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寺院流行的规制。唐都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类型。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唐都长安佛教寺院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革故鼎新,平面布局以佛殿为中心,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重大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2.
以《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所考索辑录的佛寺为基础,从佛教典籍、唐人小说、诗文、方志、画史等文献之中又新见该书未收入的大觉寺、国恩寺、招庆寺、福业寺、禅定寺、金华寺、龙丘寺、开元寺等佛寺8处,以期对该书加以完善.另外,对该书中已收录的天居寺的地理位置、创建时间,广果寺与南华寺的名异实同等未能详尽之重要信息亦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卷五五六马戴有《题石寺》诗。诗云 :“僧室并皇宫 ,云门辇路同。渭分双阙北 ,山五陵东。修绠悬林表 ,深泉汲洞中。人烟窥垤蚁 ,鸳瓦拂鸿冥。藓壁松生峭 ,龛灯月照空。稀逢息心侣 ,独礼竺乾公。”据诗意 ,诗中之石寺当在唐西京长安附近 ,但究在何处则未得其详。近读宋敏求《长安志》刚涣然释惑。《长安志》“福岩寺”下引《两京道里记》曰 :“(临潼 )县东五里南山半腹临石谷 ,有悬泉激石成臼似 ,因以谷名 ,名石寺。太平兴国七年改。”又引《津阳门诗》注曰 :“石鱼岩下有天然石 ,其形如 ,以贮飞泉 ,故玄宗以石为…  相似文献   

4.
李白两入长安之说,经稗山、郭沫若、郁贤皓等诸位先生的发掘考证,轮廓已基本清楚。根据郭沫若等人的说法,李白在开元十八年三十岁时曾到长安游历,企图在政治上寻求进取的机会,结果失望而归。诸家引以为证的作品有游邠、坊州诸作,《上安州裴长史书》,《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等。最近读《李白集》,觉得还可以补充一些证据,进一步确认这一事实。首先要提出的是《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王琦已指出诗题有舛错,“睿宗子申王伪开元八年薨,谥惠庄太子。宋泚必为惠庄太子陵庙丞者也。翼则王补阙之名耳,惠翼当作翼惠为是。”对于这一说法,后人没有提出异议。这个宋泚一定是作惠庄庙丞的了。有  相似文献   

5.
唐武宗会昌年间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而据史料记载九华山佛教当时并未受到冲击,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时任池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起到了保护九华的关键作用,有“功德”于九华佛教.通过仔细检阅《旧唐书》和《唐会要》等史书,可以发现这个观点有进一步商榷的余地.会昌灭佛对于僧尼还俗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在保留寺庙方面相对较为宽容,允许两都及上州留存部分制作精美的佛寺,因此以化城寺为主的九华山佛寺得以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6.
唐人小说作者虽始有意为小说,崇尚虚构,然因受史传之影响,仍不乏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其中小说中地理空间的描写即大都信实无虚,而地理空间中的佛教寺院亦复如是。清徐松作《唐两京城坊考》,即将小说作品作为历史文献材料予以采用,其中相关佛寺的考订,不乏引小说以为证。然有关见于小说之唐长安佛寺,徐松亦有所未及者。此外,见于小说中之长安周围佛教寺院,亦有后人疏漏不察者。今录其四,以呈博雅君子諟正。其一,法灵寺,出许尧佐《柳氏传》(见《太平广记》卷四八五)。《柳氏传》云:“……天宝末,盗覆二京,士女奔骇。柳氏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  相似文献   

7.
近世以来,撰写有关“万佛堂石窟”的文章甚丰,诸如[日]滨田耕作:《辽西义县石窟寺》、阎文儒:《辽西义县万佛堂调查及其研究》、曹汛;《万佛堂石窟两方北魏题记中的若干问题》,等等。①然而,北魏营州治所在龙城(今朝阳)。当时佛教很盛行,可是作为营州刺史元景,为了祈求孝文帝(元宏)病好,建凿石窟理应在龙城。那末,为何在义县“建窟立  相似文献   

