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史·李自成传》:崇祯十五年,“自成自攻荆州,湘阴王俨锣遇害,烧献陵木城,穿毁宫殿。”“十六年春陷承天(今湖北钟祥县),将发献陵,有声震山谷,惧而止。旁掠潜山、京山、云梦、黄陂、孝感等州县,皆下。”一、“献陵”系“显陵”之讹记《明通鉴》卷八十九亦同《明史》载:“先是湖广巡抚宋一鹤,闻襄阳、德安、荆州连告陷,超承天护献陵……”但据《明会要》卷十七山陵条载:献陵、仁宗陵,在今北京市昌平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又据卷  相似文献   

2.
《卷六·明帝纪》“建武元年冬十月……平北将军王广之为江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85页,下同)按:本书《王广之传》:“延兴元年,以广之为持节、督豫州郢州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平西将军、豫州刺史。……高宗诛害诸王,遣广之征安陆王子敬于江阳,给鼓吹一部。事平,仍改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记王广之为江州刺史前之军号为平西将军。又考之本书《海陵王纪》载延兴元年九月,“遣平西将军王广之诛南兖州刺史安陆王子敬”,《武十七王·晋安王子懋传》亦载延兴元年,“遣平西将军王广之南北…  相似文献   

3.
(一) 《明史·袁祟焕传》载:“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袁崇焕传》的《校勘记》注云: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东莞,《怀宗实录》卷三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条、《国榷》卷九一页五五四四、《明进士题名碑录》万历已末科都作‘藤县’。疑作‘藤县’是。”据广西《平南县志》载,袁崇焕为平南人。由上,袁崇焕籍贯的说法有三:其一为广东东莞县,其二为广西藤县,其三为广西平南县。袁崇焕在明季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因后金反间、阉党诬陷、崇祯昏庸,含冤被磔死。在北京广渠门内广东旧义园有袁  相似文献   

4.
李成梁是明季镇辽名将,辽宁铁岭人,曾封宁远伯,《明史》不但有传,《功臣世表》亦列有专项。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将,有关其卒年的记载,谈迁《国榷》、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补遗》中的《辽左兵端》、《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万历三十四年说。据《明史李成梁传》云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复镇辽东时“年已七十有六”(卷238),则李成梁卒于万历三十四年如准确无误,其卒岁应为八十一岁。然《明史李成梁传》和作为《明史》蓝本的王  相似文献   

5.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6.
《卷一·高帝纪上》至晋陵,与贼前锋将程捍、孙昙等战,一日破贼十二垒。(第4页,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下同。)按:“程捍”,《宋书·孔觊传》作“程捍宗”,《南史·孔琳之传附孔觊传》则作“程宗”。《通鉴》卷一三一从《南史》,亦作“程宗”。...  相似文献   

7.
郭老在《甲申三百年祭》文中提到,李自成失败牺牲后,“牛金星不知所终。”据《清史稿·季开生传(附常若柱)》载:“顺治初以建言名者,又有给事常若柱、张国宪。若柱疏言: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  相似文献   

8.
《宋书》考疑(十一)丁福林《卷七十七·柳元景传》贼步将鲁秀、王罗汉、刘简之,骑将常伯与等及其士卒,皆殊死战。(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87页)按:本书《鲁爽传》云:“元凶之为逆也,秀在京师,……以为右军将军,配精兵五千,使攻新亭垒。将...  相似文献   

9.
对王守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语,现在一般都作如下的解释:“破山中贼”是指镇压农民义军,“破心中贼”是指泯灭劳动人民造反的念头。我认为,这样来解释“破心中贼难”是不妥的。在此略加辨析: 此语出自《王文成公全书·卷四·与杨仕德薛尚谦书》。通观全信,就不难发现“心中贼”决非是指劳动人民的造反念头。为说明问题,特将全信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卷186《雍泰传附张津传》(页4932):“[张津]预平富贺贼……”(中华书局本,下同。) 按:“富[川]”、“贺”,都是当时的县名,同隶于广西平乐府,见卷45《地理志·广西·平乐府》。这里把两县混而为一,不妥。“富贺”中间应加上顿号,标点作:富、贺。卷199《李承勋传》(页5266):“临安、蒙自盗贼复兴……”按:“临安”是府,“蒙自”是临安府之属县,见卷46《地理志·云南·临安府》。临安和蒙自是从属  相似文献   

