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登鹳雀楼》作者是谁?《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七第四页印着王之涣的名字,《唐诗鉴赏辞典》也肯定这首唐诗是王之涣所作,并作了分析;新版《辞海》在“王之涣”条目下写着:“传世之作仅六首,《凉州词》和《登鹳雀楼》尤有名。”然而,这首“意境雄浑,气势奔放,语言凝炼,音节铿锵”的不朽杰作,并不象人们所公认的那样,是  相似文献   

2.
历代研究唐诗的学者们,在评论七言绝句中的优秀作品时,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属于“压卷之作”的。但是,这首名作在历史上曾被人妄改过——将诗题换成《出塞》,将第一句改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无疑是“点金成铁”,有悖于诗人的原意。究其根源有三:其一是对“凉州”的地理沿革未弄清楚,特别是对唐诗中“凉州”的特定含义未弄清楚;其二,对“玉门关”及“孤城”在唐边塞诗中的特定含义未弄明白;其三,对唐代七言绝句的特殊要求——“风调”不理解。史铁良同志《也谈王之涣的“凉州词”》(《文学评论》1980.6.)和李飞平同志的《是“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相似文献   

3.
盛唐边塞诗人王之涣,在游历甘肃时写下了一首名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篇。但是,多年来对这首名作在理解和注释上有分歧。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诗中的“孤城”、“杨柳”  相似文献   

4.
黄河远上(黄沙直上)自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很有名的《凉州词》。对于此诗首句开头四字,有不少版本作“黄河远上”,但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的《出塞》则作“黄沙直上”。近人刘逸生《唐诗小札》、其心《愿君“更上一层楼”》(见《光明日报》1980年6月22日《东风》  相似文献   

5.
《中文信息》2008,(5):63-67
薄荷片推荐:一提起玉门关.就会令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  相似文献   

6.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词人,有《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传世。《全宋词》在孙人和《花外集》校本外,增辑十三首(其中据《阳春白雪》辑得六首,据《绝妙好词》辑得七首),共得词六十四首。除此之外,碧山的作品几无可见。这对考证他的生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王氏生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前些年,在《文学遗产》上先后读到对于王翰《凉州词》中“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语和整个这首诗的不同解释。富寿荪同志认为,“‘催’字是作‘侑’义”,“此诗是写将士的豪情:葡萄美酒,夜光玉怀,而又有琵琶侑觞,于是兴高彩烈,尽情纵饮”(《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廖仲安同志则赞同把马上弹奏琵琶解为“催促征人出征”的说法,并说:“‘催’字在有的地方有‘侑’字之义,但在这里,恰恰不能作‘侑’字解释”(《文学遗  相似文献   

8.
稍涉诗律常识的人都知道,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之一)一诗系灰韵,而唐诗总集及诸选本于其第二句句脚多协以“衰”字,这显然不符合近体诗用韵的原则。故沈  相似文献   

9.
最近报纸上,连续发表了几首歌颂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好诗。有徐刚的《祖国抒情诗》(《河南日报》1981.4.19),有王毓才的《面对着中国地图》(《中国青年报》1981.4.23),有臧克家的《您象……》(《人民日报》1981.5.4)。这几首诗虽为同一主题,同一感情,但因诗人的感触不同,联想不同,而都能别开生面,创造出各自独特的意境,写出新鲜独特的语言,给人以不同形式的艺术享受,使人受到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王之焕(一说朱斌)的《凉州词》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的格调是雄伟昂扬的,并非如注家解说是苍凉哀怨的。前二句描写祖国边疆黄河、长城、祁连山的雄伟壮阔,抒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放胸怀。后二句用双关语描写边关两军对峙,互不侵犯的相对和平气氛,赞扬士卒严阵以待、固守边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豪迈精神。一反其他注家的说法,我们认为吹出怨声的羌笛是指当时玉门关外的敌对民族,高适和此诗的首句“胡人吹笛戍楼间”可证此说。因为这不再是唐初称臣于颉利可汗的时代了,因为“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矽(王之焕),因为“当今外国惧,不敢觅和亲”(王维),因为有万里黄河、万里长城和万仞祁连作天然屏障,因为有雄姿健儿戍守在这些天险及其终点玉门关上。关外那边的怨声由它去怨吧。这无防关内人民春风送暖的和平生活。  相似文献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旧题为唐杜牧作,近日报纸有人提出此诗不见杜牧诗集著录,而始见于宋人所编的《千家诗》,我读后拍手赞成。 我说,这首诗读来流利和谐又通俗易解,似乎有点像出于“老妪都解”的作家白乐天手笔,绝不像杜牧之,试把杜的几首著名之作,如《江南春》、《赤壁》、《泊秦淮》、《题桃花夫人庙》、《赠别两首》、《南陵道中》、《遣怀》、《叹花》诸什相比,觉得风格不类,虽然都只是四句,但其中多含曲折纡回,耐人寻味,不像《清明》那样一气下来,倒反而和宋人诗“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同一类型,所以,这首诗绝不是唐人之作,更不是杜樊川之作可以肯定。独怪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  相似文献   

