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红楼梦》七十三回到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展开的一场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在新生的革命力量的打击下,走向急剧衰败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红楼梦》七十三回到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展开的一场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在新生的革命力量的打击下,走向急剧衰败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矛盾及其必然衰亡的历史,反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的阶级关系和尖锐的阶级斗争,为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提供了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本文仅从“大观园”这一侧面来探讨作品是怎样表现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斗争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优秀作品,它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阶级斗争的历史。为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评价这部伟大作品,更好地理解它所揭示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我们调查了三水县大旗头村大地主郑金的庄园。从调查中我们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加深了对《红楼梦》所反映的那个封建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统治者与本阶级分化出来的“异端人物”的矛盾。通过这些矛盾的交叉发展,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四大家族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部很有价值的政治历史小说。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曹雪芹,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通过对四大家族衰亡过程的艺术概括,给处于没落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摄下了广阔的阶级斗争画面,对封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四大家族”衰亡史,封建社会没落史。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产生于“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恩格斯:《波斯与中国》)的清王朝“乾隆盛世”。所谓“盛世”,只不过是这个逼近死亡的封建社会在覆灭之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透过“回光”照出贾府这个末世缩影来,在这缩影里又典型地再现了大观园这聚集冲突的旋涡,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刻划了富于反抗精神的不屈女奴们,塑造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典型形象。晴雯这个形象,在作品的矛盾冲突中,所居的地位不及宝玉和黛玉,然而,她的反抗所立足的阶级地位和本质意义,却高于他们,超过了他们。在“河清海晏”所掩盖着  相似文献   

8.
十八世纪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在这部史诗式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贵族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这个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是同作品波澜起伏的阶级斗争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息息相关的中心人物。他是曹雪芹理想的寄托,也是全书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者。这个贵族出身的叛逆者对封建制度作了多方面的冲击,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他对封建制度批判到什么程度?他的叛逆思想有什么新特点?却是争论较大,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而贾宝玉反封建达到何等高度,直接关系到《红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已是“运终数尽”的时候了。阶级斗争的空前剧烈,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正统思想的动摇,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瓦解,都标志着腐朽的封建制度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以它巨大的艺术力量,深刻地描绘了这一时期的广阔画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的历史。对封建社会面临灭亡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日益破败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末世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四回在一张“护官符”上写着: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四句话点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可以看作读《红楼梦》的一个提纲。《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内外矛盾,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正确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阶级关系,是正确评价《红楼梦》的一把钥匙。毛主席指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五八八页)。由于作者阶级立场和生活经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生活的时代,是十八世纪的上半期,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体相同而略早。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期,濒于总崩溃前夕,表面上的繁荣和稳定,已掩藏不住内里的黑暗和腐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时代,产生象《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样深刻地揭露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不是偶然的。跟《红楼梦》从一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的衰败过程来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不同,《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水浒传》生成史的角度,将《水浒传》的成书和作品主题的嬗变联系起来,论证梁山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传奇色彩和归正倾向。它是封建社会全社会被压迫者与有志之士的反抗与追求的“交响曲”,是对封建社会后期现实的一种“全景式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4.
伟大领袖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努力读一点历史和小说。《红楼梦》是我国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的历史。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封建社会,要懂得阶级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要吸取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不可不读《红楼梦》。读一遍还不行,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说:“俄国工人阶级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作品,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敌人”。(《列宁全集》第16卷,第352页)我们阅读和研究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同样“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敌人”,从中吸取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这对于我们更加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反映的时代,已经是封建社会的末期。这时,在旧的经济基础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民主主义的思想意识,在城市平民当中,在下层劳动人民当中,很快地滋长起来。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正在逐渐地土崩瓦解。反抗剥削和压迫,蔑视权贵,不守礼法,“均贫富、等贵贱”等思想,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这种思想意识,在《红楼梦》中下等人的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尤其是女奴们。她们在贾府中受压迫最深,受剥削最重,她们的反抗也最为强烈,因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所以,这种斗争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尽管这种斗争带有很大的自发性,  相似文献   

16.
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深刻地展现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衰败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作品里所写的封建贵族阶级的代表贾府,已开始处于没落地位,但统治者是不甘心于自己行将灭亡的命运的,必然要做出种种的努力,来维护封建社会的礼法秩序和礼治局面,以使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永保无虞”。这也就是效法孔老二实行“克己复礼”。但是,历史发展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一切没落阶级妄想阻止社会前进的“复礼”美梦,必然要遭到彻底破产。曹雪芹在《红楼梦》作品中形象地揭示出这一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红楼梦》的思想“核心”和“精华”,是曹雪芹认识和批判封建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作者自觉不自觉地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描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内外尖锐而复杂的重重矛盾,是其必然没落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明确性和鲜明性。借助佛老的“语言外壳”是《红楼梦》中的辩证法思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描写封建地主阶级叛逆者和封建道统思想的维护者贾政之间的矛盾斗争,展示了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影射了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的杰出的形象化的历史。作品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深刻地批判了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儒倾向。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盗运叛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红楼梦》的整个形象体系,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形象,就是对封建社会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儒家思想的一种“亵渎”和“叛逆”。贾宝玉同封建卫道者贾政之流的矛盾斗争,集中在叛逆科举仕途和走“学而优则仕”道路的问题上。从曹雪芹对贾宝玉反“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正道”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道十分引人注目的反儒思想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也论赵姨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应忽略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入手 ,阐述了赵姨娘的性格特征、性格成因及其对塑造其他人物所起的作用 ,从而指出赵姨娘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受害者 ,她的“每每生事” ,乃是对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的反抗 ,她是《红楼梦》妾妇中一个多少有点反抗性格的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