11.
《知不足斋丛书》本《归潜志》卷十页六下:“[赵秉文]大安中(公元1209—1211年),出刺宁夏,[李]屏山以诗送之。”据此,或以为“宁夏”一词始见于大安年间,实则不然。大安是金卫绍王年号,时金势已衰,元兵南下,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九月,居庸关失守,“夏人乘其兵败,侵略边境”(《金史》卷一三四《西夏传》)。金、夏邦交开始恶化,赵秉文盖于是时出使西夏,以缓和金、夏之间的紧张局势。唯金卫绍王无实录,《金史》卷一一○《赵秉文传》失载,而此期宋、元资料又无可稽考,这条资科固可补史传之缺,但“宁夏”一词突如其来,殊难置信。《归潜志》作者刘祁,《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附其事迹于其父《刘从益传》末,但云:“为太学生,甚有文名,值金末丧乱,作《归潜志》.以纪金事,修《金史》多采用焉。”  相似文献   

12.
李刚 《天府新论》1998,(2):49-53
葛洪(283—363)[1]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出自土族,为东晋时代著名道教学者。其身世,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载:“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确习,遂以儒学知8。”地“尤如神仙冒着王法”。“在山积年,优雅闹春,著述不辍”。“自g抱朴子,因以8书。其余所著路漾诗赋巨卷,移椒率表三十卷,神仙、民正、德逸、集导等传百十卷,又拟《五经》、《空》、《汉》、自家2宫、才换来事三日一十卷,《金属药方》一日奋,《时后要急方》四卷”…  相似文献   

13.
严可均(全汉文》卷三十二列“大鸡护禹”,介绍说:“禹,史失其姓。”下收《麦平于王元不宜立嗣卜篇,录自《汉书·景十三王传》。查《汉书》载该文时云:“初,武帝复以亲亲故,立敬肃王小子担为平平王,是为顷王,十一年竟。子梁三元同,二十五年竟。大鸡护禹奏:……奏可,国除。”严可均录大鸿护禹秦文之后又加案语:“《诸侯王表》:元幕于元民二年。是时大鸿护禹,《百官表》失载。”这是对“禹,史失其姓”的进一步解释。然而,王先谦《汉书补注》于《景十三王传》“大鸿护禹”下云:“钱大听口王禹也。”但并未提供根据。考钱大听…  相似文献   

14.
读中华书局本《明史》,得校记三条,今录之以就正于读者。一、卷131《费聚传》(页3582):洪武“三年封平凉侯……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按:“明年”,承上文的洪武“三年”,即为洪武“四年”,误。征云南,擒达里麻,不是发生存洪武四年,而是发生在洪武十四年。据卷2《太祖纪》、卷126《沐英传》、卷129《傅友德传》、卷132《蓝玉传》等记载: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命傅友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明史》卷一八二《王恕传》记载“论功,进左副都御史,稍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父忧,服除,以原官总督河道”。  相似文献   

16.
《宋书》考疑(八)丁福林《卷九十七·夷蛮传》封益之边城县王,食邑四百一十一户,成邪财阳城县王,食邑三千户。(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398页)按:传文于此前载云:“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及南贼败于鹊尾,西阳蛮田益之、田义之、成邪财、田光...  相似文献   

17.
屈原氏族考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开头便说:“帝高阳之苗青兮。”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他的姓氏门第的。刘知川史通·序传》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自序)是“征三周之故事”。可见屈原重视氏族门第,为历来作“自序”者所效法,探本寻原,莫先于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姓,本帝高阳颛顼氏之后,《大戴礼记·帝系篇》载之甚详,王逸《章句》,已引据之。《章句》又云:“(楚)武王潜号称王,始都于部,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古者姓氏有别,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又《亭林文集》卷一有《原姓…  相似文献   

18.
吴晗在《明史小评》(《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一文中指出,王廉曾参与《元史》续修,依据是朱彝尊的《曝书亭集·王廉传》:“王廉字希阳,青田人,侨居上虞。洪武二年用学士危素荐授翰林编修,明年与修《元史》。”但对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明通鉴》、《明史》、《国榷》、《明纪》等诸多史书均不记载之。原因,吴昭并无解释、至今仍鲜有人对此作出说明。关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来深的《元史目录后记》(《宋学士文集》卷一)早已提到:”凡前书有所未备,颇补完之。其时与编纂者则臣赵场、·臣王廉、臣王彝、……而总其事者仍臣(…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杂考(十六)胡可先卷四九一滕迈《春色满皇州》注:“一作薛能诗。”按据《登科记考》卷十八,《春色满皇州》为元和十年进士试题,《唐诗纪事》卷四九又载滕迈登元和进士第,是为滕迈诗无疑。若薛能,于会昌六年及第,见《唐才子传》卷七,与此诗无涉。卷四九...  相似文献   

20.
《卷三·宋本纪下》(元徽 )二年夏五月……甲午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贼入屯中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86页 )。按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高帝纪上》同 ,而《宋书·后废帝纪》则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建康实录》卷十四作“护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今考《通鉴》卷一三三云 ,是时“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纳南军” ,《考异》云 :“《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 ,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据《南齐书·褚渊传》 ,褚澄乃齐开国元勋褚渊之弟 ,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