8.
唐代佛寺所在考异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民先生《唐五代佛寺辑考》附录"所在待考佛寺"中列有皎然诗中的"报德寺"和《唐鍪藏寺碑》中的"鍪藏寺"。其实皎然诗题中"报德寺"所在有两处:其一为唐淮安郡枣阳县,今属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县境;其二为唐润州上元县,今属南京市白下区内。而"鍪藏寺"即为古新罗国鍪藏寺,所在即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暗谷洞山。  相似文献   

9.
《往在》云:“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此诗表明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时杜甫正在长安城内,然杜诗旧注均以为杜甫斯时已携家逃难至鄜州羌村。今检杜诗可知,杜甫于天宝十五载五月中下旬即开始携家往北逃难,途经白水、彭衙、三川,至六月上旬已抵达鄜州羌村。长安于六月二十三日前后沦陷,从时间上来看,杜甫完全有可能在叛军攻陷长安之前由鄜州迅速返回长安。若能确认杜甫于长安沦陷时正在长安城内,则《新唐书·杜甫传》所谓“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完全不能成立,身陷长安的他不可能由鄜州北上投奔灵武,亦不可能在途中为叛军所俘。此外,通过杜甫在长安陷落前后的行止亦可证《避地》诗乃是出于后人伪托,并非杜甫所作,《月夜》诗的创作时间亦可由八月前移至七月。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先生在《武则天的感业寺出家问题与德业寺》一文中认为,唐太宗驾崩后,作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并未出家感业寺,而是栖身于长安城休祥坊母亲家中,"感业寺是在强烈意识着德业寺的心理状况下虚构的寺名"。揆诸史实,武则天出家为尼于感业寺,确凿无疑。感业寺不是"一个架空的影子寺院",并非人为虚构,它位于唐长安禁苑内,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感业寺小学内。感业寺与德业寺没有必然联系,都是唐长安禁苑内的宫人尼寺而已。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卷五0四郑巢有《瀑布寺贞上人院》诗,诗云:“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竹间窥远鹤,岩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归期更几年。”诗中之瀑布寺不见史志记载,故对其所在、沿革未能了然。然道宣《续高僧传》卷三十《隋天台山瀑布寺释慧达传》曾载云:“释慧达,姓王,家于襄阳,幼年在道,缮修成务,或登山临水,或邑落游行,但据形胜之所,皆厝心寺宇,或补缉残废,为释门之所宅也。后居天台之瀑布寺,修禅系业。”颇疑此瀑布寺或即郑巢诗中之寺。如二者为同寺,则瀑布寺在台州,且隋时已存。郑巢诗中之“瀑布寺”臆测@李芳民…  相似文献   

12.
迷楼考     
扬州北五里,有旧观音山寺,寺踞蜀冈东峰,相传为隋炀帝迷楼故址。但官修史书对此无只字记载,地方志虽有所记,而语焉不详,且有牴牾。如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称:“摘星楼在城西七里观音阁之东阜,即迷楼故址。”①而在此之前,乾隆年间修的《甘泉县志》却称:观音山寺“即古摘星亭址,俗传为隋迷楼故址者讹也。”②唐人韩偓所撰《迷楼记》为官修史书外有关迷楼的记载,但全文只字未提到扬州。从文末“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迷楼,太宗曰:‘此皆民膏血所为,乃命焚之’”等句来看,韩偓所记的迷楼当在长安。因此,有人就对扬州之有无迷楼,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当我方辑《全唐诗补编》时,得见韦旭升著《朝鲜文学史》,其中云高丽人权永(约当元时在世)所编《东文选》一书中,“还有崔承祐、朴仁范、崔匡裕等到过中国的文人留下七言律诗若干首”,并摘录了部分诗题,如崔承祐《送曹松入罗浮》、朴仁范《九成宫怀古》、《径州龙朔寺》、崔匡裕《长安春日有感》等,均为在唐时所作.然当时虽多方搜求,均未得见《东文选》一书.在《全唐诗续拾》的前言中,我写了此一缺憾,并于卷三六崔致远诗后,记录了韦书提供的线索.去年初我写《<全唐诗补编>编纂工作的回顾》(刊《书品》1993年2期),仍以未见此书为憾事.  相似文献   

