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战后,德国开展了对法国大革命的广泛研究,出版了许多介绍法国大革命的著述。1948年,K.格里旺克的《法国大革命(1789—1799)》在科隆问世,接着1950—1951年在图宾根又出版了M.格林的《法国大革命》(两卷本),1969年,在斯图加特出版了E.瑙约克斯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1789—1799)》。这些著作对法国大革命作了概括地介绍,堪称正统的标准学术著作。此外,还为一般读者出版了一些普及性读物,如P.弗雷里希的《1789年。伟大时代的转折》(1957,美因河畔法兰克福);B.法伊的《伟大的法国革命(1715—1815)》(1959,慕尼黑);H.科普勒尼希的《自由的诞生。法国1789—1794年的形象和事件》(1964,维也纳);A.拉扎尔的《将!法国大革命的平凡和非凡景象》(1964,柏林);P.塞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把自己青年时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及其直接研究成果化作了理性的哲学体系,法国大革命与其政治哲学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我们要从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完整评价、反思中,从其哲学体系的圆圈运动中,整体把握其政治哲学。从黑格尔的一系列著作中可以看出:理性的日出是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思考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正在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首次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设展。展览"学院与沙龙"汇集了上百件历史与现代杰作,展现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让参观者得以沉浸在法国19、20世纪学院派的活力和创造力中。"学院与沙龙"随后将于2018年6月8日至9月9日在云南省昆明博物馆展出。  相似文献   

4.
陈建兰 《唐都学刊》2006,22(2):130-135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专著中,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独到的论述。他的论述包括:将旧制度推翻的法国大革命在另一方面又是旧制度的继承人;就地点而言,革命发生于封建压迫不太重的地方(即法国);就革命的时机来说,法国大革命爆发于所谓的繁荣时期;法国大革命为何如此剧烈?原因在于启蒙思想家的作用、政治革命与宗教革命同时进行的后果、旧制度对人民进行了革命的教育、与大革命的目的有关、法兰西民族性格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法国大革命在苏联有久远的传统。从50年代末开始,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研究在许多国家有了蓬勃的发展。学术界发现了很多实际材料,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从而使人们对一些解释法国大革命事件的传统论点产生了怀疑。对过时的评价重新研究、摒弃教条主义模式的必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了。为了就苏联史学界深入发展法国大革命研究的途径交换意见,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研究所于1988年11月举行了一次有全国各地30位史学专家参加的圆桌会议。会议讨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问题涉及雅各宾专政的主要问题。苏联史学家传统上对这一革命时期很感兴趣。从20年代起,苏联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特点就是雅各宾中心论,这一观点一直保留到近几十年。苏联史学家认为,雅各宾专政是革命民主  相似文献   

6.
董小燕 《浙江学刊》2005,(5):128-133
法兰西公共领域是18世纪法国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下市民阶级与国家关系复杂演变的过程中实现的.特定的沙龙政治文化也在法国公共领域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旧制度下三个等级的社会分层状况,决定了其公共领域身份上的非纯粹资产阶级性,以及结构与功能上的复杂性.由于大革命的激烈与激进特性,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旁边甚至衍生出了平民公共领域的雏形.法国公共领域呈现的是一种非常态性:即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与跳跃性并举,成份上的复杂性与行为上的情绪性同存.这种公共领域的生成与成熟,对于法国革命,乃至整个法国的发展都具有方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言1498年开辟了印度航线,欧洲人开始陆续来到中国。16世纪末,有关中国的情况由这些人带到欧洲,17世纪末,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在法国国内普遍引起对中国的重视。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这段时期,法国对中国的关心,与以前和以后的时期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普兰迦尔宾(又译柏朗嘉宾,Carpini,Giovanni de Pia-no)、鲁不鲁乞(Rubruquis,Guillaume)、  相似文献   

