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刺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趋势性的变化,劳动力从近乎无限供给向短缺转变,以及伴随而来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预示着“刘易斯拐点”正在临近.本文在分析浙江经济发展方式与农业转移人口的交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要抓住“刘易斯拐点”这一契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对低素质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并通过建立平等向上流动通道、加强在职技能培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途径,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识别人口红利衰减、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中国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基于2005—2018年相关数据,重新估算了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等指标,利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开展回归分析,考察了中国人口红利衰减、产业结构变化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中国产业升级及企业创新也有较强的正面效应;短期"外循环"不畅,对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存在长期不利影响。中国应合理配置要素资源,通过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4.
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某一人口群体在某一时点上的年龄分布状况,是分析研究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年龄结构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成钢  杨帆 《四川统计》2013,(11):20-22
四川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减弱、社会养老负担保加重。与此同时,全省消费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我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仿真研究,获知由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走低,我国人口结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无法通过“普遍二孩”政策予以根本解决.通过比较“单独二孩”和“普遍二孩”政策,凸显后者在应对我国人口问题上一定的优越性,建议“普遍二孩”政策应非我国人口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国家应根据政策实施结果积极进行人口政策的再调整,最终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叶青 《四川统计》2013,(7):54-54
现今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恐低症”:经济状况一旦在中低位运行,就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仅举三例:  相似文献   

8.
虽然中国已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中国制造环节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所赚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眼下,能源、原材料、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新政、人工成本、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已经使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成本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的难题,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业亟待寻找一条新的生存路线。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的基本态势是:数量多,基数大,增长快,人口总体素质低。人均资源短缺与劳动力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1998年末,中国人口总计12.48亿。当前我国的生育率已经降低到了更替水平,但是由于人口惯性,每年仍以1300多万的平均增长量增长。尽管执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人口学家预测,人口增长仍会持续到下世纪中叶前后,届时人口总量将达到16亿左右。人口数量膨胀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减少,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的推进和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0.
11.
今日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不仅需要“瞻前”,而且还要“顾后”:前面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与技术鸿沟,后面则有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成本追兵”。中国必须思变,摆脱困局,由“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智造”,从“世界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创造基地”。  相似文献   

12.
姓——是标志一个人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首要条件,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每一个成员。从公元前3000年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的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万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统之中得以体现。也是世人公认为中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关键所在。而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对于实现青海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青海省农村经济的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进而促进青海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惠农政策带动下,我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水土资源“尾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中国水土资源对农业经济的增长的约束力。基于Komer假说,探讨了由于单位劳动力资源占有量降低给经济增长带来阻滞的作用机理;并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测算了1978-2008年期间单位劳动力占有的农业用水量、农业用地面积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尾效”。  相似文献   

16.
2006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起点,世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加入世贸组织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和挑战。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将进一步改善。收入持续增加,人均年收入将逾11000元,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将明显上升。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全省经济实力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青海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投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我省投资与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和周边省市相比,近几年投资增幅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规模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地位息息相关,在经济运行中,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是商洛市发展机遇最多、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商洛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杨市长在他的报告中指出的,也是“十一五”商洛经济发展的综合写照。全市上下坚持项目带动,增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建设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孙靖 《山东统计》2007,(1):26-28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随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山东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2005年达到75.02岁.“十五”期间人均增寿1.6岁。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情》2000,(2):25-25
历经艰辛的跋涉,中国人终于伸手敲响了世贸组织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这对于世界,带来的都将是一个福音。因为,经济的全球化,毕竟是奔腾向前的潮流;推进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毕竟是人类发展的共同使命。然而,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应该怎样去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呢?本刊特选栽《半月谈》1999.23期中的几篇短文,使读者对此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