12.
《诗论》所评“童而偕”之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信芳 《齐鲁学刊》2003,(6):95-100
《诗论》将《关睢》等七首诗评为“盖曰童而偕,贤於其初者也”,提出了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睢》等七首诗的共同特点是,这些诗都是反映青年男女生活的作品,青年男女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而知道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将自己的行为与礼相谐。七首诗始於《关睢》之礼,终於《燕燕》之独,出於一严密的构思。  相似文献   

13.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自三十年代末,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里提出怀疑后,近年来文史界也有附会此见者。提出怀疑的人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而是明中叶以后人的伪作。对于这些意见,已有人提出商榷,然各持己见,未能相服。今提几点新证。 认为这首词是明中叶以后人伪作的人,最有力的证据是认为“至《满江红》词,则(弘治时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实始付刻,其字为(赵)宽所书,非(岳)飞之亲笔。然宽不言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来历不明,深为可疑。”“其词莫知所从来,……吾何为不可疑之哉?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听其流行可矣。至其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未有,突出于明之中叶,则学者不可不知也。”(余嘉锡语)这首词出现的时间问题,是一个硬证,这个问题解决了,别的证据,或非或是,  相似文献   

14.
楚天云雨不须疑──李商隐与女道士相爱的几首无题诗考析陶光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有些是写与女道士一段隐秘恋史的。本文即对其几首与女道士有关的爱情诗进行考析。这首先要从其长期被注家们曲解的三首《圣女祠》诗说起。一、三首《圣女祠》诗的启示第一首《圣女祠》诗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五四”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六首新诗。关于这些诗,作者自己后来有过说明:“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集外集·序言》)这与《呐喊》的创作动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鲁迅写这几首新诗。为的是“呐喊”几声,  相似文献   

16.
<正>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如果知道杨振声的话,其中不少人可能主要是因为鲁迅曾经严厉批评过他的小说《玉君》才知道的。鲁迅的批评,虽然是不正确的,但几十年来却被许多著作与文章所引用,几乎已成定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杨振声(1890—1956年)早在“五四”初期就开始小说创作,是当时“新潮社”主要成员。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渔家》、《贞女》等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初期有一定意义和影响的作品。此后几十年,杨振声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联大,但也从未忘情于文学创作,写了不少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越人歌》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是刘向(公元前79—前8年)《说苑》载录的一首越人唱给楚人的情歌,世称《越人歌》。楚王子鄂君子皙泛舟新波之中,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  相似文献   

18.
清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二云:“原明顾鼎臣编、吴承恩补《状元图考》:胡广一首,曾启六首,周孟简二首,萧时中二首,商辂五首,柯潜二首,程敏政五首,吴宽六首,朱希周三首,杨慎五首……”,(1984年中华书局铅印本页七一)共收56人,126首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这56人不全是状元,状元仅有81人,1甲2名的如程敏政等有5人,1甲3名的如周孟简等有13人,2甲1名的如唐顺之等有4人,2甲8名的有田一(亻隽),冯梦祯二人,2甲17名的有章懋1人。按吴承恩订补《状元图考》,不见于刘修业先生《吴承恩著述考》、《吴承恩论著杂事考》、《吴承恩年谱》(收入1958年作家出版社《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和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本《吴承恩诗文集》附录)。也不见苏兴《吴承恩年谱》等书。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又一著作。顾鼎臣字九和,昆山人,生于成化九年(1473),卒子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十八,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寻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卒于宫,谥文康,著有《未斋集》二十二卷。顾鼎臣编,吴承恩补《状元图考》未见传本。然法式善  相似文献   

19.
<正> 贺敬之是当代公认的量少质高的诗人.在他那本不厚的《放歌集》里,着重抒发某种感受的抒情短诗只有《回延安》、《三门峡歌》、《又回南泥湾》和《桂林山水歌》四首.但这堪称金玉的几首抒情短诗,既有诗人在政治抒情诗里那种“骏马秋风冀北”的豪迈气象,又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诗风,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刚柔并济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20.
论张孝祥词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很受人重视,“四方学者渴见斯文,皆以先睹为快”;周密辑《绝妙好词》选南宋词人一百三十二家,而以孝祥冠其首;清末王国维对周选颇有微词,然于孝祥等少数几家仍另眼相看;建国以来,几乎公认孝祥为爱国词人,更无异词。陈彦行《于湖先生雅词序》称其词凡数百篇,今辑录最富之《全宋词》得223首,补辑1首,总共也只224首。但观此亦足见前人之所以称者不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