8.
倪玉珍 《社会》2019,39(1):184-210
法国大革命遭遇的挫折促成了19世纪初法国思想界对自然权利学说的反思。这一反思的重要成果是社会范畴受到关注和社会学说的兴盛。圣西门接续了孔多塞和观念学派创立“社会科学”的努力,探索“社会生理学”。他摒弃了启蒙时代盛行的抽象个体观,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他把社会视为有机体,认为社会的各个部分应相互协作,构成和谐的统一体。他还强调了欧洲社会历史演进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圣西门提出了“组织”社会的初步设想。圣西门的社会学说融合了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的萌芽,促进了法国从革命向社会重建的重要转变。它给后世留下了双重的精神遗产:既唤起人们同情社会苦难的博爱情感,又提醒人们要科学地观察和研究社会事实,尤其在行动时要保持清明的理性。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以后,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冲击下整个西方文明转型的浪潮中,德意志国家处于极其特殊的地位。从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德国是一个落后、分裂和不断遭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它由300多个大小不一的诸侯领地组成,并有1000多个骑士领地,各自为政。由于反...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世界历史的转折性事件之一。近几十年来,在大革命的研究中表现出了一些新趋势。40年代至60年代前半期,在法国的史学研究中,与19—20世纪最大研究者的名字有关的对革命的“经典”解释占了优势,这种解释把革命说成是历史地合乎规律的社会现象,按其倾向是反封建的、按其内容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大学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虽然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但大体上都给予雅各宾党以肯定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学者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而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立场削弱了,因为其中许多人在“年鉴派”的影响下改变了方向——研究“长期的”过程,而对包括法国革命在内的“短期”事件不予重视。具体地说,由于1968年5、6月法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局势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法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为了迎合新世纪的发展,法国政府把2000-2010年定为法国科研发展关键性的10年。为了完成科研在新世纪初的重大转折,法国政府特别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开放创新的科研政策,从增加科研经费,改革科研体制,实现科研队伍的年轻化,加强科研的跨学科性和流动性,密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加强、扩大科研的对外开放和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米歇尔·沃维尔系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所长,大革命史讲座教授。今年3月14日,他曾率领法国史学家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学术会议》。本文选自他的《革命的心态——法国大革命的社会与心态》一书的“序言”,它使我们可以了解到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标题为《法国革命:历史问题和方法论问题》的这本论文集是巴索基金会“笔记”丛书的第一本,包括该基金会和教师民主倡议中心共同举办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讨论会的材料。意大利历史学家V.维多托在对当代关于这个课题的争论的一篇述评中对进步的史学,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给以很高的评价。他特别指出进步史学对研究革命的社会问题的贡献。他指出,由于这种“社会的解释”,对革命是批判地从理论上来理解和从全球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14.
18、19世纪之交,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影响下,德国领土上开始了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变革。与英国和法国不同,在德国,从封建的社会基础向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的过渡不是社会进步阶级这支独一无二的革命力量进行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而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延续了80多年的历史过程的结果。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变革过程的复杂性显然对正在发展的资产阶级德国的意识形态发展的特点具有显著影响。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普鲁士及其首都柏林的发展也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前言沃勒斯坦在其近著《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第二章里,旁征博引,就与产业革命同时成为这一时期动荡因素的法国大革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现归纳如下。什么是法国大革命?不过是“庸人自扰”吗?确非如此。法国大革命是与三种极不相同的情况紧密联系着的。一种情况是,在法国居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多数集团,认识到英国急于谋求在世界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与欧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拿破仑是国内外史学界最感兴趣和议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百余年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拿破仑与欧洲什么关系?如何评价?本文拟作如下探讨。一 拿破仑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骄子。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人类从此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8世纪后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欧洲大陆上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其胜利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马克思在论述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时指出:这两次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法国人口急剧增长,而且集中于农村。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夜,法兰西共和国的农民为1900万,占全国人口的67%。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形成了“法国的脊梁”,但奇怪的是,他们并不被认作一个阶级,也不能享有作为一个等级所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在法国形成的冉森派运动是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中重要的宗教运动.在神恩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这一神学问题上,冉森派对莫里尼主义和耶稣会神学家提出了批评.这一批评延续了贯穿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奥古斯丁主义对佩拉纠主义的批判.然而,这一批判不仅仅是基督教神学内部的对话,而且体现了冉森派对现代性的拒绝.由此,冉森派的影响超出了神学和宗教层面,推动了反绝对主义王权的政治话语的形成,在旧制度后期法国的政治运动中产生重大影响.对17世纪冉森派的神学和政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督教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和法国现代政治中的反宗教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各国历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年代范围的不同意见。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F. 米涅和梯也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阶级斗争的行动,革命时期从1789年到1814年,拿破仑执政时代和拿破仑帝国是革命的合乎规律的发展阶段。法国史学中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头面人物A. 奥拉尔不承认“帝国专制”是革命的发展阶段,他把革命时期限定于1789年到1804年。自由资产阶级“俄国派”的代表人物H. 卡列耶夫和E. 塔尔列则把拿破仑执政时代排除在革命阶段之外,认为革命时期是从1789年到1799年。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奥拉尔把法国大革命分为四个阶段:1789—1792年君主立宪——建立以财产资格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体制;1792—1795年民主共和国——人民剥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特权;1795—1799年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重新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已基本完成。此后,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和日本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是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是一次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这次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从技术史的角度看,这次革命创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蒸汽时代,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19世纪20-30年代,在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中开始广泛推广蒸汽动力。在此之前,蒸汽动力只是在英国工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1800-1825年英国工业中固定蒸汽机容量从5200马力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