笔记》。如薛洪勋等人选注的《明清文言小说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序言”中说: 先是《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出于清廷的政治需要,对《聊斋志异》表示不满,并将其摒弃于《四库全书》之外,接着又自撰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企图抵销《聊斋志异》的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随后,当时的文坛领袖袁枚也写了一部志怪小说《新齐谐》,企图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鼎足而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诗经》学研究史上,宋代的《诗经》研究是一大高峰,可称名家辈出,著作如林,而且不少著作和学说大多流传至今。朱熹是宋代诗学两大派———宋学派(或称“废序派”)和汉学派(或称“尊序派”)中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集传》是在宋以后广为流传、至今还被常用的一部解释《诗经》的书。对朱熹研究《诗经》的得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推动当代《诗经》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这对于笔者的学养来说是远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笔者拟就朱子对《诗经·二南》的注评来谈谈他对《毛诗序》的批判、发展以及其后代的影响,以供专家…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梁漱溟老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正是中国社会学的主题所在。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中国社会学家留下了一定数量的著作。本刊从本期起特辟“中外社会学(家)著作选介”。本文旨在从一个侧面了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著名社会学家陈序经教授的著作不少,但最使后人引起争议的只有一本,就是他那本由商务印书馆(1934年1月)出版的《中国文化的出路》(以下简称《出路》)。《出路》问世至今,岁月已流逝60来个春秋,然而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贯串全书的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15.
年初,拜读了郝兆矩同志的《刘基军事思想述评》和胡岩林同志的《也谈刘基的军事思想——兼与郝兆矩同志商榷》二文。郝文在肯定《百战奇略》为刘基著作的基础上论述刘基的军事思想。认为《百战奇略》是刘基离开高安,“隐居力学”八年期间,攻读《武经》时写下的笔记,“被朱元璋长期禁锢皇宫,后来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胡文则在刘基的儒家仁政德治思想基础上,论述刘基的军事思想,并由此否定《百战奇略》为刘基的著作。他提出五点否定的理由:一、该书舛误甚多,刘基不会如此草率;二、该书文辞笔法  相似文献   

16.
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研究汉代三家《诗》学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过高地估计了汉代经师对于“师法”和“家法”的坚守程度;将忽略学术研究而重在推演《诗》义的教化类著作视为辑录三家《诗》经文的根据;混淆了文学与学术类著作的本质差别。这三重困境贯穿全书始终,降低了书中不少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吴柳财 《社会》2018,38(1):54-80
社会人类学对于礼与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日常社会生活和加深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因为研究所侧重的仪式过程激活了人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实践主体性。通过对《礼记·曲礼》的社会人类学解读,我们发现,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社会结构与时间性这些基本要素,礼制结构内含复杂的人伦结构与天人关系,以及丰富的时间体验。礼所体现的情感与意义是社会生活之神圣感的源泉,礼仪就是将人和社会带入这种境界的手段与过程。这种尝试性的解读意在将传统礼仪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怎样成书的,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各有各稿,穿插神妙”、“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两方面论述了最先由周绍良次后由杜春耕等人提出的《风月宝鉴》与《石头记》两书合成《红楼梦》的看法,并在“结束语”一节提出实事求是地深入研究《红楼梦》成书过程,必将最终达到统一或接近统一的认识,对读者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百战奇略》这部古代兵书,一般都认为是明代刘基所著。有的同志甚至非常肯定地说该书是刘基在元末辞官归里后,“在家‘隐居力学’八年”这段时间写成的,并且是形成其“军事思想体系”的“存留下的唯一军事著作”①。而究其实,这不过是长期以来的一种以讹传讹而已。《浙江学刊》1985年第5期发表的周大海同志《〈百战奇略〉辨伪》一文(以下简称《辨伪》),指出《百战奇略》不是刘基的著作,无疑是正确的。但该文却又断言《百战奇略》是澼洸道人根据明朝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进行抄袭、引申、扩大”而成的一部“托名伪书”鲜鏊捣?不仅涉及到《百战奇  相似文献   

20.
<正> 《春鸟》一诗,从五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除去十年动乱),一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作为中国新诗“范文”、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而广泛流传、蜚声中外。解放后出版的几部较有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都或详或略地提到它,近年来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和刊物开辟的“名作欣赏”栏,也都有它的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