14.
隋唐为我国佛教繁荣兴盛时期,其兴盛的原因之一,乃与隋唐两代帝王对佛教的优容、扶持的态度有关。隋唐两代帝王,大都对佛教给予礼遇。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帝王统治时期,帝王对佛教的态度并不尽一致。唐武德、贞观时,曾对佛寺与僧人数量严格控制,沙汰冒滥,即为一例。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五《唐京师胜光寺慧乘传》载:“唐皇御历,武德四年,扫定东夏,有敕伪乱地僧,是非难识,州别一寺,留三十僧,余者从俗。”这种政策,可能延续至贞观初,同书同卷《唐京师大总持寺释智实传》亦载云:“贞观元年,敕遣治书侍御史杜正伦检校佛法,清肃非滥。”…  相似文献   

15.
本人前作《汤显祖佚文两篇》,刊98年5月30日《文汇读书周报》。后读明人别集,又得显祖《皆春园集叙》,很为重要,因作“汤显祖佚文拾零之二”。其序全文如下:通州桐柏水之南,与姑苏挟海焉。姑苏多文人,或父子兄弟相世,以海为灵。通当亦有然者。后从长安见陈思进省郎,貌敦而蕴,明示我其父书,为司寇,甚流博焉。客曰:非徒其父子然己(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16“己”作“也”——江校),省君之季父为孝廉名甫,亦盛有所蓄。不能去太夫人,方壮,遂绝意都试。稍有诗歌文集如干卷,杂剧二十种馀。整御示流映,各极其体。如其人,斯亦能世其家,锺海之灵也。…  相似文献   

16.
段义宗是唐末的南诏诗人。他“一歌一咏,捷应如流”“雅善词章……言论风采,倾动一时。”他曾出使前蜀,因不愿朝拜,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国左街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全唐诗》和《全唐诗补逸》录存其诗五首。其中《题大慈寺芍药》和《题三学院经楼二首》等诗当作于为僧之时,均颇具唐诗情韻。另有《思乡作》一诗在当时就被称为“高手”之作。这些诗在当时已甚流传,如《题判官赞卫听妓洞云歌》虽较粗疏浅率,诗意不多,也在人们“口俗之间,无不缮写”。  相似文献   

17.
高敏 《南都学坛》2001,21(2):14-17
《金石萃编》卷 30《敬史君碑》反映了东魏、北齐的僧官制度 ,它不仅证明了文献记载的僧官名称 :中央僧官沙门统、州级僧官“都统”、郡级僧官“郡维那”、县级僧官“县维那”、寺中僧官“寺主”和“法师”不误。而且碑文补文献记载之不足 :每州的“僧官”、“沙门都”的设置都不止一人 ,州级设有僧官“大律师” ,州郡也设有僧官“都维那” ,各寺均设有法师  相似文献   

18.
复沓回环     
七绝三四,如李商隐“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唯是有寒芜”,“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以语词之复沓,生句意之回环,后人诗词亦每用之。如“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欧阳修《踏莎行》词。后范公《过庭录》中之“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亦袭此句式)、“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更被暮云遮”(宋李觏《乡思》)、“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杨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元高明《琵琶记》)、“憔悴感恩依尚父,可怜尚父事朱温”  相似文献   

19.
员半千其人     
清代钱塘人瞿塘在《通俗编》中云:“员半千有庄在焦戴川,极风景之胜,里谚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苏、杭之谚乃傲于此。”一个私家庄园竟能得“天堂”之美誉,乃至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谚亦“倣于此”。人们对当年员庄的规模之大、名声之响颇感惊叹。叹服之余不禁设问:员半千是何许人?他那座“极风景之胜”的庄园又在何地? 员半千,初唐人,新、旧《唐书》均有传。《旧唐书·文苑中·员半千传》云:“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旧唐书·忠义上·王义方传》云:“半千者,齐州全节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九白居易有《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 )诗。宋敏求《长安志》载云 :“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清《乾隆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崇法寺”条所载略同。民国宋伯鲁《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一百三十一载云 :“在县东三十里王顺山巅 ,茂林幽篁 ,风景秀绝 ,甲于一县。”四者所载 ,均不详创建。朱金城先生之《白居易集校笺》 ,注引《长安志》 ,亦未深考。按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二《隋终南山悟真寺释净业传》云 :“开皇中年高 ,步于蓝田之覆车山 ,班荆采薇 ,有终焉之志。诸清信士敬揖戒舟 ,为筑山房 ,竭诚奉养 ,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