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徐文武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3):7-11
老莱子是与老子同时代的楚国思想家 ,早年从事著述和讲学 ,后为避白公之乱和楚惠王聘求 ,先后隐居蒙山和江南。老莱子主张戒除骄矜 ,淡泊名利 ,忘却好恶 ,顺乎自然 ;认为“事君”贵柔 ,方“终以不弊” ;人之生死都是与自然合一的 ,生寄而死归。 相似文献
5.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势而新。只有深刻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时空境遇、隐忧困境,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资源、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变革,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因势而新、彰显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思想变化考察杨维桢生平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108-110
杨维桢是元代中后期的诗文大家之一,铁崖诗派领袖,其诗歌创作不仅改变了元代后期诗风,而且对明初诗坛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其主导思想的变化,将其一生以六十四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儒家经世致用、关注民生的思想,汲汲于拯时济世,卓有政绩;后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懒问世事,每日只是纵情山水风月,言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儒家的价值规范,表现出离经叛道的个性精神和异端倾向。 相似文献
8.
张文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4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 ,做出历史性的确认和定位 ,是对世情、国情、党情做出的理性思考 ,反映了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发和运用 ,体现了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9.
17岁时,买了一本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置于枕边,怀着对作者的无比崇拜之情,细细阅读,但读不太懂。 相似文献
10.
崔秀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1-35
明代永乐时期,有一围绕在东宫太子周围的文人群体,他们表现出与占主流地位的台阁文风不同的文学兴趣与审美追求,王汝玉可算是此群体中最主要的文人之一.有关王汝玉的史料较少,但根据<明史>、一些诗话及<青城山人集>等可大致看出其生平思想的轨迹,王汝玉的诗文创作多表述的自已隐居生活和入仕后企慕隐居生活的诗歌及题画之作等,讲究诗法,注意诗文的审美性,于此也可窥测东宫文人群体与台阁文人所存在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1.
莫伟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0-17
福柯对哲学、史学、文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与他所受的多重思想影响的泽溉是分不开的。梳理福柯思想渊源对于理解福柯思想的发生和演变至关重要。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德国哲学,卡瓦耶斯、巴歇拉尔、康吉莱姆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法国概念哲学以及布朗肖、巴塔耶和马拉美的法国文学都对福柯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粗线条地勾勒出这些关联。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有多少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转眼化为烟云,化为粪土;又有多少革命先躯虽死犹生、名垂史册。人们不能不感叹历史的无情,也不能不敬佩那些迎风击浪始终奋进的革命者。冯玉祥出身贪苦农民,曾长期处于封建军阀营垒。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从“拥曹倒曹”、“迎段驱段”、“联共反共”到“联蒋反蒋”,最后成为坚强的爱国民主战士。他不是一贯正确,但却不断奋进,追求真理,象在急流险滩中的一叶小舟,历尽曲折,却不断接近彼岸。他所走过的艰难的思想旅程,反映了中国近代革命艰巨性和复杂性,、其中有许多可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王易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1):41-45
太虚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大德高僧、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革兴运动,到处弘法传教、兴办教育、住持寺庙.更重要的是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佛学思想,这是贯穿太虚大师佛教革兴始终的基本精神,至今对佛教的发展还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对太虚大师本人及其人间佛教的思想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建设人间佛教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李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62-75
无论在唐代文学史还是在巴蜀文化史上,陈子昂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2020年,陈子昂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人,说明陈子昂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陈子昂家世和经历,重点分析了陈子昂的思想和性格、诗文创作成就、文学思想,说明了陈子昂集版本的基本情况。文章强调了陈子昂的双重身份——政治家和文学家,强调从文体角度认识陈子昂的创作,强调陈子昂与巴蜀文化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