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肃南皇城地处祁连山中部北麓,该区域是河西走廊南通湟水流域的节点,早在十六国时期即已见诸史载,其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畜牧,是优良的牧场。皇城城址遗迹保存完整,分为南、北二城,一直以来两座城址都被认为始建于蒙元时期,但根据实地调查所见,南、北二城并非建于同一时期,推测南城为元代永昌王所建之避暑宫,明代仍有沿用。北城始建早于蒙元,可能为西夏时期所建。  相似文献   

2.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淮盐作为传统中国的财政渊薮,历来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联。大运河是淮盐运销的必经之道,借助于大运河以及众多的运盐河道,两淮盐产地才得以联结淮河、长江及其支流等大型水道,将巨量食盐运输至各处销卖,满足百姓日用与国家财政需索;大运河亦是私盐贩运的重要渠道,私盐穿过运河集散、中转,贩卖到各地。大量的食盐生产与外运,大量外来商人、游民等群体在滨海和运河交汇地带聚集,促使大运河淮扬段东翼形成了相应的商贸与生活中心,带动了两淮盐区城镇的繁荣与文化勃兴。  相似文献   

4.
5.
隋唐大运河是隋唐宋金时期连接中国南北水陆交通的最重要水道,运河水道的流通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繁荣,中原地区的安定也保障了大运河的水运畅通,二者的相互关系最终影响了当政王朝的兴衰。同时,中原地区通过大运河连通到海上丝绸之路,对当时的中外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扬州评话与戏曲都属于表演技艺.戏曲在唱腔和做工、部分故事情节和场景以及一些人物的设置安排上对评话产生影响.相比较小说为评话提供故事框架和发展方向的整体影响,戏曲对评话的影响更为具体,侧重细节与表演效果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多称“运河”,晚清民国也开始称呼“大运河”,同时继续称“运河”,也偶尔称“中国大运河”。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大运河”作为遗产名称写入申遗文本,赋予其新的含义。万里长城或长城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名称,西方话语强调了伟大防御功能,翻译则入乡随俗,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名称,体现其线形长度特征。运河是中国古代文献通称,受西方影响,近代以后“大运河”名称渐为中国学术界和社会接受并采用,现在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称。直译“大运河”凸显了大运河的博大精深:国家工程、庞大的水运体系和举世无双的体量。  相似文献   

8.
9.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统一中国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经济繁荣与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隋朝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痛苦与牺牲,而隋场帝的积极作用,也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以来,颇多“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郑板桥语)。扬州本土和客居扬州的文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敢鼓敢呼,在不同时代,曾以不同样式,“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枚乘的《七发》开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先河;唐代诸多诗人皆借隋讽唐;元代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制作新奇,揶揄百端;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抒发积愤,痛快淋漓;清代吴敬梓客死扬州,《儒林外史》也于扬州付梓,分明是揭示文人心态的利刃;……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了一位位讽刺文学的巨擘;扬州政治、经济、民情习俗等社会生活百态,也为一篇篇讽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活水源头。扬州讽刺文学的杰出成就,树起了我国讽刺文学的一座座丰碑,达到了作家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1.
扬州运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发展苏中旅游的新目标。其开发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开发优势渐趋显现,但是仍有一定的难度,当寻求对策,使之形成可与南京旅游区、苏锡旅游区抗衡的润扬旅游区。  相似文献   

12.
位京杭运河干线的扬镇地区,因处运河体系之关键,成为运河城市发展史的显例。近代以来,扬州、镇江不仅为运河交通枢纽,是联系运河起终的节点,并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工商业城市。然,迄今并无专文评介运河与近代扬镇经济之关系。由此,试从商业、工业及航运业等三个方面来论证运河对扬镇经济的影响及促动,以揭端绪。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运河申遗成功,分析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探讨了开发运河旅游的市场前景。结合江苏扬州市开发运河旅游资源实际,提出了开创新型运河旅游产品、建设世界运河博物馆、塑造运河主题节庆品牌、培养新型专业导游等大运河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运河、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等名称的由来关注不多。本文对京杭大运河及与这一名称相关的信息进行梳理,试图廓清运河名称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同时提出嘉兴地方文献在运河名称记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新乡段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运河新乡段是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卫河(永济渠)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河段之一,也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的大运河河道。大运河新乡段历史悠久,始于隋永济渠,明以后改称卫河,历代均为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承担着漕运、灌溉、行洪等功能,对新乡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对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京杭大运河有“人类历史奇迹”的美誉,是贯通我国南北水运的大动脉。千百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系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大运河也呈现出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但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航道淤塞、黄河改道、漕粮河运改为海运等自然、社会原因,京杭运河一度走向衰落。本文选取京杭运河主要是山东运河在近代以来的衰落情况及其原因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月至11月,在安徽淮北柳孜,我国首次发掘到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有石筑码头,一批唐船和全国20余座窑口的一大批瓷器等文物.淮北市博物馆新建有大运河展馆,专题展出大运河遗迹和隋、唐、宋三代的古船.隋代以龙舟最为著称,其建筑精致豪华,根据出土的四号唐船和<清明上河图>,经研究复原的隋、唐、宋共五艘船模,今均展出在淮北市博物馆的大运河展馆.  相似文献   

18.
浅析运河旅游资源的结构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京杭大运河这一经济带内选出具有较高管理类别和一定代表性的35处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其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经济带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运河孕育了明清新思想,明清思想浪潮是围绕在运河两岸展开的。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社会观念的变迁,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在明中期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萌发出了新思想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运河两岸是中国在那个时代思想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地区,也是思想变化最敏感的地带。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或出生和成长在运河两岸,或在运河两岸地区求学、游历、任职。其思想产生、成长于运河,传播于运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政治之河、军事之河,更是一条涌动的思想之河。  相似文献   

20.
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流经江南核心地区,沿线城市多建于河旁湖畔,从远古时期到晚清民国,其形成与发展变迁的驱动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更与江南水系尤其是江南运河的交通大动脉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